摘 要:文學(xué)闡釋多以內(nèi)心活動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但是語言的運用也是理解說話者性格特征的重要途徑之一。根據(jù)學(xué)者研究,說話的過程中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是帶有個性特征的,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不同地位的人使用的話語標記語是不同的,因而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說話者所使用的標記語及其在會話中的作用探究語者當(dāng)時的心理特征并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本文以小說《請買票》中女主人公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情況以及這些標記語在會話中所起的作用分析女主人公Annie的性格特征。
關(guān)鍵詞:話語標記語;性格特征;安妮;會話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2
引言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許多國外的學(xué)者就已經(jīng)致力于話語標記語的研究,并且在九十年代他們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學(xué)者就文學(xué)作品中主人公所使用的話語標記語來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征。因而本篇論文會以女主人公所使用的話語標記語為基礎(chǔ)來探討她的性格特征。
1.理論背景
雖然話語標記語已得到廣泛的研究,但是迄今為止它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此外它的稱呼也很廣泛,包括話語標記語(discourse marker),語用標記語(pragmatic marker),話語小品詞(discourse particle)等,而本文會引用“話語標記語(discourse marker)”這一稱謂。其在會話中的功能囊括了話語連接(discourse connectors)、語輪轉(zhuǎn)換(turn-takers)、征求同意(confirmation-seekers)、親密信號(intimacy signals)、話題轉(zhuǎn)換(topic-switchers)、猶豫(hesitation markers)、過渡詞(fillers)、提示語(prompters)、修補標記(repair markers)、態(tài)度標記(attitude markers)和模糊的打頭語(hedging devices)等(Jucker Ziv 1998:1)。
2.話語標記語及其功能
2.1 Annie所使用的話語標記語
Annie和 Nora: hey,tag question
Annie和Thomas: then,now,yes,but,tag question
2.2會話中的話語標記語及其功能
2.2.1表示親密信號(intimacy signal)和引起注意(attention claimer)的標記語
親密信號顧名思義是用來示好,表現(xiàn)關(guān)系親近的標記語;引起注意的概念是由Francis提出的,主要用于讓別人關(guān)注你說所的事情,使得會話能夠繼續(xù),不至于沒人聽。
(1)“Hey!”said Annie,accosting her,then softly,“Who’s John Thomas on with now?”
“I don’t know,”said Nora.
例(1)中,Annie見到Nora以一種閑聊的方式開始自己的游說?!癶ey”作為標記語,它的使用一方面能表現(xiàn)一種親密關(guān)系,可以讓接下來要聊的男女朋友之間的事情不那么尷尬;另一方面是為了引起對方的注意,關(guān)注Annie即將開始的這個話題。
2.2.2 表示征求同意(confirmation-seeker)和語輪轉(zhuǎn)換(turn giving)的標記語
征求同意標記語是一種詢問對方是否同意說話者觀點的標記語,而語輪轉(zhuǎn)換(turn giving)是由Faerch-Kasper提出的,它遵守轉(zhuǎn)換結(jié)構(gòu),交談中一方表達完自己的觀點以后,由另一個人接過話語權(quán)。
(2)“Why tha does,”said Annie,ironically lapsing into dialect.“Tha knows as well as I do.”
“Well,I do,then”said Nora.“It isn’t me,so don’t bother.”
“It’s Cissy Meakin,isn’t it?”
(3)“He’ll get dropped-on one of these days,”said Nora.
“Ay,he will when somebody makes up their mind to drop it on him.I should like to see him taken down a peg or two,shouldn’t you?”
“I shouldn’t mind,”said Nora.
例(2)是Annie詢問Nora關(guān)于Thomas現(xiàn)在的女朋友,但是Nora并不想談?wù)撨@個,她認為這件事情跟自己沒關(guān)系,Annie明知Nora知道,所以說出Cissy Meakin后,用了一個“isn’t it?”。雖然Nora不想說,可是Annie還是想讓她留在這次的交談中,所以“isn’t it?”是問她是否同意就是這個人。同時,在Annie給出自己的觀點以后,該輪到Nora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了,Annie想讓Nora對這件事和男主人公John Thomas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例(3)中Annie所使用的“shouldn’t you?”是想通過反義疑問句確定Nora是否想報仇,與此同時,她也在暗示Nora她們應(yīng)該向Thomas實施報復(fù)行為。
從(1)(2)(3)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Annie是一個冷靜聰明的女性。她不會直接告訴別人她要報復(fù)Thomas并讓別人和她一起報復(fù)。事實上她用了一系列的話語標記語和一些說話技巧讓別人明白她們應(yīng)該報復(fù)John Thomas。
2.2.3 表明態(tài)度的詞(attitude marker)
態(tài)度表明顧名思義是用所說的話來表明一個人的態(tài)度。
(4)“Come on!”cried Annie,looking him in the eyes.“Come on! Come on!”
