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園林景觀作為城市園林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反映了所在城市地域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韶關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文章從地域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資源的應用兩大方面展開分析研究,論述園林景觀應依托地域自然和文化因素,并結合現(xiàn)代美學原理進行建設。
關鍵詞:園林景觀;地域性;應用;韶關;廣東園林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1-000-00
引言
21世紀的城市建設,經(jīng)濟已不再是衡量城市發(fā)達與否的唯一標準,文化逐漸成為城市建設的核心要素。對地域特征的認知、挖掘與運用有利于城市特色的重塑和延續(xù),是當今城市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議題[1]。園林景觀與園林植物以及建筑一起構筑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反映了所在城市地域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表現(xiàn)了所在城市的文化品質(zhì)和精神風貌。韶關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如:丹霞地質(zhì)文化、南華寺禪宗佛教文化、張九齡名人文化、馬壩人和石峽文化、珠璣文化、客屬文化、瑤族文化等。因此,韶關的園林景觀建設應依托其獨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從中挖掘適合的內(nèi)容題材,結合現(xiàn)代美學原理營造出符合現(xiàn)代審美且高品質(zhì)的城市景觀,從而視覺化地傳達給市民大眾。
1地域自然景觀的應用
1.1丹霞地貌
地域性特色的形成離不開三個主要因素:一是本土的地域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二是歷史遺風、先輩祖訓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禮儀、本土文化、風土人情、當?shù)赜貌腫2]。韶關地處南嶺山脈南麓,其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自然地貌獨具特色,著名的丹霞地貌就在韶關境內(nèi),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fā)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墻、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tài),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同時也是韶關享譽國內(nèi)外并引以為豪的地域文化。
紅色丹霞地貌已經(jīng)在韶關市這片熱土度過了無數(shù)個春秋,歷史悠久,成為了深入民心的地域文化?,F(xiàn)今韶關城區(qū)的園林景觀很注重對這一地域文化的傳承和運用,園林環(huán)境小品也引入了丹霞地貌文化的設計理念。如圖1由紅色的巖石砌筑而成的假山,溪水自上而下流動,有著流水侵蝕紅巖的景象,清晰可見的巖層紋理,散而不亂的巖石分布,加上園林植物的點綴,構筑出一幅小型人造丹霞地貌的景觀,讓丹霞文化在城市園林空間里得到傳承和延續(xù),既使游客感受到韶關特色地域文化,同時又賦予小品強烈的本土特質(zhì),強化了當?shù)厥忻駥Ρ就恋赜蛭幕臍w屬感。
丹霞地貌是地殼變動后的紅色砂礫巖層經(jīng)過流水和風力等風化侵蝕作用而形成的,紅色砂礫巖的材質(zhì)是其主要特點。如圖2園林景觀采用了仿紅色砂礫巖的不規(guī)則磚塊進行拼砌,造成類似于丹霞巖石層的效果,加之周邊叢植、對植、散植的園林植物又賦予其地域自然景觀的靈魂,在強化人們的視覺感受之余又能喚起人們對丹霞文化的思考,在提高城市環(huán)境品質(zhì)的同時亦能使韶關地域文化得到傳承。可見園林景觀的設計應從自然地貌中尋找靈感,巧妙利用丹霞地貌的肌理特征,賦予園林景觀新的生命,豐富園林景觀文化內(nèi)涵的表達方式。
1.2礦山資源
韶關位于我國南嶺成礦帶上,蘊藏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并且其悠久的礦石開采歷史已經(jīng)沉淀為當?shù)氐奈幕?。如何才能將本土的礦石文化融入到園林景觀的設計和應用之中,而又不會讓人們覺得生硬,這成為了當今韶關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又一個難題。
廣東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屬于中國第一批國家礦山公園,芙蓉山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資源,曾經(jīng)有過輝煌的煤礦和石灰?guī)r礦開采歷史,至今山上仍然留有大量采礦遺跡。公園內(nèi)設置了很多有關礦山文化的園林景觀,如圖3以礦山開采的原始入口為中心,放置古老的采礦小火車,兩邊展開記載著芙蓉山采礦歷史的浮雕壁畫,周圍散置一些采礦工人的雕塑,這一切與礦山環(huán)境相結合,再現(xiàn)了當年芙蓉山采礦的情景,是園林景觀反映地域文化的典范。
2人文歷史資源的應用
2.1瑤族文化
