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廣州市白云山典型景區(qū)實地調查后得知其應用的植物種類,并深入分析了植物造景方式。在此基礎上歸納出白云山典型景區(qū)植物造景的4個特點:空間多元、有效組合;色彩豐富、季相有別;新優(yōu)種類、大膽應用;特色群落、地域風情。研究結果可為華南地區(qū)植物景觀的營造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字:廣州市白云山、典型景區(qū)、園林植物、造景特色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前言
植物多樣性和植物景觀是城市綠地中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深入研究植物多樣性和植物景觀構成將對該地區(qū)及城市周邊區(qū)域的園林發(fā)展產(chǎn)生非常大的影響[1]。廣州市白云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區(qū)內(nèi)植物種類豐富,景觀優(yōu)美,被譽為廣州市的“綠肺”,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和美學意義[2~3]。其中西式風格的云臺花園、歷史悠久的麓湖公園、主題鮮明的雕塑公園和按現(xiàn)代生態(tài)理念建造的云溪生態(tài)公園是白云山風景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州市園林植物造景的典型代表。筆者于2009~2011年間系統(tǒng)調查了上述4個典型景區(qū)的園林植物種類并分析其造景特色。研究結果可為白云山風景區(qū)及華南地區(qū)園林植物的合理配置及景觀營造提供科學參考。
1研究地概況
廣州市白云山風景區(qū)地處廣州市東北部,由麓湖、三臺嶺、摩星嶺、明珠樓、鳴春谷、荷依嶺、飛蛾嶺等共7個游覽區(qū)組成,總面積20.98 km2。該地屬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4~21.8 ℃,年降水量為1689.3~1876.5 mm。本文主要以白云山風景區(qū)內(nèi)四大公園為研究對象。其中,云臺花園位于三臺嶺游覽區(qū)內(nèi),占地面積12 ha。該園以世界著名花園——加拿大的布查特花園為藍本,是兼具中西方文化特色的園林式花園;麓湖公園位于風景區(qū)南麓,依山伴水,占地面積250 ha,是廣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山水園林公園;雕塑公園在飛蛾嶺游覽區(qū)的西側,占地面積46 ha,是廣州市唯一以雕塑為主題,并按照雕塑與園林、觀賞與教育、藝術與歷史相結合的原則而進行規(guī)劃建設的公園;云溪生態(tài)公園位于風景區(qū)西面,占地面積28 ha,其中綠化面積多達25.8 ha,是一個以綠色、環(huán)保為主旨的公園。
2 植物造景特色
經(jīng)過2年多的系統(tǒng)調查,共記錄白云山4大主要公園園林植物487種(含種下單位),主要以灌木和草本為主。植物配置形式豐富,色彩搭配相宜。主要特色如下:
2.1 空間多元、有效組合
植物造景空間是以植物為主體,經(jīng)過藝術布局而營建的滿足園林功能的各種空間環(huán)境。白云山四大公園依據(jù)各自的地形地貌,采用豐富的園林植物和不同的配置模式構建了不同的空間形式:開敞空間、半封閉空間、縱深空間……開敞空間,如云臺花園入口(圖1)模仿意大利臺地園林設計成寬敞的大臺階。大臺階分為三部分,應用時令花壇進行分隔。中間為疊水景觀,兩側人行臺階的邊緣是大量色彩鮮艷的灌木和草本花卉。大臺階兩側的綠地是以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為主的疏林草地景觀。臺地地形設計與開敞式的園林植物造景拓寬了游人的視野。半封閉空間,如云溪生態(tài)公園大紅花園(圖2),將不同品種的大紅花Hibuscus spp.散植于一片草坪中,四周以喬灌草搭配圍合空間與阻擋視線,給游人提供了一個較安靜的活動場所。縱深空間,如云溪公園中心跌水區(qū),其景觀模擬山間溪流,采用自然式駁岸,形成多層跌水。兩岸以喬、灌、草組合形成密林,引導游人視線探尋水之源頭,形成了自然、縱深的空間效果。為滿足使用功能和動態(tài)觀賞的要求、突出景點的設計主題和創(chuàng)造富有變化的空間感,這些景區(qū)還對不同空間形式之間進行綜合使用。其中最成功的是麓湖公園星海園的設計,通過開敞→閉合→軸線的混合式空間成功地營造了沉靜、嚴肅的氣氛,很好地突出了紀念性的設計主題。進入園大門,綠意濃濃的草坪開敞空間映入眼簾,龍柏 Juniperus chinensis 'Kaizuka'、異葉南洋杉Araucaria heterophylla、魚骨葵Arenga tremula等種植于草坪邊緣。沿路而行進入喬灌草群落搭配的閉合空間,該區(qū)主要以大喬木、開花灌木和觀葉草本搭配而成。軸線空間以紀念性雕塑為主景,以臺階為對稱軸,兩側規(guī)則配置的規(guī)整樹籬劃分了軸線空間。
