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組工作方法是社會工作實務領域三大方法之一,它以小群體為對象展開介入,十分契合大學生樂群性的特點。旨在通過小組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整合學校、家庭、社區(qū)及社會網(wǎng)絡的資源,通過開展小組活動以解決大學生最常遇到的幾類人際關系問題,幫助他們恢復正常的人際關系,度過一段美好的大學時光。
關鍵詞:小組工作;大學生;人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9-0179-02
一、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
大學階段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第二次斷乳”期,①會面對各種問題和煩惱,如生活方式的不適應、心理上的落差,其中最為明顯的莫過于人際關系上的摩擦。在該階段我們需要面對許多關系類型的改變,其中最常見的如室友關系、師生關系、學生干部與同學間的關系等,這些關系的處理對當事人身心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以至于波及整個大學生活。
(一)室友關系
室友關系處理得好壞影響每個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大學生活質(zhì)量。寢室相當于一個小的群體,因此也遵循著小群體的規(guī)律,比如寢室成員相互影響,需要有寢室規(guī)范、寢室成員對寢室的歸屬感等等。當室友關系融洽時,良好的寢室氛圍會促進每一個個體的進步;而不良的室友關系會直接影響每一個寢室成員的心情,甚至誘發(fā)校園悲劇。
(二)師生關系
大學階段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和學生雙重角色均有變化。在高中階段,學生更多處于被動地位;而大學階段教師更多的是啟發(fā)引導,需要學生具備更多主動性。許多大學生對于師生角色的這種變化不能馬上適應,突然給予的大片自由讓一些學生不知所措,大學階段這種無固定座位、自主選課、教師上完課即離開的方式讓很多大學生感到迷茫和困惑。
(三)學生干部與同學間的關系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大學生通過擔任學生干部能夠使自身溝通、領導、組織等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而提升社交能力。大學制度賦予了學生干部許多權利和優(yōu)待,這些會涉及利益分配,而當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也逐步增強,如若班干部在處理班級事務中出現(xiàn)了管理失職、方法不對等問題,極易引發(fā)與同學間的矛盾沖突。
二、小組工作方法介入大學生人際關系改善中的優(yōu)勢
正確認識大學階段的常見人際關系轉(zhuǎn)變,學會如何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對每一名大學生都意義重大,而社會工作領域小組工作的方式,對于幫助大學生改善人際關系,學習人際溝通技巧以及建立正確的認知都能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
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社工通過招募具有類似需求的小組成員,運用小組動力,通過小組活動的方式實現(xiàn)成員認識或行為的改變以及能力的提升;每個小組成員通過彼此間的互動、合作、經(jīng)驗分享而成長并達到自我改變。一種安全而溫暖的關系的建立能發(fā)揮助人的作用,而小組的成立正是以建立成員間互相支持、鼓勵、成長的關系為目的,組員通過這個平臺,通過設計的游戲的演練而完成必要的交流和溝通。
大學生群體,有著典型的善于學習、喜愛群體生活、樂于分享等特點,這些特征與小組工作的特性正是具有契合性的。小組工作在青少年成長與教育、大學生身心健康等領域已經(jīng)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其在大學生人際關系改善中也是能夠發(fā)揮良好的作用的,基于此理念,筆者在所在學校開展了為期6周的小組活動。
三、小組工作在大學生人際關系改善中的介入
(一)準備工作
1.小組類型和目標
依據(jù)在大學階段最常見的人際關系類型,筆者最初計劃成立三個小組,分別是室友關系、師生關系和學生干部與同學關系三個改善小組,但考慮到時間以及人財物等的限制,經(jīng)過深入學生群體的需求調(diào)查,最終決定以室友關系改善小組為嘗試,探索小組工作在大學生人際關系改善中的效用。筆者將小組目標分為三個主要層面,一是緩解緊張的室友關系;二是學習溝通技巧;三是樹立正確的人際關系看法。
2.組員招募
圍繞小組類型和目標,考慮到閑暇時間的一致性,筆者從所在系通過招募、篩選工作確定了8名組員,組員在寢室關系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擾且有改變現(xiàn)狀的訴求??紤]到大學生學習活動特點,筆者將小組活動時間定為每周六早上9~11點,小組工作人員由社工和4名大三學生擔任,督導由筆者擔任。
(二)具體工作計劃
根據(jù)小組的類型,考慮到小組成員的需求以及小組要達成的目標,整個小組活動內(nèi)容計劃如下:
整個小組活動均緊緊圍繞小組最初確定的目標,為驗證小組活動成效,在小組結(jié)束期,小組工作人員對參與小組的組員進行了訪談和隨訪,在問到對此次小組活動是否滿意時,所有的組員均回答:“非常滿意”,參與小組活動的本系學生表示此次活動讓他們對社工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參與小組活動的外系學生還表示:“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才明白社會工作原來是一門這么有意思的專業(yè)?!痹诮M后隨訪中,小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8名組員與其寢室成員已經(jīng)恢復了良好的室友關系,寢室氛圍較為融洽??梢姡〗M工作在大學生人際關系改善中的介入取得了成效,而且除了預定達成的目標之外,還收獲了加深外專業(yè)對社工專業(yè)認同的效果。