城市公共空間反映當?shù)仫L俗民情文化的園林景觀會很容易喚起市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營造園林景觀文化氛圍的重要手段之一。韶關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其少數(shù)民族中尤以瑤族人為最多。特別是乳源縣,它是瑤族的祖居地之一,屬于中國四大瑤族支系之“過山瑤”的一支[3]。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一樣,韶關瑤族之房舍、服飾、舞蹈均具特色,根據(jù)韶關這種獨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園林景觀設計上更應注重瑤族文化的表達,把瑤族風俗民情作為園林景觀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使其成為本土地域文化具象表達的一部分。如圖4瑤族小長鼓舞園林雕塑小品,以兩男對舞的形象表現(xiàn)了韶關瑤族特有的風俗文化。
2.2歷史名人文化
名人雕塑類小品常出現(xiàn)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添環(huán)境的文化氛圍,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質(zhì)。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前應熟悉當?shù)氐牡胤街?,尋找歷史上的名人事跡,結合現(xiàn)代的視覺語言加以表現(xiàn),使城市景觀更具文化內(nèi)涵,增強市民對環(huán)境的歸屬感。韶關人杰地靈,人才輩出,韶關歷史名人中最為著名的有“自古南天第一人”的開元名相張九齡、北宋“慶歷新政”的著名諫官余靖、南禪佛祖惠能等[3]。這些人物在韶關的歷史發(fā)展中起到過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值得人們贊頌和學習的。例如,慧能是中國佛教史上具有世界影響的人物,是嶺南文化的驕傲,他創(chuàng)立的禪宗南宗是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里程碑,因此,他的禪學思想應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如圖5豎立在韶關濱江景觀帶上的“一花五葉”人物雕塑,通過刻畫南禪佛祖惠能的人物形象和文字介紹,直觀地向廣大市民展示了他禪學思想,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韶關的佛教文化。
此外,通過歷史人物題材的園林景觀來體現(xiàn)名人文化的社會意義,這樣的做法還可以對市民素質(zhì)和品格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在創(chuàng)作時不能簡單地從人物造型出發(fā),而是應該采用多元的藝術表達手法,與空間中的其他景觀元素組合,如植物造景、建筑物、構筑物等,創(chuàng)作出大型藝術綜合體來表現(xiàn)人物精神。例如張九齡名人文化在韶關始興縣得到很好的利用和開發(fā),始興縣建成了紀念性的城市中心公園——九齡公園。公園中塑有高大的張九齡塑像,配以文字浮雕,與公園的整體綠化環(huán)境相融合,這樣不僅可使廣大市民了解張九齡的政績和文采,加深人們對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著名詩句的印象,了解他被稱為“自古南天第一人”的緣由;而且在美化環(huán)境的同時陶冶了市民的情操,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格。
2.3客家文化
園林景觀設計應充分挖掘當?shù)氐拿袼孜幕?,通過對地域符號及元素的抽取再現(xiàn)當?shù)厝说那楦信c生活方式,使人們找到情感的歸宿與認同。韶關客家文化資源中既包含著豐富的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獨特的客家民居土樓、圍龍屋、圍屋、古村落等,更有大量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客家山歌、采茶戲、口傳文學、傳統(tǒng)工藝、祖宗崇拜與民間信仰、廟會與節(jié)慶活動等[3]。如此多種的文化元素如何在園林景觀中集中體現(xiàn),是設計者應該考慮的問題。
因此,在設計時借用抽取、隱喻、象征的手法再現(xiàn)客家民俗文化是傳承當?shù)貧v史文脈的最佳途徑。如圖6客家風情園林景觀,設景墻,借詩詞題名題聯(lián)描述客家人生活場景,并放置反映客家人生活習俗的石磨漿、春米等雕塑小品形象,以客家山歌歌詞為地面鋪裝,既營造了現(xiàn)代風格的園林意境,又加深了環(huán)境的文化內(nèi)涵,達到與當?shù)仫L土人情文化氛圍相融合的境界。
3結語
總之,園林景觀地域性應從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及風土民情中挖掘,其地域特色的表達不應停留在地域事物的表面,而應對地域特征有實質(zhì)性的認識,從中抽象出表現(xiàn)形式和表達手法。韶關是國際旅游城市,有著輝煌的歷史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因此,韶關園林景觀的設計應通過對地域自然特征、歷史文化及地域風俗的梳理,找尋園林景觀與地域之間的關系,在美化城市環(huán)境的同時賦予作品文化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楊曉利.西安園林景觀的地域性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6).
[2]祝大同.現(xiàn)代酒店的設計思路
http://www.intl-hotel.com/Zwjd/dzb/2007/02/technology2.htm
[3]李兵,高維忠.韶關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若干問題探討[J].旅游經(jīng)濟,2011(6):157-159.
審稿編輯:趙曉銘 潘建非
作者簡介:
曹秋艷(1979- ),女,遼寧綏中人
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環(huán)境藝術研究
E-mail:cqiuy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