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中向,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助理研究員,教育學碩士。(廣州/510631)
摘要:REF(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全稱卓越研究評估框架,它將取代現行的大學科研評估(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簡稱RAE)模式,成為英國用于評價大學學科科研質量及選擇性地分配高等教育科研機構研究經費的主要辦法。REF框架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涌現了革新思想,反映英國高等教育管理的調整和變化,在各方的一些創(chuàng)新方案紛至沓來的同時,也伴隨著某些萬眾期待的美好藍圖的黯然失色,這期間的進展與波折非常耐人尋味。
關鍵詞:英國;高等教育;REF;科研評估
一、REF與RAE簡介
(一)REF簡介
REF(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全稱卓越研究評估框架,它將取代現行的大學科研評估(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簡稱RAE)模式,成為英國未來用于評價大學學科科研質量及選擇性地分配高等教育科研機構研究經費的主要辦法。
通過卓越研究評估框架(REF),英國的各個基金組織力求支持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系統,為英國的經濟繁榮和國民素質以及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傳播作出主要貢獻。
(二)RAE簡介
英國高等學??蒲性u估(RAE),是由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EFCE)、蘇格蘭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SHEFC)、威爾士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W)和北愛爾蘭就業(yè)與學習部(DEL)聯合組織進行的全英范圍內的大學科研評估。[1]其主要目的是根據評估結果確定政府對大學的經常性科研撥款,以提高政府對大學科研撥款的透明度和選擇性,促進大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2]RAE是一種競爭性的評估,各地區(qū)基金委員會一般只對一定星級的學科予以撥款,而且級別越高權重越大,各院校按照評價等級最后獲得的經費差距懸殊。
二、REF的背景和發(fā)展歷程
(一)RAE的不足
在歷經了6次RAE科研評估之后①,英國國內包括國際上的相關專家和學者開始關注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
1.分組太多導致評估機構臃腫
RAE科研評估設立15個主評估小組(MainPanel),在各主評估小組下設立3個以上的以學科為單位的次評估小組(又稱評估單元UniteofAssessment,簡稱UOA),共67個。主評估小組成員10人左右。次評估小組成員9-18名,共有約1200名評估專家。[3]其中不少專家來自國外,因為為了確保評估結果的國際公信度和認可度,2008RAE的評估要求最高級別的評估必須由外籍專家參與認定。
2.經費開銷大,分組太多導致評估機構臃腫,必然導致評估的成本攀升。2008RAE評估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所花費的管理費用十分龐大,近年開銷急劇上升,為期五年的評估階段花費將近一千兩百萬英鎊。
不僅對于各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而言經濟負擔重,對于各個高等教育機構而言也存在風險,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做過總結,準備一個學科的評估平均要花費10萬英鎊,每年的評估活動開支可以建設5所大學[5],可見RAE的評估效益不高。加之評估結果存在不確定性,如果一所院校為評估投入很大的資源,評估結果出爐,本學科只排在低等級位置,該機構可能只能拿到很少的科研撥款或者根本沒有撥款,這就費力不討好了。
3.不時會滋生學術不端、弄虛造假的行為,造成負面影響。有的院校會試圖針對研究水平評估專家組評判他們工作的可能偏好提交評估材料;有的將研究注意力放在最有把握的領域,而這些領域常常是比較成熟了的,這阻礙了對新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究,抑制了研究者的冒險精神和好奇心;還有的將一項完整的研究成果分節(jié)連載。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二)REF的出臺的背景和目標
2006年3月,英國政府宣布其決定在2008年之后用另一套新的基于量化指標的評估體系取代目前實施的RAE模式。隨后,英國政府在2006年預算報告中宣布要改革質量評估和經費撥款模式。
REF因此應運而生,REF最初的意圖是有效的減少大規(guī)模的專家評議造成的負擔,因為當RAE經過一系列的演變之后已經變得過于復雜,REF這個新生兒的使命就是成長為一個程序精簡、費用低廉、高效易行的新評估框架,代替RAE模式繼續(xù)為研究經費的撥款提供指南。雖然目前REF仍處于籌備階段,但從HEFCE發(fā)布的各種信息可看出,未來REF在評估標準和方法以及資料提交上較2008RAE將有較大變動。
REF評估的主旨是在英國大學和學院的所有學科中提供權威、易懂的研究質量評價,并為英國的高等教育撥款機構提供分配經費所需要的信息服務?;鹞瘑T會掌控的研究經費基于科研評估結果有選擇地進行劃撥這一根本政策仍然沒有改變。新的REF目的只是將評估機制變得更為簡單易行并減輕負擔。