(三)介入時的技巧
在為期6周的小組活動過程中,小組工作人員均秉承社工專業(yè)價值理念,運用專業(yè)方法和技巧開展工作,小組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社工在實務中還總結(jié)出了如下經(jīng)驗:
1.尊重組員
以大學生群體為對象的小組工作,尤其要注意對組員的尊重。大學階段是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段時間內(nèi)的大學生情緒較為敏感,比較重視對權利、自由等的追尋,因此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小組工作人員應該尊重組員,不要強制性地要求組員這樣做或那樣做,對組員的行為言行持不批判的態(tài)度,否則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且有可能激發(fā)組員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小組活動的順利開展。
2.注重團隊協(xié)作
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的產(chǎn)生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因為當代許多大學生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過于注重自我,心中無他人。因此,要解決此問題,必須重視對他們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讓他們體會個人在團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精神。在整個小組活動過程中,小組工作人員都積極關注每一個組員,鼓勵每一個組員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并通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的游戲來增進組員間的情感,有效增強了集體凝聚力。
3.真誠同理
此外,真誠和同理也是小組活動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真誠是指工作人員始終抱持真誠的態(tài)度去與每一個組員交流溝通,讓組員體會到小組的溫暖和關懷,這種良好氛圍的營造是組員吐露心聲、勇于表達的重要基礎;同理是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基本技能,是指社會工作者站在案主的立場上,用心體會對方的思維、情感,小組工作人員只有運用同理心去體會每一名小組成員的感受,才能換取對方的真誠參與。
四、介入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小組工作人員除了掌握上述介入技巧,在以大學生為服務對象的小組工作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注組員的情緒
此次小組工作首要解決的是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小組組員在過去的生活中均面臨著室友關系的緊張且這種壓力已經(jīng)影響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大學生群體的情緒通常較為敏感,所以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小組工作人員要鼓勵組員抒發(fā)情緒并時刻關注組員情緒的變化。筆者在小組開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因為寢室關系的緊張,個別組員的日常生活已經(jīng)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面對現(xiàn)狀的手足無措讓他們心情極度苦悶。針對這樣的組員,小組工作人員應注意在小組過程中鼓勵其釋放情緒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小組進程。
(二)選擇合適的活動時間及地點
小組活動時間、地點對活動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小組活動時間、地點的確定主要依據(jù)組員的特征并結(jié)合小組目標。由大學生組成的小組,首先要考慮不影響他們的學業(yè),因此活動時間在周末比較適宜;此外,大學生充滿活力,為了便于小組活動的開展以及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參與熱情,時間定在白天比較適宜,在地點的選擇上以戶外操場為主,這樣可以為組員的活動參與提供便利。最后在活動設計環(huán)節(jié),要注意選擇能夠吸引大學生參與的趣味性游戲,游戲內(nèi)容以能引發(fā)組員思考為宜,游戲的參與要有低門檻,能夠讓每一個組員都能參與其中,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
(三)努力獲取小組外的支持
社會工作專業(yè)助人的一大特點在于除了關注對組員直接施以的幫助,還強調(diào)整合家庭、學校、社區(qū)等資源,維持服務對象的改變。在運用小組方法解決大學生人際困擾時,小組成員間的交流互動產(chǎn)生的小組動力對組員思想、行為等均能產(chǎn)生較好影響,然而小組維持時間畢竟有限,短短的一兩個月之間產(chǎn)生的改變能否持續(xù)以及組員能否順利適應小組結(jié)束后的生活等都是小組工作人員應該積極努力思考的。因此,在小組活動之余,小組工作人員應該努力獲取小組外的支持,比如成員的室友、教師等等,為服務對象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