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南陽市某雞場發(fā)生的雛雞白痢桿菌病與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發(fā)病情況及診治過程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雛雞;白痢桿菌?。磺咕?;混合感染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01-0046-02
雛雞白痢桿菌病是由雞白痢沙門氏桿菌感染引起的,以下痢和急性敗血癥為特征。雛雞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感染引起的,以呼吸系統(tǒng)病變?yōu)橹饕卣?。這兩種傳染病均能導致發(fā)病雛雞大批死亡?,F(xiàn)將南陽市某雞場發(fā)生的雛雞白痢桿菌病與曲霉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1 發(fā)病情況
該雞場共飼養(yǎng)5批約5 000只自孵雛雞,均采取平養(yǎng)。2日齡時開始發(fā)病死亡,至30日齡時死亡率達45.7%,死亡高峰在5~22日齡期間,其中第一死亡高峰為5~10日齡,第二死亡高峰為12~22日齡,而且隨批次的不同兩個死亡高峰同步逐漸后移,但均在25日齡后死亡率逐漸下降。育雛舍內(nèi)地面的墊料是未經(jīng)晾曬和消毒的鋸末。飼喂全價配合飼料,飼料各成分均無霉敗和變質現(xiàn)象。
2 臨床癥狀及剖檢變化
病雛瘦弱,精神萎頓,羽毛蓬亂,翅下垂;喜光怕冷,常聚堆呆立;呼吸困難,個別呈犬坐姿勢,有的出現(xiàn)斜頸及其他癥狀。少數(shù)患雛肛門附近羽毛沾有少量白色干燥糞便。有上述癥狀的患雛數(shù)量不多,大部分患雛白天無異常變化,而在翌晨清舍時見大批死亡。一旦發(fā)現(xiàn)癥狀,均在10 h內(nèi)死亡。死雛口腔不潔,氣管中有黏液。
剖檢病死雛發(fā)現(xiàn)肺臟瘀血或出血,呈粉紅色或深紫色,肺臟呈出血性壞死的病例占50%以上,并伴有灰白色或黃白色干酪樣壞死結節(jié),大小為針尖或小米粒至高粱粒樣不等。無出血性壞死的肺臟亦有干酪樣壞死結節(jié),結節(jié)外包有纖維組織膜,切開時中間呈黃白色干酪樣物,質地堅硬。整個肺臟彈性減弱,切面多汁且有氣泡。外心膜肥厚、渾濁,呈膠凍樣,心房瘀血,個別病例心臟肥大,心肌有小米粒至高梁粒大的白色肉芽腫瘤。肝腫大,表面有灰白色壞死點的比例達50%,少數(shù)有黃白色壞死區(qū)。脾腫大2~3倍,表面有散在出血點。膽囊擴張。腎臟腫大,個別病例有出血點。輸尿管充滿尿酸鹽。盲腸有栓塞。腹腔內(nèi)殘余蛋黃吸收不全,內(nèi)容物呈豆腐渣樣。
3 實驗室檢查
3.1 臟器檢菌
采取典型病變肺臟的壞死灶及壞死結節(jié),水浸壓片后進行顯微鏡檢查,有1/3病例可見單在菌絲及菌絲團,其中一例劍狀軟骨骨膜鋪片鏡檢時可見典型霉菌,有隔菌絲及分生孢子。
3.2 霉菌培養(yǎng)
以無菌操作法采取肺臟病灶直接接種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平板上,經(jīng)28 ℃培養(yǎng)3 d,均長出典型的曲霉菌落,孢子呈棕黃色,挑取菌絲制成水浸片鏡下觀察,其菌絲、頂囊、孢子與曲霉菌相同。
3.3 細菌培養(yǎng)
取患雛心、血、肝、脾組織接種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于38 ℃培養(yǎng)48 h,生長出針尖大、圓形、光滑、表面濕潤的小菌落,經(jīng)血清瓊脂培養(yǎng)基純培養(yǎng),置38 ℃培養(yǎng)36 h,生長出菌落性狀同上的稍大菌落。
3.4 生化與血清學試驗
用沙門氏桿菌因子血清進行玻板凝集反應得知,所分離菌為沙門氏桿菌D組,其菌體抗原為O9。生化試驗證明,該菌發(fā)酵葡萄糖、麥芽糖、甘露醇,不發(fā)酵乳糖和蔗糖,硫化氫試驗陽性,枸椽酸鹽試驗陰性。證明該病原菌為雞白痢沙門氏桿菌。
3.5 藥敏試驗
該菌對紅霉素、四環(huán)素、磺胺嘧啶、青霉素、新諾明有抗藥性。對鏈霉素、痢特靈、土霉素中度敏感。而對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羧芐青霉素和氯霉素高度敏感。
4 診斷
根據(jù)上述流行病學調(diào)查、臨診癥狀、病理解剖及實驗室檢查可知,雛雞死亡原因為雞白痢沙門氏菌與煙曲霉菌混合感染。沙門氏桿菌病原來自帶菌種雞的垂直傳染,曲霉菌則來自雛舍墊料。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應采用氯霉素粉及制霉菌素進行治療與預防。
5 治療
對1周齡以下的雛雞要用藥物控制,必要時需用2~3種藥物交替使用,間隔使用2~3周。
首次飲水至5日齡:每升飲水加慶大霉素8萬U或新霉素1g。慶大霉素對經(jīng)蛋傳遞的慢性呼吸道病等有良好的預防作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制霉菌素6片,吸附霉菌素加速排毒,連用10 d。6~10日齡時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土霉素2 g。11日齡起停藥3 d,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雛雞有少量白色糞便,改用每升飲水加2萬U卡那霉素針劑,連用7 d。
經(jīng)過2周左右的治療,該批雛雞死亡數(shù)量逐漸減
少,至21日齡時停止死亡。此時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雛雞逐漸恢復健康,生長良好。
6 小結
雛雞白痢病是養(yǎng)雞業(yè)的常見病,使用較好的抗菌藥物可以減少或消滅白痢病。該次疫情為雛雞白痢病與曲霉菌病混合感染,主要誘因是雛雞舍內(nèi)地面鋪墊的鋸末未經(jīng)晾曬和消毒,造成墊料發(fā)霉,誘發(fā)雛雞感染白痢病與曲霉菌病,造成大批雛雞死亡。該病例臨床診斷正確,根據(jù)藥敏試驗選擇藥物療效顯著、經(jīng)濟實惠,治療方案合適,減少了養(yǎng)雞場大部分損失。同時筆者建議廣大養(yǎng)殖戶在育雛前必須搞好育雛舍的消毒工作,墊料要曬干。同時應掌握好雛雞舍的溫度和濕度,合理選擇抗菌藥物,配備全價飼料,適時進行免疫工作,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才能提高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