訣竅:
1.餡料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放新鮮蝦仁、咸蛋、臘肉等等;
2.煮糯米飯,個人喜歡加一點大米和糯米一起煮,這樣煮出來的飯,不會太軟糯,口感比較好;
3.浸泡香菇和或者干貝的水,不要倒掉,留著煮餡料;
4.荷葉用前要煮2~3分鐘,再沖洗,且一張荷葉很大,可以分成3份。
一天在吃茶的時候,我扒拉著盤子里的半個糯米雞,覺得不就是炒好的雞肉等材料和糯米一起,再用荷葉包起來嘛。荷葉在學(xué)校附近印度人開的中國超市見到過,干香菇糯米也有得賣,冰箱里還有媽媽從家里寄來的干貝,應(yīng)該可以在家里自制嘛。于是拍著胸脯對Sara表示:“不用在這里吃了,我學(xué)做糯米雞給你吃!”在Sara瞬間閃閃發(fā)亮的眼睛注視下,我覺得自己任務(wù)艱巨。
挑了一門考試剛結(jié)束的日子,去超市買來材料,用iPad上網(wǎng)站找到糯米雞的做法,放在灶臺邊,我艱巨的自制糯米雞之路開始了。廣東同學(xué)告訴我,一般來說做咸粽可以用長糯米,甜的用圓糯米。出門在外哪兒有那么多講究,在中國超市買到糯米就要偷笑了,管他是長是圓。把糯米淘洗干凈,加水浸泡,上課出門前泡上,四五個小時,回來正好能用,用手指甲掐一下,很容易掐碎,中間沒有白心就可以了。
糯米雞怎么能沒有雞肉?幸好英國最便宜的就是雞肉,在家里從來不吃的雞胸肉賣得奇貴,雞腿倒是極其便宜,也是留學(xué)生最容易獲取的蛋白質(zhì)來源。一盒雞腿肉合人民幣不到20塊,吃起來比較爽嫩彈牙。雞皮和肥油撕掉留著,去掉雞腿骨切丁,加點姜、酒、生抽、老抽、糖、胡椒粉,抓勻,腌入味。中國超市里買來的干荷葉用清水浸軟,再輕輕地擦一下就好了。干的時候葉子很脆,很容易弄破,要小心,動作輕一點。糯米瀝干水,倒到電飯鍋里悶熟,泡發(fā)好的香菇剪成小塊,媽媽從家里寄過來的干貝用水泡軟,加點姜和酒,蒸一下,搓成絲熱鍋,把剛才留著的雞皮和肥油放進去煸干,就有一碗金燦燦的雞油啦。一半倒進碗里備用,另外一半留在鍋里爆一下蔥段,下鍋煮絲爆香,接著把香菇雞肉放進去煸炒,加香腸和澄清的香菇水,加點醬油、糖、蠔油、適量的鹽調(diào)味,煮開慢慢熬。蒸好的糯米飯,撥散,加一點生抽和剛才剩下的雞油撈勻。其實用普通的油也可以,但是雞油香,而且最大程度利用資源是一個人出門在外這么久最大的收獲。
材料都準備好就可以包糯米雞啦。粽子會包不?呃我就不會……但是春卷總會吧。把荷葉剪成差不多的大小,把撈好的糯米飯鋪上去碾平,中間放上煮好的餡,按照包春卷的方式包好,一個個整齊地放在盤子里。這時才想到,沒蒸鍋啊。只能就地取材了,把兩根筷子架在炒鍋上,倒上水,把盤子放在筷子上,就算自制蒸鍋了。蒸半個小時,這各種因陋就簡的山寨糯米雞總算做好了。
于是在那個春天的下午,我抱著一盒剛做好的糯米雞,橫跨了半個城市,倒了三趟地鐵,把一大盒食物放到在美術(shù)館工作的Sara面前時,倆個人異口同聲地說“現(xiàn)在吃?!”不知道現(xiàn)在東倫敦某搖滾集散地附近的居民還會不會記得,兩個中國姑娘蹲在箱子的角落里,興奮地看著一大盒吃的,徒手抓來就啃,滿嘴是油。全然不在意來往行人的目光。只因為在那陌生的城市,只有我們明白彼此,食物是我們和出生的那片大地保持聯(lián)系最直接的方式。
在英國的日子里,我們給對方做過的食物不計其數(shù),糯米雞、炸醬面、餡兒餅、餃子。有的是越洋視頻父母一個口令一個步驟地教,有的是自己突發(fā)奇想慢慢摸索。成功的很多,失敗的更多。后來回國自己掙錢參加無數(shù)活動吃過各式大餐,手機早不知換了幾個,那只糯米雞的圖片和微博都找不到了,但是我興沖沖地抱著保鮮盒里還溫?zé)岬呐疵纂u去找Sara,兩個姑娘坐在美術(shù)館后邊小巷子的臺階上抓著糯米雞狂啃的畫面永遠停留在那段歲月里,回不去,但也抹不掉。只因為那食物是兩個熱愛吃東西又一同在外奮斗的好朋友,為了滿足彼此的口腹之欲,用心做出的。那會刻在骨子里,陪你走一輩子。這就是我記憶里,對食物能夠給予的,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