(三)REF的發(fā)展
在2007年年末,英國的高等教育撥款機構就REF的關鍵要素進行了首輪咨詢磋商。在2008年的5月份,HEFCE對教育部門的反饋意見給出了答復,修改了首輪磋商提出的許多初步意見和建議。其中最主要的想法是將原來以自然科學方法為基礎的學科和其他學科分開評價的模式替換為在所有學科中采取一種統一的評價方式。[6]考慮到在以前的RAE評估中,許多專家小組都需要評議大量的研究成果,工作量相當大,所以當時REF中一個最關鍵的設想就是引入文獻計量方法和其他定量指標,在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學科中以文獻計量方法為主要評估手段。此外其他學科也著重參考文獻計量分析所提供的信息,研究成果的專家評審和其他定性指標將作為補充,由此構建一個強大高效的評估模式。
本來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進行文獻計量學試點就是期望通過試驗,用一些量化指標來弱化或取代專家評議問題(至少在自然科學為基礎學科)上的可能性。到2009年9月,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公布了第二輪咨詢會議報告,報告指出試點實驗結果發(fā)現文獻計量方法還不成熟,尚不夠完善,而且很可能會陷入不能被高等院校所接納的窘境②,不足以作為單獨的指標用在計算公式中或者取代專家評議(在自然科學學科也是如此)。但報告指出文獻計量方法作為補充在REF中為專家評議提供信息還是有相當大發(fā)展余地的。英國的REF框架經歷了從以文獻計量學取代專家評議設想,到以專家評議為主、以文獻計量分析為輔的方案轉變。
目前REF中文獻計量方法的試點實驗已經告一段落?,F已開展針對研究成果所產生影響的評估途徑的新試點試驗,對提案中的意見內容和方法途徑采取試驗的方法,檢驗框架的可行性。按照原先的計劃安排,首輪REF評估于2013年實施,基于評估的撥款于次年分配。
(四)REF框架的三大主要參數
通過前段時期的努力,REF的主要構成要素已經確定。REF將透過三個主要參數來反映研究的卓越特征和水平。REF評估將大學或者學院遞交的有關其研究活動和成果的材料送交專家小組,專家小組參照這三項參數進行審核③。
1.研究成果
REF首要關注的就是如何在各種各樣的研究中篩選出卓越的一流研究。研究成果反映的是一個機構的科研實力,對各機構一段時間內的結果產出進行評估最有公信度,因此毫無疑問,研究成果將在REF中占有最高權重,一般會達到60%。
操作流程上,在2009年秋季之前,REF框架一直渴望在自然科學學科突出采用文獻計量法,而在社會科學學科采用同行評議。文獻計量方法曾一度被給予厚望,用文獻計量法取代專家評議來評估各機構研究成果的呼聲甚高。本來希望REF至少在可以收集到豐富數據的學科(例如醫(yī)學或者自然科學)中,通過專家評審小組會參考成果的文獻計量統計信息進行評議,有可能的話將REF發(fā)展成一個以量化指標體系為主的覆蓋所有學科(即不分基于自然科學研究和其他類別研究)的統一的評估系統,只不過在不同學科中量化指標的選取與結合方式不同。經試驗和專家咨詢,最近的結論認為此法不適用于REF的研究成果評價。
鑒于已經不可能再通過文獻計量方法取代專家評審方式,基金委員會想方設法發(fā)掘其他可替代性方案以減少REF框架的復雜性。
為了減少REF框架的復雜性,基金委員會簡化了推選人員的分類,建議各機構就下面兩類人員進行推薦。一類是機構人事資料上有案可查的受聘學術人員,即與參評學科簽署了雇傭合同的并擁有人事檔案的學術人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教學或兩者兼而有之;另一類是人事資料在其他機構的受聘人員,但確實受雇在受評部門從事研究活動的人員。而在2008年的RAE評估中,參評學科人員共分四類,院校甚至可以提交活躍于本院校的科研活動中但是并不受雇于該部門的C崗人員的信息,最后這類人員也將影響RAE對受評學科的科研成果的質量評價。④但是以2008RAE評價規(guī)則和流程很難判斷這類人員是否確實從事研究活動,并且其對于科研成果的貢獻程度如何亦難以考量。REF框架對人員分類的簡化將大大降低評估工作的任務量和評估難度。
另外,在減少評估工作負擔方面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議每人遞交三到四項成果⑤,如果由4項減少至3項,專家評議的工作量將大為減少。
此外,還有一種選擇就是考慮是否為某類(比如專著等)成果提供雙倍權重(按兩項研究成果計算)。因為專著是濃縮了好幾年的工作成果,應該考慮賦予更高的權重,同時也可以避免為了充數將完整的成果分割成部分發(fā)表等學術不端行為的出現。
2.研究的影響
還有一個重要的評估參數就是研究院校對于其研究成果對經濟、社會、公共政策、文化產生的影響。對環(huán)境的評價突出強調參評學科在與科研用戶協作、積極爭取科研用戶的資助、開發(fā)宣傳新思想新成果、對公共政策提出有影響的建議等方面所采取的行動。有關研究影響的具體事項尚待討論研究。因為研究影響這個參數是REF框架中新納入的要素,科研影響指標及其信度和效度將通過實驗加以檢測,這也是今后一段時期內REF的進一步發(fā)展動向。該參數所占比重有可能會占到25%,相比2008RAE比重加強了5個百分點。
3.研究的環(huán)境
REF評估會將維持卓越研究持續(xù)不間斷的配套環(huán)境的質量及該研究環(huán)境、研究條件的推廣和應用等因素納入到評估參數中來。例如,研究的環(huán)境評估將會包括研究策略和計劃、人員培訓(發(fā)展)、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訓練以及與企業(yè)或者社會公眾簽訂合約等。它還側重于對研究機構開展科研活動的潛力、模式的可復制和推廣程度等進行評估,該參數所占比重可能會占到15%。
(五)分組配置情況
