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研究生教育 國際化
伴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國際性已成為各國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的新增長點。為此,北京市政府2007年就在國內率先提出了創(chuàng)建“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基地”的要求。旨在為首都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人才保障及智力支持,培養(yǎng)一批具有國際學術視野、擁有國際對話能力的拔尖創(chuàng)新型人才,積極探索提升首都研究生教育國際性的新思路和新途徑。中國人民大學作為首批基地建設單位,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建設道路,為開闊研究生學術視野、全面提升研究生核心競爭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基地運行情況
1.制度保障到位,基地運行基礎良好
2008年,基地設立初期為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責權范圍,保證基地的執(zhí)行有章可循,學校制定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項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隨后,針對基地項目執(zhí)行情況和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學校于2010年對《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進一步規(guī)范了基地項目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之更切合基地項目在學校執(zhí)行的實際情況。同時,為規(guī)范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資助工作,學校又制定了《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學術活動資助管理辦法》。為更好地促進基地項目的落實,學校還制定了《中國人民大學公派出國研究生學分認定辦法》等一系列配套的規(guī)章制度,為推進基地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支持,更好地實現基地項目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學校研究生教學對接。
2.平臺搭建有效,基地建設成效卓著
在基地項目的研究生培養(yǎng)平臺方面,2008年~2011年,學校累計派出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87人,在派出研究生的接收院校中,不乏牛津大學、普渡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項目將國內的學習與國外的研究有效地結合起來,全面提升了學校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和培養(yǎng)質量,同時也推動了北京地區(qū)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國際化程度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化水平。
在國外學習期間,除了完成日常的課程學習、科研任務外,很多基地項目派出研究生在外方導師的指導下撰寫和發(fā)表了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例如:有的研究生在海外學習期間發(fā)表了CSSCI檢索論文2篇;有的研究生在《管理世界》發(fā)表論文1篇、同時ISTP檢索論文2篇,另有2篇論文被美國經濟學年會收錄,并獲得了2010年美國管理學大會“最佳會議論文”等。此外,很多研究生在國外聯合培養(yǎng)期間還積極參加各種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學術沙龍等學術交流活動。例如,經濟學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海外學習期間,參加了牛津大學主辦的經濟學聯合大會,并在會上作了主題發(fā)言,還前往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貿易與發(fā)展大會(ITC),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國際關系學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海外學習期間,參加了聯合國大學比較區(qū)域一體化研究所讓莫內研究基地舉辦的題為“歐洲一體化進程及其對東亞的啟示”以及艾格蒙特研究所“歐洲安全戰(zhàn)略”研究基地舉辦的學術會議等。
為追蹤了解北京市“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基地”項目的執(zhí)行情況,掌握項目派出研究生回國后的科研情況以及項目在其課程學習、學位論文寫作和就業(yè)中起到的影響和作用,2010年和2011年,學校組織召開了兩次 “北京市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項目留學回國人員總結報告會,聽取了留學回國人員的成果匯報和意見建議?;仨椖颗沙鲅芯可貒缶驅W校提交了學習總結、產生的科研成果以及有關其所在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研究生教育報告等材料。學校將這批資料匯編成文集,該文集基于大量的一手數據資料和調研報告,集中展現了西方教育發(fā)達國家先進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這一系列成果,將對正處于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國際性的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教育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
3.資助力度加強,基地建設充滿活力
為適應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對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切實提高研究生的科學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在廣大研究生中營造崇尚科學、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學術氛圍,學校以北京市“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基地”為依托,在基地的資金支持下,開展了對研究生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會議的資助工作。
據統(tǒng)計,2008年~2011年,學校累計資助研究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國際學術活動共計122人次。得到基地資助的研究生范圍逐年擴大,所參與的學術會議的層次也日益提高。2011年,為進一步擴大研究生參與國際化合作與交流的機會,鼓勵研究生的學術熱情,擴大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學校進一步加大了對研究生參加國內國際學術活動的資助力度,尤其加大了對參加頂級國際學術會議、并在頂級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或其學術論文被大會論文集收錄的研究生的資助力度,以切實鼓勵研究生參與高層次學術交流與合作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實踐經驗和水平。
在受到基地項目資助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學術活動的研究生中,有不少參加了國際高水平的學術會議或學術活動。有的研究生還獲得了各種獎項,為學校和國家爭得了榮譽。例如,社會與人口學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參加了國際人口科學聯盟(IUSSP)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第26屆世界人口大會,其參會論文:The choice of low fertility level adjustment in China被此次會議授予Poster Awards,是從900篇張貼論文中選出的45篇獲獎論文之一,同時,該論文被收錄在此次會議的論文集中,該論文集將在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s (ISSN: 0016-6987)上系列發(fā)表;2009年、2010年學校法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分別在日本東京、美國舉行亞洲杯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上先后兩次榮獲最佳辯手稱號。2010年,在美國召開的高級數據挖掘和應用國際會議(ADMA2010)上,學校信息學院的一名碩士研究生發(fā)表的論文“快速的單對節(jié)點之間相似度計算” 獲得該會議2010年度唯一的最佳研究論文獎。