空間設計作為景觀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創(chuàng)造多種形式的園林植物空間并恰當?shù)丶右越M合能夠使平淡無奇的園林變得富有內(nèi)涵[4~6]。白云山風景區(qū)在不同景點上的空間設計,形式多變,互相穿插與組合,緊扣主題,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并豐富了景觀的主題。而由此所構成的或郁閉,或開放,或半封閉的空間序列,正如莊雪影教授所說,使游人的心情也隨之由壓抑轉變?yōu)殚_朗,再轉變?yōu)榘腴_朗,無形之中調控著游人心情情隨景異[7]。
2. 2色彩豐富、季相有別
令人賞心悅目的景物往往是因為色彩美首先取勝。良好的景觀設計效果,既要保證色彩鮮明,又要使各種色彩組成的圖案便于辨識[8]。白云山四大公園應用大量色彩鮮艷的草花和常色葉植物,充分考慮色彩美學原理,使不同景點形成各種色彩鮮明且繽紛的圖畫。應用較多的草本花卉有金魚草Antirrhinum majus、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非洲鳳仙花 Impatiens walleriana、矮牽牛Petunia hybrida、四季秋海棠Begonia cucullata、醉蝶花Tarenaya hassleriana、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孔雀草Tagetes patula、一串紅 Salvia splendens、一品紅Euphorbia pulcherrima、粉萼鼠尾草 Salvia farinacea、三色堇Viola tricolor、雞冠花 Celosia cristata、穗冠花Celosia cristata 'Plumosa'、花煙草Nicotiana alata等。常色葉植物主要有黃金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花葉假連翹Duranta repens 'Variegata'、花葉垂榕Ficus benjamina 'Variegata'、銀葉金合歡Acacia podalyriifolia、朱蕉類Cordyline spp、花葉艷山姜Alpinia zerumbet 'Variegata'、花葉鵝掌藤 Schefflera arboricola 'Variegata',銀邊龍舌蘭Agave angustifolia 'Marginata'、花葉橡膠榕Ficus elastica 'Variegate'、蚌花Rhoeo discolor、花葉冷水花Pilea cadierei、吊竹梅Tradescantia zebrina、錦竹芋Ctenanthe oppenheimiana、木本的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紅花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變?nèi)~木Codiaeum variegatum、希茉莉Hamelia patens。
在草花、彩葉植物造景方式上,其充分應用了色彩美學觀中的色彩對比與協(xié)調原理。云臺花園入口以明快鮮艷的橙色、黃色與紅色系草花植物為主(圖1),布置于中軸線大臺階兩側,成功地配置了熱情燦爛的入口景觀。園林造景上,將這幾種相鄰色系植物配置在一起,可以營造出充滿熱情而又協(xié)調的色彩效果。圖3為云溪生態(tài)公園入口景觀,高大的麻楝Chukrasia tabularia作為背景,深綠的幌傘風Heteropanax fragrans以及淡黃色的花葉垂榕Ficus benjamina ‘Variegata’作為中景,深黃色的黃金榕F.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和紫色的蚌花Rhoeo discolor作為前景,形成一幅黃綠色系的景觀。該景觀應用調和色的原理,把色環(huán)中相鄰的黃色和綠色相結合,給人以輕松愉悅、活躍的心理感受。圖4為云溪生態(tài)公園的花缽,其鮮艷的色彩與周圍的深綠色形成強烈的對比色,突出花缽的景致,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用植物材料建成的雕塑別具一格,不僅展現(xiàn)了植物的色彩美和整體美,同時體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和目的,因此,突出植物雕塑主體顯得尤為重要。圖5為雕塑公園平衡小廣場上的雕塑,其主體由紅色系草花構成,白色與淺紫色的醉蝶花Cleome spinosa等作為裝飾,而遠處背景為綠色,背景色、配景色與雕塑主體色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凸顯出了雕塑主體,很好地達到了創(chuàng)作與造景目的。