“Now,then,my fellow!”grasped Annie at length.“Now then now”
例(4)后面兩個“now”是表明態(tài)度的話語標記語,“grasp”說明了她的憤怒和著急,所以這兩個“now”體現(xiàn)了她強硬的態(tài)度,她要求John立刻給出答案,不得違抗。
2.2.4 話語連接詞(discourse connector)和前指(Anaphoric)
(5)“Ay,”cried Annie,speaking for the first time.“Pick,John Thomas;let’s hear thee.”
“Nay,”he said.“I’m going home quiet tonight.Feeling good,for once.”
“Whereabouts?”said Annie.“Take a good fun,then.But tha’s got to take one of us!”
例(5)中,“then”既是一個話語連接詞(discourse connector)又起到前指(Anaphoric)的作用。前指是指示文章的前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內(nèi)容。這里的前指是指之前John所說的話。
2.2.5 話題轉(zhuǎn)換(topic-switcher)的詞
例(5)是Annie與John的對話,Annie讓John選一個人結(jié)婚,可是John拒絕了。起初Annie看起來似乎同意了Thomas的話并希望他過的愉快,但是說完這些以后她用了“but”來改變話題,引起自己接下來要說的話,她表明即使他感覺很好,但他還是必須得選擇一個女孩結(jié)婚,沒有什么可以改變這一要求。
2.2.6 開頭語(starter)
開頭語即為開始一段對話所用的詞。
例(4)兩句話都出自Annie之口。既然Edmondson以“now”開始她的談話,那么第一個“now”是一個開頭語(starter)或是模糊的打頭語(hedging device),意為開始一段對話?!皀ow”是一個開頭語,在Annie說完上段話以后她需要一段新的對話要求John選一個女朋友。這同時也表明了她還在等John的回答,要求他快點給出自己的答案。
結(jié)束語
整個故事的高潮就是Annie的報復(fù)行動,所以她在準備階段、報復(fù)階段和報復(fù)完以后的會話都能表明她的性格特征,特別是會話中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更能體現(xiàn)她精心的安排以及她對Thomas和其他女孩兒的態(tài)度。
在準備階段,從她與Nora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用了許多話語標記語來一步步誘導(dǎo)Nora應(yīng)該采取報復(fù)行動,這一點表明了她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女孩;在報復(fù)過程中,話語標記語的使用主要是強迫Thomas做出選擇,說明她是一個勇敢坦率的女孩。當(dāng)然,這種用話語標記語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僅僅是一種嘗試,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完善這種嘗試。
參考文獻
[1] Cameron,D.(2001).Working with Spoken Discourses.Guangdong「M」: Sage Publications Ltd.
[2] Eggins,S.(1994).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New York: Pinter Pub Ltd.
[3] Han Geling,Dong Juan and Xue Leilei.(2010)Discourse Markers and Conversational Cohere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nglish DM“well”and its Chinese Counterparts「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8).
[4] Jucker,A.H.and Ziv,Y.(1998).Discourse markers: Introduction.Discourse Markers: Descriptions and Theory[A].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5] Lin Sheng.(2009).An Analysis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Textbook Dialogues「J」.Read and Write Periodica(6).
[6] Ye Qichang.Discourse Analysis: A Course Book.(first draft)「P」
[7] 馮光武(2004).漢語語用標記語的語義、語用分析「J」.現(xiàn)代外語(27).
[8] 米海燕(2008).話語標記語“然后”及其英譯“then”的語用功能探析「J」.河池學(xué)院學(xué)報(28).
[9] 錢秀娟(2011).話語標記語Now的語用功能「J」.赤峰學(xué)院學(xué)報(漢文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