4.配套資金支持有力,基地建設具有可持續(xù)性
在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項目方面,基地項目設立初期,一方面由于項目獎學金標準較低,另一方面由于學校是以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為主的大學,項目派出研究生學習的專業(yè)集中在文學、歷史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學科,不同于理工科和自然科學學科,這些學科申請國外高等院校獎學金的難度較大,項目派出研究生普遍反映過低的資助標準與海外學習期間高昂的日常生活開支差距太大,影響到他們在外學習和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
針對這個問題,在研究生院的積極協(xié)調下,學校在2009年劃撥了23萬元人民幣作為基地項目的專項配套經費,由此大幅度提高了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在國外學習期間的生活費資助標準,從過去的每個月300元人民幣提高到每個月500美元;在隨后的兩年,學校從“985工程”建設經費中再次分別劃撥專項配套資金40萬元和60萬元人民幣,用于進一步提高資助標準,對項目派出人員的生活費資助標準提高至800美元。自2011年開始,學校還對部分優(yōu)秀的自費留學研究生,提供往返國際旅費的資助。配套資金的投入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2009年,項目派出人數從2008年的14人增加到19人;2010年,項目派出人數增長到25人;2011年,該人數進一步增長到29人。且國外接收院校的質量和層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學校將繼續(xù)爭取更多的配套資金支持,進一步提高資助標準,力爭緩解項目派出學生在國外學習期間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使之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研究中去。
存在的問題
通過總結基地項目的執(zhí)行工作,挖掘出很多經驗,也還存在著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
1.資助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對派出研究生的資助力度還不夠。例如,2010年學校約有70多位研究生收到境外高校或研究機構的邀請函或錄取通知書,它們大多集中在歐美等教育發(fā)達國家,而這些國家的消費水平和物價普遍偏高。由于目前基地項目除了資助其往返機票外,對其生活上的資助還不夠,鑒于海外留學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過低的資助額度,大約50多位研究生最后不得不放棄海外留學的機會,使得基地項目的推廣受到一定的影響。此外,在資助比例上,用于資助學生赴境外學習的往返機票比例偏高,用于生活補助的比例較低,學生參與基地項目的積極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相關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在留學管理上,尚需更多有關部門的參與和協(xié)調,相關規(guī)章制度有待完善和深化。相比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派出人員在海外留學期間有較完善的管理機制,明確的管理和服務部門而言,北京市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項目派出人員在海外留學期間的日常管理主要依靠各派出高校和派出人員所在的科研院所給予一定程度的聯系和服務,在遇到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fā)事件的情況下,項目派出人員與所在地我國使領館之間缺乏聯系渠道,易形成安全隱患。
未來基地建設有效發(fā)展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基地項目的制度建設,提高基地項目的運作效力
建議有關部門參照國家留學基金委對公派出國留學生的管理辦法,制定適合基地建設發(fā)展的規(guī)章制度和發(fā)展戰(zhàn)略,對項目候選人的選拔、海外管理、回國服務等各環(huán)節(jié)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各基地應加強對項目的管理,探索項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好項目的前期宣傳、建立科學公正的選拔程序、加強派出人員的海外管理、做好后期項目歸國人員就業(yè)去向、科研成就等方面的信息追蹤了解工作,各基地也應積極調研出國留學最新信息,關注歐美發(fā)達國家最新的研究生教育動態(tài)和留學政策,使投入的資金能更大程度地發(fā)揮作用,并使該基地能持續(xù)深入地開展下去。
2.深入加強平臺建設,提高對優(yōu)秀研究生的吸引力
目前,“北京市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基地”項目主要是以北京市政府和各在京高校合作共建的形式為主,與國外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平臺主要依托各高校既有的國際合作交流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基地國際交流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整合,造成各基地之間缺乏橫向聯系,出現單打獨斗的局面。建議基地項目參照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留學基金委——國內高?!獓飧咝!钡娜胶献餍问?,由北京市教委基地項目主管單位牽頭,與各在京基地和國外高等院校簽署三方合作協(xié)議,探索以地方政府的教育國際交流帶動高校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進一步擴展項目的平臺,為各基地單位拓寬國際交流接觸面,也為研究生提供更多出國深造的選擇機會。
3.進一步加大資助力度,提高基地建設的運行效果
2010年,針對此前普遍反映的國家公派留學人員獎學金標準偏低的問題,國家留學基金委已于當年9月起,大幅度提高了公派出國留學研究生基地派出人員的獎學金標準,漲幅達30%~40%。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一直是基地建設的重要參照,大幅度提高獎學金資助標準不僅反映了國家有關部門對公派研究生項目的高度重視,也是為了適應部分歐美教育發(fā)達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削減了對留學生教育的預算投入,海外留學成本不斷提高等新的形勢。
因此,我們建議在基地未來的建設中,參考歐美教育發(fā)達國家的消費水平,以及基地項目的實際執(zhí)行情況,以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為參照,進一步提高對國內外聯合培養(yǎng)研究生的資助標準,同時對資助結構做一定的調整,適當提高赴海外聯合培養(yǎng)的研究生每月生活費的資助額度,以保證學生在海外求學期間能順利完成學業(yè),更大程度地發(fā)揮基地資助功能,以滿足更多研究生出國深造的愿望。
參考文獻:
[1] 黎軍,閆迎春. 論研究生教育國際競爭力的提升[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2]中國人民大學競爭力與評價研究中心研究組.中國國際競爭力發(fā)展報告(2001)——21 世紀發(fā)展主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 董曉惠.我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7,(29).
[4]“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編寫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報告(2002-2010)征求意見稿[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5).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
[責任編輯:張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