白云山景區(qū)地帶性植被以常綠植物為主,但也配有一定比例的秋色葉植物,而且配置非常成功。主要種類有大花紫薇 Lagerstroemia speciosa、木棉Bombax malabarica、雞蛋花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血桐Macaranga tanarius var. tomentosa、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美麗異木棉Ceiba speciosa、黃葛樹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黃花風鈴木Tabebuia chrysotricha等。其中麓湖公園的秋色葉景觀最為著名。以“量大為美”為原則進行群植,建成優(yōu)美的秋色葉景觀(圖6),其配置的群落為:落羽杉+池杉—海芋 Alocasia odora,常綠的海芋與金黃色的落羽杉、池杉形成強烈對比。云溪生態(tài)公園的濱水景觀也別有一番秋意(圖7),落羽杉、池杉暗沉的黃紅色,干枯的疊水臺,盡管有葉子花Bougainvillea spp.相襯,仍掩飾不住秋日的蕭條,讓人感受到秋的風韻。云臺花園:木棉—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榕樹Ficus microcarpa—彩葉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Cooper’+花葉艷山姜等園林植物的組合是另一個能突顯季節(jié)變化的優(yōu)秀配置群落(圖8)。高大的秋色葉喬木——木棉與常綠的中小喬木——水石榕、造型榕、串錢柳 Callistemon viminalis等配置,形成較好的垂直層次。從色彩來看,木棉春天紅花似火,而到秋天,其滿樹黃葉繽紛,與彩葉扶桑、花葉艷山姜等常綠彩葉植物與水石榕、榕樹等常綠植物對比,色彩豐富,秋意濃濃。受氣候與地域等因素影響,廣州地區(qū)的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季節(jié)性樹種缺少,濃濃的秋意很難在這個城市中尋得。而這幾處景觀的植物配置充分展示了廣州地區(qū)秋季的美與韻味,是值得借鑒的造景案例。
2.3新優(yōu)種類、大膽應用
大部分城市公園應用的園林植物在100種以下,而且大部分為常見種類。但是,白云山風景區(qū)的園林植物不僅種類多,而且敢于應用新優(yōu)的園林植物。如云臺花園,通過應用較少見的植物和栽培珍貴花木,豐富了物種多樣性,較好地營造了特色植物景觀。和木膠科的黑仔樹Xanthorrhoea australis株形特別(圖9),樹干似蘇鐵,針狀葉聚生樹干頂端;杠柳科的橡膠紫茉莉Cryptostegia madagascariensis為開粉色花的藤本,葉色翠綠,葉中脈明顯白色,花粉紅可愛;蘇木科粘葉豆Schizolobium excelsum 具有巨大的羽狀復葉(圖10);龍舌蘭科的酒瓶蘭Nolina recurvata樹干形如酒瓶;蕓香科的細裂三椏苦Evodia ridleyi、??频娜情臚icus triangularis 葉形奇特。這些植物都在株形、葉形等方面獨具特色,其觀賞價值高,景觀效果好,深受游客喜愛。
2.4特色群落、地域風情
應用鄉(xiāng)土植物,模擬南亞熱帶地帶性群落種類組成及群落結構,營造具有南亞熱帶風情的植物景觀是風景區(qū)的一大特色。芭蕉科、旅人蕉科等常綠大型草本與姜科、石蒜科等這些極具南亞熱帶風格的植物種類搭配,可以營造特色南亞熱帶鄉(xiāng)土植物景觀。云溪公園中配置大鶴望蘭Strelitzia nicolai—花葉艷山姜—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旅人焦—花葉艷山姜—暗紅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 'Cooperi' 等草本植物景觀群落(圖11),其株形、葉形上有不同,但在葉的質地上形成統(tǒng)一,黃綠相間的花葉艷山姜、淺綠的旅人焦與暗紅色的朱蕉相結合,形成了豐富鮮艷的色彩,所應用的植物簡單但景觀充滿韻味。藤本植物與喬木相結合是南亞熱帶地域植物景觀的特色。