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名家都有其代表作一樣,“鐵羅漢”就是武夷巖茶的代表作之一。在四大名樅中,鐵羅漢獨一無二的香氣是別的巖茶所不具備的,它那特立獨行的性格,執(zhí)拗中帶著神秘,霸氣卻不張揚,便成了很多人喜歡它的理由。
因為鐵羅漢與眾不同的茶香,讓人有些捉摸不透,而市面上的五花八門的鐵羅漢產品更是增加了鐵羅漢的神秘感。純種的鐵羅漢稀少而珍貴,又常有商人魚目混珠,對茶客來說一泡正宗的鐵羅漢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
專題品鑒
開設鐵羅漢的專題品鑒會,是為了讓茶友能夠從專業(yè)角度上認識、品評鐵羅漢。品鑒會上對7款鐵羅漢茶樣進行對比審評,并邀請國家一級高級評茶師陳郁榕女士擔任專家指導。
經過3輪沖泡品鑒,專家審評結果如下:
★1號茶,香氣高揚。帶有花香。滋味鮮爽,泡開后的葉底呈墨綠色,可以判斷其焙火較輕,其妖艷的花香并不是鐵羅漢所具備的特征,判定此茶有些許拼配的痕跡。
★2號茶,同樣是輕焙火,不同的是香氣高而不艷,滋味薄而回韻有余。專家認為其香氣口感較為接近鐵羅漢,如果能加焙一道火,或許有更好的表現(xiàn)。
★3號茶,滋味厚,香氣內斂,不過水底有明顯的酸澀感。專家分析這款茶在制作過程中在做青和薄攤晾索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
★4號茶,焦火味重,老茶味明顯,蓋過了鐵羅漢原有的香氣。
★5號茶,足火烘焙。傳統(tǒng)制作,滋味濃厚,香氣飽滿,口感醇正。這款茶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6號茶,香氣高,滋味醇厚,水感順滑,但鐵羅漢的品種特征并不十分凸顯。
★7號茶,傳統(tǒng)工藝制作,香氣特殊內斂,滋味濃厚,具有鐵羅漢的品種特征。專家判定此茶在7款茶中最接近正宗鐵羅漢。
二度品鑒
“溫故而知新”,為了加深印象,鐵羅漢的專題品鑒會之后,筆者整理好余下的茶樣,在茶友之間開展鐵羅漢二度品鑒會。
依然是這7款鐵羅漢茶,依然是把茶樣編號、沖泡、品評。不過這二度品鑒會增加了一款由專家陳郁榕提供的純正鐵羅漢茶樣作為標準對比樣,如此在沒有專家指導的現(xiàn)場,茶友們也可憑借自己的感官感受對比這7款鐵羅漢與“標準答案”之間的區(qū)別。
先品鑒純正鐵羅漢,加深對其品質特征的認識。這款標準鐵羅漢茶樣的條索緊結較沉垂,色澤烏油潤。香氣香型特殊,濃郁持長,滋味濃厚鮮滑。巖韻明顯,湯色橙紅,葉底柔軟、勻齊。雖然火功較輕,卻能恰如其分地展現(xiàn)出它特別的香氣,口感甘滑,出自正巖山場,的確是一款純正而品質上佳的鐵羅漢。
雖然這第二次品鑒的是相同的茶樣,可是因為場地、泡茶水、沖泡手法的些許偏差讓這幾款鐵羅漢品起來與第一次有些不同。不過幾位茶友還是能迅速地從這7款茶中把專家評出的品質最佳、香氣口感較為純正的7號和5號茶辨認出來,同時也對鐵羅漢的品質特點有了更為深刻透徹的了解。
關于鐵羅漢的兩種說法
據(jù)清代郭柏蒼《閩產錄異》(1886年)載:“鐵羅漢為武夷茶樹品種名。葉長?!蹦壳瓣P于鐵羅漢的原產地有兩種傳說:第一是在慧苑巖的“內鬼洞”(也稱峰窠坑)中,兩邊崖壁聳立,茶樹耕植于狹窄為帶的隙地上,樹旁有小洞,山澗流水終年不斷;第二是在竹窠巖的兩端最后一層梯園之北角的外沿。它正位于三仰峰下,靠風化石剝落來肥潤土質。其品質超過“內鬼洞”的茶樹。具有特殊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