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崔琦(1988—),女,河北石家莊人,曲阜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
摘 要:中國從古至今對女子的要求極為嚴(yán)格,“三從四德”的思想深入人心。但是在那樣一個年代卓文君卻能夠沖破束縛,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實在令人佩服。這里筆者從卓文君敢愛敢恨的精神和她的才華兩個方面對她進行評述。
關(guān)鍵詞:卓文君;敢愛敢恨;才華橫溢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1
提到卓文君,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司馬相如之妻,的確如此。然而這個稱呼似乎將卓文君的才華淹沒在司馬相如的光環(huán)之下了,人們更多的關(guān)注的是司馬相如,殊不知卓文君作為四大才女之一,兼勇敢和才華于一身,也是一位值得關(guān)注的人物。
一、敢愛敢恨
卓文君的形象最早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被塑造出來,《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相如之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居竊從戶視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dāng)也,即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四壁立。”[1]
卓文君是個勇敢的女子,她在封建禮教面前不低頭,敢于反抗,努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幸福。在那個思想保守的年代,她和司馬相如私奔,需要極大的勇氣。孟子認(rèn)為“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保ā睹献印る墓隆罚h代以儒家思想為主導(dǎo)思想,女子遵從三從四德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而卓文君本是在家寡居之人,理應(yīng)遵守婦道,同時女子在家要從父,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是不合當(dāng)時禮儀的。但是卓文君卻沖破了這些束縛,勇敢的邁出了這一步,由此可見其勇氣和魄力。
由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可見其敢愛,但她更為敢恨。在司馬相如有另娶他人之意時,文君敢于去批判和控訴,《白頭吟》就是最好的見證。
皚如山上雪,皓如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止,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fù)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蓰蓰!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2]
詩中句句透出了卓文君的決斷與勇敢?!奥劸袃梢?,故來相決絕”聽說自己的丈夫想另尋新歡,文君并非像那些嬌弱的小女子一樣哭哭啼啼,哀嘆命運的不公,她主動提出要與丈夫決斷。而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在丈夫久不歸來,自己獨守空船時,只能撫琴哀嘆,而沒有像文君一樣邁出勇敢的一步去爭取自己的幸福,也就注定了她的寂寞和凄涼。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蓰蓰”這兩句具有雙關(guān)意義,一是指男女相愛的幸福生活,二是暗諷男子如不是真心愛慕女子,實無異于誘魚上鉤,這是對丈夫變心的控訴。昔日文君與家庭決裂,不嫌司馬相如貧窮,毅然追隨他,當(dāng)壚賣酒共患難,卻不料今日丈夫想另娶他人,換作何人能不悲憤?但又有多少人能勇敢的把這種悲憤吶喊出來?
二、才華橫溢
卓文君乃西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之女,家境富有,貌美有才氣,善鼓琴,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漢代的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曾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數(shù)字詩:“一別之后,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是五六年。七弦琴無心撫彈,八行書無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我眼望穿。萬言千語把郎想,百無聊賴十依欄桿。九九重陽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點燭祭問青天。六月三伏,人人搖房我心寒。五月端陽,想起有情的白娘偏迂?zé)o情小許官。四月枇杷未黃我梳妝懶,三月桃花又被風(fēng)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為女來我作男?!盵3]這首詩是因司馬相如到長安得到了皇帝的賞識,過上了貴族的生活,久不回家,想納茂陵女為妾,寫了一封家書給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和萬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想用怪誕家書難倒她,聰明的卓文君卻借此寫了一篇如泣如訴血淚斑斑的抒情詩。司馬相如收到此信后愧悔不已,遂與文君和好如初。
可以說司馬相如的回心轉(zhuǎn)意很大程度上是受這首詩的影響,卓文君的機智挽回了自己的幸福,這便是她的才華之所在。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中的《氓》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女主人公同氓戀愛、結(jié)婚、受虐待、被遺棄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了她的悔恨心情,決絕態(tài)度和反抗精神。文章結(jié)尾“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充分體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決然心情。卓文君與女主人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在丈夫變心時都有一種反抗精神,但卓文君比女主人又多了一份機智和才華,挽回了自己的幸福。卓文君的才華還體現(xiàn)在她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強的預(yù)見性。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初遇,二人未見面,只是隔屏窺見,司馬相如隨即撫琴作《鳳求凰》向卓文君表達愛慕之情,旁人自然是聽不出其中之意,聰明的卓文君讀懂了相如之意。說卓文君有敏銳的觀察力是因為她能看出司馬相如的才華,能預(yù)見到他定會出人頭地,換言之即“慧眼識英才”,所以她義無反顧地追隨他,不嫌其家徒四壁。要知道并非永遠都是“私定終身后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的。
當(dāng)然,卓文君畢竟是卓文君,司馬相如也畢竟是司馬相如,他們不是一般的粗俗的村夫野婦,否則《白頭吟》及數(shù)字詩無論怎么動人也只能是對牛彈琴。司馬相如不是陳世美,否則怎么動情也感化不了他。一個巴掌拍不響,這還需要司馬相如心有靈犀,舊情未泯,相以配合才行。要做到“鸞鳳和鳴”還得一個是鸞一個是鳳才行。[4]
卓文君在寫信給司馬相如時還附有一封《訣別書》。司馬相如被信中的真情打動,一番自省之后,回了一封同樣文情并茂的信,史稱《司馬相如報文君書》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決心。這樣一對夫妻,將感情訴諸文字,平息了一段風(fēng)波,算不得是誰一個人的功勞,正因司馬相如有同樣過人的才華,他才讀懂了信中的情,才寫下了“當(dāng)不領(lǐng)丹青,憾白頭也”的誓言。
卓文君在史書上是一個豐滿的形象,很多人對她做出了評價。晚清思想家李贄認(rèn)為卓文君的私奔是“忍小恥而就大計”,是“正獲身,非失身”(李贄《藏書》卷37《儒臣傳·司馬相如》)曹雪芹的《紅樓夢》將卓文君譽為和賈寶玉一樣稟正邪兩氣而生的“情癡情種”,“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萬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tài),又在萬萬人之下?!?/p>
我們說“時勢造英雄”,卓文君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創(chuàng)造出來的“女英雄”,相對寬松的思想束縛為她的舉動提供了一定可能,但無論外部條件如何,能真正邁出這一步,做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卻是難能可貴的。
歷朝人對卓文君的評價褒貶不一,這與他們所處的階級地位,朝代和個人立場是密不可分的。但不管如何,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一直都是男權(quán)處于主導(dǎo)地位,女子從夫是無可爭辯的。卓文君一介女流之輩敢于沖破世俗思想的禁錮,追求自己的真愛,的確令后人敬佩。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M].中華書局.第六十四卷
[2] 黃士吉.《中國古代文學(xué)(上)》[M].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第84頁
[3] 劉海斌.“卓文君巧復(fù)家書”[J].河南稅務(wù)1997年5月15日.第49頁
[4] 徐康.“知否文君‘白頭吟’”[J].文苑漫步2008年第5期(總137期).第29頁
[5] 劉剛.《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先秦秦漢卷》[M].遼海出版社.第3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