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陳宏謀家書》收集了清代康乾時期杰出政治家與思想家陳宏謀寫給其家中親人的20封親筆書信。信中,陳宏謀教導(dǎo)其子孫要講求孝悌、立志高遠、毋茍安自足和克勤克儉、力戒驕奢,并以身作則,躬身踐履,具體反映了陳宏謀的家教思想,對當代的家庭教育有不少借鑒作用,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研究。
關(guān)鍵詞:陳宏謀 家書 家庭教育觀 借鑒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4-0000-01
陳宏謀(1696—1771),字汝咨,號榕門,溢號文恭。出生于廣西臨桂縣西鄉(xiāng)橫山村(今桂林市臨桂縣四塘鄉(xiāng)橫山村)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自幼受到較好的家庭教育。陳宏謀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與思想家。據(jù)《清史稿·藝文志》記載,陳宏謀的著作有《培遠堂偶存稿》四十八卷、《在官法戒錄》四卷、《四書考輯要》二十卷以及《五種遺規(guī)》十五卷等。在這些著作之外,陳宏謀還留下了20封其寫給家人的親筆信,從乾隆十九年(1754)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間,總計約2萬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出版的《陳宏謀家書》分三大部分,即“家書手跡”、“歷代名人題記”、“家書識讀”。
一、《陳宏謀家書》體現(xiàn)的家庭教育觀
陳宏謀生活在清朝國力富強、政治相對清明和經(jīng)濟文化較為繁榮的康乾時期,是一位尊崇儒學(xué)、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吸取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精華,在家教方面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見解,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蛾惡曛\家書》所體現(xiàn)的家庭教育觀主要有:
1、講求孝悌
我國傳統(tǒng)道德十分關(guān)注子女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關(guān)系問題,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道德規(guī)范?!案复取笔侵父改笇ψ优年P(guān)心、培養(yǎng)和教育;“子孝”是指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侍奉與尊敬。“兄友”是指兄長對弟、妹要友愛謙讓;“弟恭”是指弟、妹對兄、娣要敬愛、順從。陳宏謀自幼熟讀“四書五經(jīng)”,深諳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并身體力行。其父陳奇玉一生務(wù)農(nóng),雖不是讀書人,卻深知讀書明理的重要,盡管家境貧寒,也要節(jié)衣縮食,供子弟讀書。陳宏謀步入仕途,一路高升,但始終不忘父母養(yǎng)育之恩。陳宏謀在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給家人的信中寫道:“更念父母當年生我取名‘成兒’,望我讀書成名……今日身列揆席,位登政府,官日宰相,宅日相府……九原之下其有知乎?其無知乎?呼之不應(yīng),叩之無聲!吾不能親至墳前告祭,家中宜備牲酒、香紙到墳一告……”由此不難看出,陳宏謀對其父母是非常孝順的。
2、教育晚輩立志成才
作為出身貧寒,依靠科舉考試而步入仕途的一名封建官員,陳宏謀亦未能擺脫歷史的局限,也寄希望于子孫后輩能通過科舉考試,獲取功名。但與一般封建官員不同的是,他要求子孫不要只是為了“科名”“利祿”而讀書,應(yīng)該“立志遠大,毋茍安自足”。陳宏謀認為讀書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和知識能力水平,入仕是以所學(xué)的本領(lǐng)去服務(wù)于他人,這樣才能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故其告誡其孫蘭森說,科舉“中與不中,固有定數(shù);所要緊者,終在將來學(xué)業(yè)精進,做一個可止可仕,有體有用之人,才是吾之期望”。
3、力戒驕奢,培養(yǎng)勤儉家風(fēng)
教育子弟及家人勤勞節(jié)儉,力戒驕矜奢侈,是陳宏謀家教思想的又一項重要內(nèi)容。封時代,官僚世家子弟往往因“財足以豪,勢足以逞,門第足以矜,小才足以先人”,遂生“六惡”,即奢、淫、懶、傲、剛恨、浮薄,如不嚴加管教,往往釀成大禍。陳宏謀有見于此,在《家書》中一再教導(dǎo)子弟及家人,要克勤克儉。他在《寄四侄鐘璨書》中曾說:“京中浮華,須立定主意,不為所染。蓋天下惟誠樸為可久耳。吾家世守寒素,豈可忘本。”又說:“驕傲奢侈,一點不可沾染。即會客說話,固須周旋,然不可套語太多,多則涉于油滑,而不真矣。”在《家書》中,他還告誡其子鐘珂說:“爾不可貪杯,不可學(xué)吃煙,不可玩牌,三者緊記!緊記!”在對子孫及家人的道德教育中,力戒驕奢確是一項值得特別重視的內(nèi)容。許多富家子弟驕奢淫逸,使家業(yè)敗盡,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家長長期放松了對他們進行力戒驕奢教育的緣故。陳宏謀深明此理,故在家書中再三叮囑子孫要謙虛謹慎,不可驕傲自滿。如在乾隆十九年六月十七日的家書中,他寫道:“少年中一舉人,自己看得如許希罕,似乎人人皆當奉承者。即足以征識見享受,爾當以此為戒也。”在陳宏謀看來,學(xué)海無涯,一個人不應(yīng)該因取得些許功名就自滿自足,在學(xué)習(xí)的道路上止足不前。
二、《陳宏謀家書》家庭教育觀對當代的借鑒價值
由于階級和歷史的局限,雖然他的家教思想也存在不少糟粕,但他能以身作則,教育子弟及家人要講求孝悌,立志濟世利民和克勤克儉、力戒驕奢的主張及實踐,對于我們今天的家庭道德教育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的意義
從陳宏謀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教育子女時把修身養(yǎng)性放在了第一位。他首先教育子女要勤于讀書。乾隆十九年,陳宏謀在調(diào)任陜西巡撫前寫給家人的信中,教導(dǎo)其子鐘珂說:“到家以后,行止坐臥總不離書本方好??v有往來酬應(yīng),稍可抽身即親書籍。丟荒半日,必要補足,才可謂之好學(xué)。吾向年覺得外務(wù)皆可緩可缺,而每日讀書工夫不可緩亦不肯缺者,非不近人情也,心乎好之,樂此不疲耳。必如此才有進益。若待無事可做而后去尋書,或迫于尊長教命而后去尋書,成何讀書耶!”同時他也教育子弟做人要謙虛、戒驕、寬容、勤儉好惠。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勤儉依然非常重要,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忽視這方面的教育。陳宏謀教育子女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作為家長的他率先垂范,嚴于律己,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為官數(shù)十年間,他經(jīng)常巡行各地,了解民情。
2、在讀書方面的意義
今天我們的教育中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有很多的學(xué)生雖然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能力卻不怎么樣。這與我們的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是分不開的。在這一點上陳宏謀對他后代的教育比較好,可以給我們提供某些借鑒。陳宏謀不僅強調(diào)儒家倫理方面的實踐,更重視儒學(xué)的治世功能。在讀書方面,他教育子女要做到博與專的統(tǒng)一。既要獲得多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在某一方面做到專深。這與我們今天的專才與通才的教育有相似的地方。陳宏謀還要求他的子弟熟讀儒家各經(jīng)典,以達到通經(jīng)致用。
[基金項目]201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f2011106020501M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