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潘妍,女,1984年出生,云南昭通人,普洱學院教師,主要從事語言教學。
摘 要:英語母語者學習中國的介詞時,會出現(xiàn)不同類型的偏誤情況。其中介詞“在”最為顯著。本文搜集了英語母語者學習“在”時的不同偏誤,加以分析,找出偏誤的成因和糾正偏誤的對策。
關(guān)鍵詞:偏誤 在;分析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2
漢語的介詞大多都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現(xiàn)在的很多介詞還具有動詞的特征,或者兼具動詞和介詞的特征。對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留學生來說,漢語介詞是他們學習的難點。根據(jù)崔希亮(2005)的調(diào)查顯示,在所有介詞偏誤中,“在”字是處在首位的。崔希亮(2005)認為是由于學習者的母語負遷移造成的,筆者認為還與“在”和“at”的詞義不對應(yīng)及漢語的邏輯性比英語強的原因有關(guān)。戴浩一(1988)提出:漢語的語序遵循PTS原則。①筆者認為這也是“在”字偏誤的一個成因之一——即語序問題。在本文的論述中,“在”的偏誤主要有三種來源:學生的作業(yè)、跟學生的訪談、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共收集到“在”的偏誤121個。
整理“在”的偏誤類型為:(1)“在”的缺失(2)“在”的冗余(3)“‘在’……A”的結(jié)構(gòu)不完整或者相呼應(yīng)的詞使用不當(4)“在”字介詞結(jié)構(gòu)在句中的位置不當(5)“在”與其他介詞混用。
偏誤一、“在”的缺失
1、偏誤呈現(xiàn)
①* 1994年初中國農(nóng)村發(fā)生了一個事件。
②* 去年中國的南方發(fā)生了水災
③* 只是生活不同的國家而已。
④* 現(xiàn)有水,怕什么?
⑤* 第二,現(xiàn)不斷提高科學技術(shù)水平。
⑥* 而我目前,待人處事方面,也是以父親生前的行事為人為榜樣。
⑦* 還有電話聲音也是比較遙遠的地方的時候最容易聽到、最容易分辨的的聲音中。
⑧* 老師的鼓勵下,他的漢語越來越好。
⑨* 一定條件下才可以實取安樂死。
2、語法及語義解釋
“在……下”“在……上”、“在……里”、“在……方面”、“在……看來”、“在……時候”等的框架式結(jié)構(gòu)中,“在”是不能隱去的。①*和②*用“在”和不用“在”是有區(qū)別的。
第一、表條件語義的框架式結(jié)構(gòu)
由“在……下”介詞框架構(gòu)成的介詞短語,表示的是條件語義時,若中間插入的是偏正結(jié)構(gòu)的“他的幫助”、“老師的鼓勵”的情況下,“在”是必須要出現(xiàn)的。
第二、表方面語義的框架式結(jié)構(gòu)
在“在……上”和“在……方面”構(gòu)成的框架式結(jié)構(gòu)表示方面語義時,用在句首的“在”在一般情況下不能省略,但是當中間插入的是簡單的雙音節(jié)名詞時,“在”可以不出現(xiàn)。
第三、表示行為主體的介詞結(jié)構(gòu)
在“在+行為主體+(看來)”表示行為主體這一語義時,介詞“在”不能省去。
第四、表示范圍語義
“在中國的南方”、“在中國農(nóng)村”同“中國南方”和“中國農(nóng)村”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在中國的南方發(fā)生了水災”指出事件發(fā)生的具體位置、地點。而“中國的南方發(fā)生了水災?!敝皇顷愂鲞@個事實。
第五、“現(xiàn)”和“現(xiàn)在”混淆造成的偏誤
“現(xiàn)”和“現(xiàn)在”在英語中都可以對應(yīng)“now”,而在漢語里,“現(xiàn)”和“現(xiàn)在”在使用時有別:“現(xiàn)”更多的作為一個構(gòu)詞語素,如:“現(xiàn)場”、“現(xiàn)房”、“現(xiàn)行”等,單獨使用的情況較少,除了一些正式的文體,如:“現(xiàn)通知如下”、“現(xiàn)做如下報”’,此時是“now”的意思?!啊F(xiàn)在’是一個時間名詞,指這個時候,指說話的時候,區(qū)別于‘將來’、‘過去’”②
偏誤二、“在”的冗余
1、偏誤呈現(xiàn)
①* 在本世界環(huán)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
②* 在這兒是停車場,不能打籃球。
③* 我和瑪麗去在小西門逛街。
④* 我想坐火車去很多的地方在中國。
2、語法及語義說明
這類偏誤主要是因為漢語介詞“在”和相應(yīng)的英語介詞“at”、“in”、“on”所表示的語義不同而造成的,有母語負遷移的影響,也有語際影響。如①*中,“在本世界”作為地點狀語不能修飾“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這個名詞性中心語。再如②*在表示判斷、肯定的“是”字句里,當前面是處所時,則不用“在”來表示存在了,“是”之前的主語一般是表示某個處所。③*“去”之后加地點詞表示去的目的地,組成“‘去’+地點詞”的形式,如:“去北京”、“去商場”、“去小西門”等,不用“在”表示存在。④*“在中國”這個“在+NP”表示場所的短語里,作為“很多的地方”的修飾語應(yīng)該置于其前,“在中國的”作為“很多地方”的定語,不用“在”表示存在。此處學生受到母語的影響直接從“I want to go to a lot of places in China by train.”翻譯成漢語,將“in China”后置。
偏誤三、“在……A”結(jié)構(gòu)的不完整或者相呼應(yīng)的詞使用不當
1、偏誤呈現(xiàn)
①* 在放假有人去北京,有人去西安。
②* 我在翠湖游泳。
③* 我去大理,坐在車中看樹和天空。
④* 在學習,他很認真。
⑤* 昨天晚上在睡覺,我做夢了。
⑥* 我把書放在桌子。
⑦* 昨天,在街,我看到了他。
⑧*母親的鼓勵,他來到了中國。
2、語法及語義說明
