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的一聲,那根頎長的鉛筆被攔腰折斷,原本光滑的表皮如今卻如同兀立在寒風中那光禿禿的枝丫一般,失去了葉的護佑,只有獨自裸露在蕭索之中。
我不敢觸摸散落在空氣中的石墨屑,不敢拾起掉落在地的鉛筆芯,不敢掉下眼淚,更不敢看父親盛怒的臉頰。我的思維因著鉛筆最后的哀號而停滯了,只有木然地沖了出去,把怒吼拋在了身后。
人潮像五彩的河流,流動著,流動著。只有我呆呆地挪著步子,合不上前進的速度,被推搡著走向不知何方。也許我一直就是這樣合不上社會的腳步,想要賭上人生去當一名職業(yè)的畫家,多么像是無稽之談,也難怪父親會如此生氣,可這的確就是我所想要做的,難道我應該放棄嗎?
我不知道。
放棄了在人群中掙扎,我登上了一輛公交車,我不知道它將駛向何方,其實我連自己應該如何抉擇都不知道,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偏頭望向窗外。奔馳的街景弄得我眼花繚亂,而內心的迷惘卻并不因這變幻而散去,大概這絢麗的景物僅僅是視覺上的停留,根本就無法撥開我心中層層的迷霧而觸及內心吧。
車上的人漸漸少了,道旁也逐漸變得蕭條起來,可我心中仍舊沒有一個定論。職業(yè)畫家注定了是一條坎坷的路,那么多的前車之鑒擺在了那兒,絲毫不缺我這一個犧牲品??梢粋€人的興趣之所在不就是他的歸宿嗎?即使是失敗,可曾經(jīng)為之奮斗過不就已經(jīng)足夠了嗎?可我又能有勇氣反抗父親的怒顏嗎?
我不知道。我的思緒被兩種選擇攪得像是一團亂麻。我沒有力氣再自我糾結了。只有呆望著窗外,讓目光自己去暢游郊野。
終點站到了,我在司機的催促聲中下了車。這該是多少荒涼的地方,停頓幾秒后公交車便轉身離去了,空留下我一人在尾氣中喘息。我獨自向道路深處走去,那兩難的抉擇又占據(jù)了我的腦海。終于還是敗給了淚水,任由它盈滿了眼眶。模糊了視線,消失了世界。
以一個典型細節(jié)開頭,展現(xiàn)出沖突的兩面:是遵循自己內心的呼喊,還是遵照父親的意愿?是選擇走一條艱難的職業(yè)道路,還是選擇更平坦輕松的人生?在高中階段,恐怕許多人都要面臨類似的兩難。父母是出于社會經(jīng)驗和對子女的關心,而我們自己卻有著為了夢想而不怕吃苦的干勁?,F(xiàn)實與夢想的沖突,在我們還未真正踏入社會時,就已經(jīng)要去面對了。作者并沒有在最后做出決定,畢竟事關將來要走上怎樣的人生路途,如果那么容易選擇,就不存在“難”了。
【習作二】
兩 難
文/孫明明
或走或留,實為兩難。該不該著上風衣,揚起風沙?該不該為了未來,放手一搏?該不該依著信念,揚帆遠航?
留吧。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印著你的回憶;你曾經(jīng)的日子,流逝在這里的每個角落里;你數(shù)來數(shù)去,那些暖暖的點滴,今后均在別處無法復制。
你想起風舞古木,聲如落雨;月映新雪,清如寒霜;星傾西南,形如流螢……別處景再好,也不如這里,只因含情。樹在,山在,人在,歲月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哼一曲驪歌,知交半零落,今宵別夢寒,你還能忍心離去,還舍得放手?
