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汪明天(1988—),女,漢族,安徽合肥市人,文學(xué)碩士,安徽師范大學(xué),唐宋方向。
摘 要:李白的詩中,青字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從中我們甚至可以看出詩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理解這些顏色的內(nèi)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理解和把握李白其人其詩。
關(guān)鍵詞:李白 詩歌“青”字
中圖分類號:I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1
李白詩歌顏色字運用十分豐富,用得最多的是“白”,其次是“金”、“青”、“黃”、“綠”、“紫”等。 其中“青”出現(xiàn)296次。由于白色和金色在前人論文中論述較多,本文選擇“青”字加以研究。
一、李白詩中多用“青”字的原因
1、李白的性格因素
李白天性開朗,喜歡明麗的色調(diào),不喜歡灰暗色,在他的詩中顏色字占有著很大的比例,也成為其詩歌風(fēng)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色彩心理學(xué)上來看青綠色象征自由和平、新鮮舒適,給人清新、有活力、快樂的感受,明亮的天空藍,象征希望、理想、獨立。道家思想給了李白清新飄逸,遠離塵囂的影響,形成了他自由樂觀、放蕩不羈的性格。李白的豪放可以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者是他對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此他有恃才傲物的資本,表現(xiàn)出自己的清高。李白的這些性格特征無疑與青色的色彩內(nèi)涵是十分吻合的。另一個方面,在他的詩歌中表現(xiàn)出的大氣磅礴無人能及。李白的這些性格特征無疑與青色的色彩內(nèi)涵是吻合的。
2、時代的審美
青色,明凈、單純、高雅,非常符合唐代詩人對歸隱田園、渴望和自然親近、追仙尋道的審美要求,再加上唐代繪畫以青綠山水和淺絳山水為主流代表,一定程度上引導(dǎo)了審美趨勢,所以青色成為唐詩中應(yīng)用率極高的色彩,李白的詩當(dāng)然也不例外。唐代參照古人舊制,將服飾與色彩元素聯(lián)系起來,作出許多哲學(xué)的、理論的思考。將“天皇氏尚青、地皇氏尚赤、黃帝尚黃、金天氏尚白、高陽氏尚黑,把金、木、水、火、土五行作為解釋宇宙生存及系統(tǒng)存在的理論核心,并與白、青、黑、赤、黃應(yīng)對起來以表示西東北南中五方。把顏色與季節(jié)對應(yīng)起來:春一青、夏一赤、秋一白、冬一黑”與服飾制度聯(lián)系起來,規(guī)定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顏色來區(qū)分等級。從以上也可以看出,青色在唐代的色彩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為比較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色彩之一。
3、佛道思想
李白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向往游仙問道的生活:“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保ā陡信d八首》之五),其詩中道教教義相關(guān)的青字出現(xiàn)較多:青龍,青鳥,青鸞,青禽,青猿,青牛,青童,青缸,青泥,骨青髓綠,青萍劍等等。而在李白詩中所多次出現(xiàn)的青蓮也具有深刻的佛教意味。梵語優(yōu)缽羅,即青色的蓮花,其葉修廣,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拿來譬喻佛的眼睛。李白多文化身份中融入的很深的佛教觀念也給了他寓言象征的品質(zhì)和神話屬性的想象力。
4、自然因素
李白的一生中絕大部分在漫游中度過,他說:“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保ā稄]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他不慕儒家圣人,愿為道教信徒,志在求仙,跡同隱游,所以“心愛名山游,身隨名山遠“(《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而我國古代,由于環(huán)境不像現(xiàn)在一樣污染嚴重,優(yōu)美原生態(tài)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李白很多詩歌的創(chuàng)作源泉,在清新寧靜而生機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體會山山水水的明凈青翠,青色無疑成為山水的主色調(diào)。
二、李白詩中“青”的象征意義
縱觀李白的一生,其大部分時間都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救世濟民的政治理想抱負而奔走,想成為成為國家的輔弼之臣,使得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yè),這在李白的眾多詩文中都有體現(xiàn),如《南陵別兒童入京》《上李邕》《古風(fēng)》《永王東巡南京歌》等詩,在此就不贅述。從李白詩青色字也可看出李白實現(xiàn)宏大理想抱負的追求。
