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盛唐的華關瑰麗相比,宋代的審美就要淡泊許多,清與素被寫進了宋代的文化脈絡中。純凈透明、沒有混雜叫做清;凡物無飾、原裝原貌就做素。這種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追求自然、返璞歸真的人生態(tài)度被鐫刻到宋人的生活中,而這一點在宋瓷中的體現(xiàn)尤為明顯。宋瓷的獨樹一幟,已經(jīng)成為那個時代的印記,并與其他朝代的文化特性一并融入了中華文明的巨大洪流中,進發(fā)出無限的智慧之光。
源自對清與素的垂慕,每每游走在博物館中欣賞那些冰肌玉骨、秀色奪人的宋瓷時,它那攝人心魄的美總會讓我沉醉其中。此次走訪漢脈茶器精研舍,在這里,我又一次享受了一場饕餮的視覺盛宴:這里的每一件茶器皿,在龐大的茶器具中有著自己鮮明的茶“器”質。在精工細作中傳達出宋瓷的韻味——一個對于清素淡雅文化的巨大感召。
瑩潤樸質的回歸
宋代各類瓷器的特點,籠統(tǒng)來說就是“類玉”。這些高品質的瓷器,經(jīng)過火的錘煉,仿佛擁有了美玉的質感和光澤。溫和柔潤的色澤讓人感覺舒適。
走進精研舍,放眼望著琳瑯滿目的茶器,宋瓷獨有的色澤瑩潤、清素淡雅、純凈細膩。在這里顯露無遺,仿佛時間一下子被定格在了那個久遠的年代。鳴泉盞,梅子青的釉色,如冰似玉,多次施釉后的釉質,堆脂如玉、溫潤凝重,有青瓷“冰肌玉骨”的風范,無需任何的裝飾,已經(jīng)讓人愛不釋手。
“探云”茶器組、仿宋花口杯、素茶罐,一個個乳白若云的釉色,淡泊而含蓄、平易而雋永。而刻意的露胎、流釉、堆釉等工藝的使用,體現(xiàn)著道法自然的平和之道。
巧奪天工的手藝
精研舍的主人李敏寧推崇手工,因為手工的東西融進了心血,最珍貴、最真摯、最能打動人。這兩年間,走走停停。設計和制作自己喜愛的器皿。雖然數(shù)量不多,主人卻顯得很知足。
為了尋找制作靈感,他時常會到古玩市場上淘些小物什,買來之后,按照1:1的比例,照原物復制而成,仿宋花口杯正是最好的佐證。雖然主人的技藝已經(jīng)相當了得,當古物與新品同時立于眼前時。仿制的花口杯在細節(jié)的處理和神韻上卻遠不及原版的古物。不過經(jīng)過嘗試手工制作。能更好地感受這項古老的技藝帶給人的心靈震撼。
全手工制作的每種器具數(shù)量稀缺的同時,也締造了它們的獨特性。就像“探云”茶器組茶壺和公道杯的木質手柄,每把手柄都是定制而成,擁有屬于獨一無二的肌理,無論是把玩還是收藏,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不同材質的混搭
現(xiàn)代人的審美更加包容、多樣。為了在素瓷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時代的氣息。主人用不同的材質對茶器進行混搭,木與錫、木與陶瓷或是漆器與瓷搭配,給人以獨具匠心的美感。
“探云”茶器組是最具混搭風格的作品。白瓷、木頭、竹子、大漆,一套茶器運用四種不同的材質:白瓷純潔寧靜,木頭和竹子樸質、天然,大漆莊重含蓄。如果不是能充分理解各種不同材質的特性和獨到的發(fā)現(xiàn)眼光,無論如何是難以將這些材質搭配出一套古典雅致的茶器來。
再比如青瓷的鳴泉盞搭配大漆底座,就讓這小家碧玉的青瓷斗笠盞轉瞬之間就有了大家閨秀的穩(wěn)重和大氣;還有金絲楠木的杯托襯托著樸素的陶質蓋碗,陶土在金絲楠木的華麗襯托下愈發(fā)給人以“低調奢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