麓湖公園多處模擬應用了這一特色景觀,其主要的配置為落羽杉—白蝶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 'White Butterfly' 和榕樹—龜背竹群落。如圖12常見的龜背竹等藤本植物裝飾孤植樹大葉榕,其葉形、色彩、及質地都有著豐富的變化,且生態(tài)效益突出,垂直景觀豐富。創(chuàng)新結合、配置常見園林植物創(chuàng)造優(yōu)異復層次植物群落是白云山風景區(qū)另一亮點。云臺花園中水石榕+異葉南洋杉 Araucaria heterophylla—黃金榕+灰莉 Fagraea ceilanica—白蝶合果芋群落(圖13),從比例上看,上中下層次分明,上層異葉南洋杉的株形和中層水平延展的水石榕以及下層修剪成圓形的黃金榕相搭配,比例與形式的表達較豐富,白蝶合果芋作為地被植物沿著路沿種植,軟化了路沿的硬質性。雖然該景觀單元以綠色為基調,但是綠色的程度不一,使單調中有豐富。深綠的異葉南洋杉、翠綠的水石榕、黃綠的黃金榕形成一幅綠的美畫。
常見園林植物的應用形式固定不變、模式單一、景觀單調,是目前園林植物造景中的常見問題[9~10]。而上述的地域性南亞帶特色景觀應用常見的園林植物,通過創(chuàng)新組合的方式營造了優(yōu)秀的景觀。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改變常見園林植物種類的組合或應用形式,創(chuàng)造出富有特色地域性景觀是豐富植物景觀的方式之一。
3 小結
白云山風景區(qū)典型景區(qū)的植物景觀作為廣州市園林植物景觀的杰出代表,體現(xiàn)了生態(tài)與美學的結合。營造師以營造本地特色景觀為主導,適當引入外來異質元素,創(chuàng)新組合園林植物;依據(jù)美學原理應用彩葉植物營造景觀,依景區(qū)主題來構建植物景觀空間。因此,對該區(qū)的園林植物景觀進行分析,總結其園林植物造景特色,對廣州市及周邊地區(qū)的園林植物應用及景觀營造均具有借鑒意義。
致謝:感謝白云山風景區(qū)管理局梁任重處長、李元文高工和沈家芬博士等人對野外調查提供的大量幫助。感謝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對論文的修改。
參考文獻:
[1]馬蕓. 廣州市植物多樣性和景觀構成的研究[D]. 北京: 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1:31-35.
[2]孫冰, 粟娟, 謝左章,等. 廣州市城市森林的空間特征與發(fā)展研究[J]. 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 1997, 10,(2) :50-54.
[3]曾曙才, 蘇志堯, 謝正生. 廣州白云山主要林分的生產(chǎn)力及吸碳放氧研究[J].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
學版), 2003,24(1):16-19.
[4]趙愛華,李冬梅,胡海燕,等. 園林植物與園林空間景觀的營造[J].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04,19(3) :136-138.
[5]李雄. 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意象與結構解析研究[D]. 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4.
[6]張蓉. 園林空間的植物組合研究[D]. 長沙: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1.
[7]蘇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94.
[8]盧圣. 植物造景[M].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04.
[9]鄭西平,張啟翔. 北京城市園林綠化植物應用現(xiàn)狀與展望[J]. 中國園林,2011,(5):81-85.
[10]張南. 當前園林植物景觀營造常見問題[J]. 中國園林,2012,28(6):78-80.
[11]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中國新園林[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85.
審稿編輯:趙曉銘 趙建華
作者簡介:
曾鳳(1985-),女,湖南郴州人
碩士,從事園林植物景觀規(guī)劃設計
E-mail:zengfeng@palm-la.com
通訊作者:
陳紅鋒
E-mail: h.f.chen@scbg.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