在李白的詩歌中,多次出現(xiàn)“青云士”,喻指位高名顯的人,不僅說明當(dāng)時李白結(jié)交了很多上流社會的高官權(quán)貴,也說明李白具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有的詩歌還反映了李白在政治理想不得實現(xiàn)時的痛苦和無奈。如“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保ā豆棚L(fēng)五十九首·其十五》),“妙年歷落青云士”(《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圣朝久棄青云士”(《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在李白的很多詩中的青云還意味著高官顯爵和遠大的抱負:“一別蹉跎朝市間,青云之交不可攀(《走筆贈獨孤駙馬》),“他日青云去,黃金報主人”(《贈友人·其三》)等等。
“青天”的意象在李白的詩中更是出現(xiàn)高達48次,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與政治有關(guān)的,在有的詩中,李白把圣明的君主,開明的政治比作青天,如“鬐鬣蔽青天”(《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三》),“白云在青天”(《天馬歌》),“直上青天掃浮云”(《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其二》)等等。
在李白詩中與政治相關(guān)的“青字”意象還有“青娥”“青蠅”“青瑣”,如“青娥凋素顏”(《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三十》),“由來紫宮女,共妒青蛾眉”(《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四十九》),“融融白玉輝,映我青蛾眉”(《擬古》),“楚國青蠅何太多”(《鞠歌行》),“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白璧何辜?青蠅屢前”(《雪讒詩贈友人》),這些意象都表達了李白懷才不遇,遭到奸人陷害的苦悶郁結(jié)。
“青”與神仙佛道思想在李白的詩中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二十》),“秀眉霜雪顏桃花,骨青髓綠長美好”(《山人勸酒》),“青鸞不獨去”(《鳳凰曲》),“清水見白石,仙人識青童”(《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余造真籙臨別留贈》),“了見水中月,青蓮出塵?!保ā杜阕迨瀹?dāng)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fēng)亭》)等。
“青”字在李白的詩中也象征著美好的人格,“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古風(fēng)五十九首·其二十》),“長沙陳太守,意氣凌霜松”(《送長沙陳太守二首》),“崔公生民秀,緬邈青云姿”(《酬崔五郎中》),“青云當(dāng)子,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等等。
“青”字在李白的詩中還有很多描寫山水景物的,但是在這些青山綠水青天白云的景色中,不僅僅體現(xiàn)了李白與山水融合,縱情于自然風(fēng)光,其一生的激情與理想,又與這些詩作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李白筆下的青山綠水青天白云徹底摒棄了前人的基調(diào),更多的是表達樂觀的情緒和對理想主義的追求,探索人和生命存在的價值。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古朗月行》),“憶君迢迢隔青天”(《長相思》),“水綠天青不起塵”(《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九》)等等。
在李白的詩中還有一些青字詞,如青絲、青春等,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桃李務(wù)青春,誰能貫白日”(《長歌行》),“不知青春度,但怪綠芳歇”(《同友人舟行》),“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江南春憶》),“青春已復(fù)過,白日忽相催”(《雜詩·其四》)。
三、總結(jié)
詩歌雖然不能像繪畫那樣直觀地再現(xiàn)色彩,卻可以通過語言的描寫,使詩歌呈現(xiàn)出絢麗多姿、千變?nèi)f化的色彩美,令人如見其形,如睹其色,構(gòu)成了一個個迥然不同的藝術(shù)境界,從而生動如畫地抒發(fā)了詩人的情懷。色彩不是無情物,它往往具有濃烈的表情作用。正是因為如此,色彩這種豐富的表情作用,成了詩人在抒情寫意中一種極為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在李白的詩中,青字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從中我們甚至可以看出詩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理解這些顏色的內(nèi)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理解和把握李白其人其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