走吧。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追逐,這場旅行,窗外風景雖好,畢竟要到終點,畢竟在垂垂老去之際,我們該抓住點什么,畢竟我們終要長大,終要在更遼闊的地方開拓屬于我們的天地。你猶疑著,若因害怕他日高處不勝寒,切記那時眼淚也能凝成冰碴,成為你最鋒利的武器,若因迷茫路在何方,賭場上從未有人穩(wěn)贏,離開后的那片霧,也是最美的痕跡,留在你成功的紀念冊里。
兩難,你掙扎著,彷徨著,嗟嘆著。明知每多耗一刻,光陰便度過一段,你仍無對策,仍痛苦抉擇。
其實,生命本是氣球,鮮艷美好,可它破了你會哭,線松了你會哭,就連日漸空癟你也會哭。既然如此,何不遵從心的選擇,留也罷,走也罷,人生總有盡頭,但求無愧于未來的時光,但求無悔于心中的明媚春光。
兩難,結果或有高下之分,但無人能預測一切,也無人能得后悔藥。與其浪費精力,躑躅不前,不如隨心而行,只要盡力而為,又有何錯?需知你后悔的一切,正是別人夢寐以求的過程。
日后,你或會惱怒,或會傷心,或會懊悔,但你該無所畏懼,走下去便有路,前方總有一片風景。走或留,皆可。
走或留,皆易。
有人說,年輕時就應該去遠方??梢灿腥苏f,好地方就在你身旁。不出去走走,你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而他鄉(xiāng)再好,也終比不上家的溫馨。我們會陷入兩難,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愛,有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無限眷戀。人一生中最好的時光,究竟是應該去獨闖天涯,還是和最親的人在一起?我們聽了太多奮斗者精彩的人生故事,也了解了太多“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人生如棋,誰也無法預料到下一步究竟會怎樣。如果每行走一步都躊躇迷茫,那還不如就停在原地了。所以,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出一個決定,難者亦易矣。
【習作三】
兩 難
文/何佩佩
“美就在丑的旁邊,優(yōu)美倚靠著丑陋,怪異就藏在崇高的背后,善與惡共存,光明與黑暗共生?!庇∠蠛苌睿旯缭谒摹犊藗愅栃颉分信读诉@個世界的相對論,這個世界的兩難。
生活的林子里分出兩條路,我們都曾把手伸向某一條小路的“誘惑之果”,都曾在個人價值利益與集體價值利益中艱難選擇,唯有處理好私利與公利的關系,我們才不至于陷入理性的非難。
“最美媽媽”吳菊萍在徒手接下從高樓墜落的孩童后受到公司嘉獎的二十萬獎金,大眾媒體借此鼓勵吳菊萍將二十萬獎金全都捐獻給慈善機構。但這位誠懇樸實的媽媽卻坦然地回答道:“我希望將這筆錢留著自己用,因為這比較符合正常人的想法?!?/p>
耀眼的公眾鏡頭與純樸的內心想法其實不僅曾讓最美媽媽陷入兩難境界,也一度讓這個浮躁的社會難以擺脫兩難的陰影。國學大師胡適有云:如果一個骯臟的國家,每個國民都只講法律不講道德,那么最后這個國家也會變成一個有“人情味兒”的國家;但如果這個國家只講道德,大談高尚,那么最后這個國家也會變成小人遍地的國家。
在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大學生群體下水救小孩的事曾經(jīng)引發(fā)熱議。有不少人質疑,父母與社會花時間金錢培養(yǎng)的大學生們?yōu)榫纫粋€幼童而不惜犧牲性命是一種愚昧的行為。但事實上,又有誰在我們的心底放了一把利益的天平,告訴我們,幼童的生命不值得大學生的無私付出呢?
個人價值只有融入社會價值才能夠放射最大的光芒。人生就是無數(shù)個岔路口,像葉的紋理一般交叉匯合,我們就是行走于這條道路上的蝸牛,常常陷入進退兩難的沉思。
遠方徒步行走的朋友們,用理性與慈悲將二者權衡吧,明晰了個人價值與集體價值不再是格格不入的冤家后;領悟了生命的真諦在于生如春花之爛漫,死如秋葉之靜美之后:
——生命的紋理日漸清晰,無數(shù)的兩難身后,一直有一個真實單純的你在指引著你:別亂了方向。
在媒體擁有較大話語權的信息時代,輿論的導向總是能影響許多的民眾。仿佛每個人都可以占領一個道德高地,來對其他人說:你應該做什么,你不應該做什么。如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不迷失方向,做出一個更尊重內心的選擇,這確實是艱難的。胡適先生的話語如驚雷一般,震碎了許多堂皇的面具。個人與集體,并沒有絕對的孰是孰非。而何同學在胡適先生“法律與道德”的啟發(fā)之下,找到了兩個非常恰當?shù)脑~來考量這種兩難之下的選擇:理性與慈悲,真是非常好的一桿天平。
編輯/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