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圖今年14歲了,已讀初二。由于貪玩兒,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作文尤其差勁兒。
有一次,老師布置大家寫一篇文章,題目是《我與父母比童年》。小胡圖不清楚爸爸媽媽的童年生活,就回家問爸爸媽媽。爸爸告訴他說:“在舊社會,窮人的孩子生活是很悲慘的。我12歲就拉人力車糊口,你媽媽8歲時就被迫到紡織廠當童工。你今年14歲了,還能坐在教室里聽課,真是幸福??!”
聽了爸爸的回憶對比后,小胡圖很激動,馬上動筆寫文章。他在作文中寫了這樣的一段話:
“在那黑暗的舊社會,我那8歲的母親在紡織廠當童工,每天起早貪黑;我那12歲的父親每天在馬路上拉人力車,常常筋疲力盡;我這14歲的兒子,現(xiàn)在卻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聽老師上課。真是新舊社會兩重天啊!”
猩猩酷評
小胡圖把母親寫成8歲,把父親寫成12歲,把自己寫成14歲的兒子。他愚笨得實在引人哈哈大笑。讓人感到可笑的原因,主要是寫作文時,他誤用了定語。
小胡圖在作文中使用的幾個定語很不恰當。他用“我那8歲的”這一定語來限制修飾“母親”,實際意思是他母親只有8歲;用“我那12歲的”這一定語來限制修飾“父親”,就變成了他的父親只有12歲;而用“我這14歲的”這一定語來限制修飾“兒子”,實際意思是他有個14歲的兒子。這樣,就造成了表達效果不但與作者原意相差甚遠,還顯得十分荒謬可笑。因此,希望同學們在作文時,正確使用定語,切不可鬧出諸如此類的笑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