“在”表示時間時,其賓語是表示時間的詞,構(gòu)成“在昨天”、“在早上十點”這樣的形式。如果其后是動詞性結(jié)構(gòu),那么在這個動詞性結(jié)構(gòu)的后面應(yīng)該要加上“的時候”、“期間”、“之前”、“之后”等表示時間的名詞,來構(gòu)成一個限定的范圍,如①* ?!霸?NP”表示處所,形成“在家”、“在中國”、“在酒店”的等形式。但這里的“NP”不是表示地點的名詞,而是一些表示事物的名詞時,則要在這個名詞的后面加上表示方位的“里”、“上”、“下”、“中”等詞。使這個名詞具有方位性從而具有處所性。構(gòu)成“在……里”、“在……上”、“在……中”、“在……下”這樣的框架式結(jié)構(gòu)。比如②*——⑦*。
偏誤四、“在”字介詞結(jié)構(gòu)在句中的位置不當
1、偏誤呈現(xiàn)
①* 我的哥哥決定工作在家里,因為辦公室太遠了。
②* 他有一個工作在家里。
③*我們等在小西門。
④*我們有一個漂亮的屋子在英國。
⑤*他們在樹的后面躲。
⑥*他們在手里舉老虎。
⑦*我有很多照片在大理。
2、語法及語義說明
漢語的句子遵循時間為序的原則(戴浩一 1998),漢語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語言,動作發(fā)生的先后、狀態(tài)存在的先后決定了邏輯的先后。歐美學生在實際運用時,受到英語語序的影響,把表動作發(fā)生場所的“在+NP”放在句末或動詞之后,以上的偏誤就足以說明這一點。這樣的偏誤受到兩個方面影響:一是漢語遵循時間順序,如①*中的“在家里”和“工作”,是先存在“在家里”這個狀態(tài),然后才是“工作”這一動作。二是“在”這個詞在使用過程中的不完全虛化,“在”表示存在,是動詞,只是在逐漸使用中才慢慢的用為介詞,引介一種位置、處所。用作介詞的“在”在使用上還有動詞的痕跡,還是表示存在,具有動作性,“在家里”表示狀態(tài),也表示動作。這與英語中表示位置的“at”、“in”、“on”是有區(qū)別的。在《漢語口語速成》中,對這樣的句子直接概括為:“介詞‘在’、‘跟’等與它的賓語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常用在動詞前邊作狀語。”③我建議直接告訴學生漢語遵循“時間順序”原則,并以例句進行演示,這一點也是我在進行教學時實踐過的,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
偏誤五、“在”與其他介詞的混淆使用
1、偏誤呈現(xiàn)
①* 而且出生在這個世界后,一直給孩子教育和愛。
②* 昨天,我們在昆明站出發(fā)去四川。
③* 這樣的生活就表現(xiàn)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方面。
④* 她在我身邊匆匆地走過。
⑤* 我把那幾本書還在圖書館了。
2、語法和語義說明
在表示“來”、“去”、“出發(fā)”這樣有位移性的動詞時,不用“在”,而用“從”表示一種位移,如②*中,“出發(fā)”這一動作的起點是“昆明站”,表示起始地點的“昆明站”前應(yīng)用“從”,不應(yīng)該用“在”。再如④*中,“走過”這個位移性動作經(jīng)過的是“我”,在“我”的前面應(yīng)該用“從”。在③*中,此處指出的是某個方面,應(yīng)用“在”,而不是“出”。在⑤*中,動詞“還”的后面可以是歸還的物品,“還書”、“還債”等,也可以是歸還的對象,此時一般要加介詞“給”表示對象,“還給圖書館”或者“還圖書館”。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掌握“在”的語義、“在+處所”的語序問題等這些本體知識,以及歐美學生學習“在”的偏誤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更實際地讓學生學好“在”。
注解
① 時間順序原則(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兩個句法單位的相對次序決定于它們所表示的概念領(lǐng)域里的狀態(tài)的時間順序?!骱埔唬簳r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 載于《國外語言學》1988年第一期
②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 第1479頁
③ 馬箭飛:《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0年 第67頁
參考文獻
[1] 趙金銘:《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7。
[2] 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984。
[3] 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1980。
[4] 李大忠:《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996。
[5] 馬箭飛:《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0年。
[6] 戴浩一 著: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 黃 河 譯[J]《國外語言學》1988:10—19
[7] 俞詠梅:論“在+處所”的語義功能和語序制約原則[J]《中國語文》1999:21—29
[8] 李金靜:“在+處所”的偏誤分析及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5:24—26
[9] 崔希亮:歐美學生漢語介詞學習的特點及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5:83—95
[10] 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 http://202.112.195.8/hsk/wrongsemes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