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武俠小說的對外傳播尤其是英文譯本,還相對較少,并且譯本質(zhì)量參差不齊。本文以金庸小說《雪山飛狐》英譯本為例,從功能語境中的情景語境視角出發(fā),從語場、語旨以及語式三個層面,探討武俠小說的核心元素“俠”的翻譯,進(jìn)而促進(jìn)武俠小說翻譯質(zhì)量的提高。
關(guān)鍵詞:情景語境;武俠小說;翻譯;俠義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引言
隨著國際間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強(qiáng),中國也開始注重對外傳播自己的文化價值。近年來,中國典籍英譯工作進(jìn)行得如火如荼,武俠小說,作為中國文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譯研究卻一直處在邊緣位置,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因為如果能夠做好武俠小說的翻譯研究工作,對于促進(jìn)中國文化而言,又將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俠義”的情景語境翻譯解讀
功能語言學(xué)將語境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文化語境、情景語境以及上下文語境。情景語境主要有三個變量組成,即:語場、語旨和語式。其中,語場指的是交際的場合,與概念功能相對應(yīng),語旨指的是交際方之間的關(guān)系,與人際功能相對應(yīng);語式指的是交際發(fā)生的形式,與語篇功能相對應(yīng)。(Munday,2010;尚媛媛,2002)在實際的翻譯中,譯文應(yīng)該盡量在語場、語旨以及語式這三個層面都與原文做到對等。語場和語式的對等屬于外在的也即形式方面的對等,而語旨的對等屬于內(nèi)在也即內(nèi)容方面的對等,只有做到了“內(nèi)外兼等”才算得上是合格的譯文。
例1:
原文:我心中暗暗吃驚,只聽得胡一刀笑道:‘苗人鳳,你不肯占人大半點便宜,果然稱得上一個“俠”字。(金,2010:81)
譯文:My heart swelled with awe,‘Phoenix,you do not take advantageof others’said Gullv with a laugh,‘You believe in fair play,You are in-deed the embodiment of high principles and chivahic spirits,and you have thehonor of a true knight-errant running in your blood’(Mok,1996:144)
這是一段由寶樹轉(zhuǎn)述的對話,但是可以看做是胡一刀與苗人鳳之間的直接對話。在語旨方面,該語篇體現(xiàn)的是胡一刀與苗人鳳之間的關(guān)系,但是二者的關(guān)系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發(fā)生了變化。在雪山飛狐中,由于先輩的仇怨,胡一刀與苗人鳳也成為了冤家對頭,因此,在這個對話當(dāng)中,胡一刀和苗人鳳之間的關(guān)系原本是敵對關(guān)系。但是,隨著兩人決斗的深入,兩人都發(fā)現(xiàn)對方的武藝十分精湛,并且苗人鳳一定要與胡一刀公平比武,以分勝負(fù),所以胡一刀稱贊苗人鳳配得上“俠”這個稱呼?!皞b”在中文的本意是指“重義氣、不占小便宜”的意思,而按照常理,如果仇人之間互相說對方具有“俠義”,那么都是反話正說,因此,如果沒有正確理解原文的語旨的話,譯者極有可能會將原文中的“俠義”翻譯成相反的意思。該譯文的翻譯,將“俠”翻譯成“highprinciples and chivalric spirits”以及“honor of a true knight-emnt runningin your blood”,正確反應(yīng)了原文對話者之間的關(guān)系,做到了對等。因此,該語篇在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方面都做到了對等,是合格譯文。
例2:
原文:“后來我在山下見到了這位閻大夫,雖隔了這么二十幾年,我還是認(rèn)得他,便跟上峰來,炸索毀糧,大伙兒在這兒一齊餓死,總算是報了胡大爺待我的恩義啦?!保ń?,2010:117)
譯文:“Later,I ran into Yama the osteopath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I immediatelv recognized him in spite of a lapse of some twenty years,There-upon,I decided to follow the group up the summit,blow up the hawser anddispose of all the provisions in order to starve every single one here to death,In this way,I hope at least I can repay some of the heroic deeds and chivalricacts Master Gully once lavished on me”(Mok,1996:211—212)
這一段話是平阿四在玉筆鋒山莊上對眾人講述的一段話。在語旨方面,該語篇體現(xiàn)了兩個層面的關(guān)系,一個是平阿四與眾聽眾之間的關(guān)系,還有一個是平阿四與胡一刀之間的關(guān)系,而原文的主要關(guān)系在于后者;而也正是因為后者的關(guān)系之間的變化,導(dǎo)致了譯文在語旨方面與原文的不對等。在故事發(fā)展之初,平阿四是客棧的店小二,因為家里欠了高利貸而遭到地主的欺凌,后來由于胡一刀的慷慨救助而將欠款還上,從此過上了安生的日子。隨后,為了報答胡一刀對自己的恩惠,在胡一刀和苗人鳳比武時被奸人下毒害死之際,平阿四將襁褓中的胡斐抱走,以防遭到壞人的迫害,隨后撫養(yǎng)胡斐長大成人。所以,平阿四與胡一刀之間的關(guān)系是被救助者和救助者之間的關(guān)系,而原文仍將“恩義”直譯成“the hemic deeds and chivalric acts”,沒有恰當(dāng)?shù)伢w現(xiàn)出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因為“俠”如果被譯成“the hemic deeds and chivahic acts”,反應(yīng)的是江湖人士之間的關(guān)系,而平阿四當(dāng)時只是一個客棧的店小二,只是得到了胡一刀的幫助,因此,應(yīng)該將原文中的“恩義”翻譯成“fa-vor”,更能恰當(dāng)?shù)胤磻?yīng)出原文的語旨。可見,該語篇在語場、和語式這兩個“外在方面”做到了對等,而在語旨這個“內(nèi)在”方面的對等處理上,相對欠缺一些,有值得商榷和改進(jìn)的地方。
本文為江西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功能語境視角下武俠小說英譯研究(YJS2012061)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