在2008REF中一共有15個主評估小組,67個評估單元(UOAs)。為了大大精簡程序,REF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希望照搬RAE的分類,在之前的幾次評估中評估單位之間的分類有相當多的模糊邊界,這樣造成許多單位對于向哪個評估小組遞交材料和如何把它們的工作成果劃分開來分別送審感到比較困惑。同時,這種分類構成也會導致專家組的工作量不平衡,有的小組處理的數量是不到100人的材料,而有的小組則需要處理超過3000人的材料。所以REF要進一步整合學科分類,它將在學科劃分上更清晰,大量減少評價學科數量,對于那些界定模糊的學科更要適當整合。REF框架構建的意圖是將主評估小組縮減為只有A、B、C、D四個,評估單元也按照學科內在一致性程度歸類合并為30個評估單元(UOAs)。[10]這樣一來評估機構規(guī)模大幅縮減,成本和負擔也會相應降低,同時也有利于并確保評估單元之間在諸如標準和程序方面有更大的一致性。
三、值得繼續(xù)關注的問題
(一)REF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及其最后敲定的參數指標體系
REF框架仍然在發(fā)展和完善中,最終英國各基金委員會如何確定REF的參數指標體系和評估運轉的程序值得追蹤關注。
(二)REF評價對英國高等教育科研的影響
REF實施后對英國高等教育將產生重大影響,究竟REF能否實現預期目標,REF與RAE研究評估的兩相比較下,新的評估模式與舊方式有何異同點,REF對英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正面作用和負面影響有哪些,這些問題都值得拭目以待。
(三)英國的評價方式值得借鑒的地方
首先,扶持表現最優(yōu)秀的學科,而不論學校所屬,以學科為基本單位,直接針對學科撥款。
其次,REF指標注重質量而非數量。從HEFCE的報告中可以預測未來的2013年REF評估很有可能只要求每人提交不多于四項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最終提交三項成果的可能性會更大),注重考察成果的質量而不是數量,既能夠反映出一個研究者的水平又能夠減輕評估團的工作負擔。我國大學的科研評價也正向此方向努力,吉林大學在“十二五”的科研成果評價改革中,將逐步實現以質量為導向的學術和科研評價體系。[11]
最后,REF評估的指標還反映了學科活力和未來發(fā)展?jié)摿?。REF的設計希望通過科研環(huán)境和影響等指標來反映科研的活力和研究模式的復制推廣的潛力,非常注重鼓勵學校對于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及與社會各界的互動聯系。
注釋:
①指1986年、1989年、1992年、1996年、2001年、2008年進行的6次RAE科研評估。
②英國的科研評估大都采取自愿參與的原則,如果評估標準難以讓大部分院校認同,評估的價值與意義也就大大降低。
③2008年RAE科研評估包括科研成果(ResearchOutputs)、科研環(huán)境(ResearchEnvironment)和聲譽指標(EsteemIndicators)三個方面,權重分別為70%,20%,10%。
④2008年RAE評估中共劃分四類人員,A類職員,與院校簽訂合同的、在職的教學或科研人員,FTE=Full-timeequlvalent;B類職員,2001年l月1日后與院校簽訂合同的職員,或在此日期之后到統計日期之前調出(入)的職員,以及不夠資格列入A類的職員;C類職員,即獨立的科研人員,統計日期在崗并活躍于本院校的科研活動中,得到相應的報酬;D類職員,在評估期限內,但統計日期不在崗的非C類的獨立科研人員。
⑤按2008年RAE評估的規(guī)定應當提交四份成果。
參考文獻:
[1]劉炳.2O08RAE基本情況介紹[J].黑龍江教育,2006(6):90.
[2]汪利兵,徐潔.英國RAE大學科研評估制度及其對大學科研撥款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93.
[3]FinalListofthePanelandSub-PanelMembers(18December,2008)[EB/OL].http://www.rae.ac.uk/panels/members/members.xls.
[4]RAE2008Manager’sReport——April2009[EB/OL].http://www.rae.ac.uk/pubs/2009/manager/manager.pdf:45.
[5]范文曜,張偉.英國高等教育的評估和大學撥款[J].理工高教研究,2003(6):12.
[6]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SecondConsultationontheAssessmentandFundingofResearch[EB/OL].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9/09_38/09_38.doc:5.
[7][8]The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BibliometricsPilotBriefing[EB/OL].www.hefce.ac.uk/research/ref/resources/REF_briefing_9Jul2008.ppt
[9]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SecondConsultationontheAssessmentandFundingofResearch[EB/OL].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9/09_38/09_38.doc:32-33.
[10]ResearchExcellenceFramework——SecondConsultationontheAssessmentandFundingofResearch[EB/OL].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9/09_38/09_38.doc:48-49.
[11]常文磊.英國科研評估制度(RAE)對改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