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品鑒
首先品評木柵鐵觀音、柴燒鐵觀音、山國飲藝金獎鐵觀音、鹿谷凍頂四種。每一種茶葉量約8克。以標準審評碗沖泡3分鐘,泡二道進行品評。
曹俊華(宜蘭大學茶友):
我喜歡木柵鐵觀音的原汁原味。大陸清香型的鐵觀音受高山茶流行的影響,味道雖青,但與綠茶茶香還是不同。我還是喜歡傳統(tǒng)鐵觀音的濃郁。
吳志貞(花藝老師):
山國金獎鐵觀音有豆香,茶湯冷了把茶香鎖住,反而更好喝。柴燒鐵觀音口感特征不明顯。我還是喜歡木柵鐵觀音,韻味香氣進入喉嚨里,韻味猶在。
盧祎祺(中國時報記者):
我喜歡木柵鐵觀音與柴燒鐵觀音。前些時喝木柵鐵觀音茶的滋味不如這次,這次木柵鐵觀音有一種甜香;柴燒鐵觀音的韻味稍弱,但花香較強。今天的水很甘醇,與茶融合得很好,茶的味道都釋放出來,對茶有加分的效果。
柯一熏(日本筑波大學博士):
中國的鐵觀音和我印象中的鐵觀音不同。木柵鐵觀音給我一種沉重、熟悉的感覺;大陸的山國金獎鐵觀音和柴燒鐵觀音二種鐵觀音味道很特殊。我很少接觸到那種味道。山國金獎鐵觀音放涼后,花香濃,很讓人驚艷。
第二輪品鑒
漳平水仙、天庚大紅袍、東方美人膨風茶、臺灣高山茶、福州茉莉花茶、日月潭紅茶、客家老茶、恩施綠茶。由于茶類不同,用不同的沖泡手法沖泡三道進行品評。
范增平:
東方美人膨風茶是1995年閏八月的茶,是當年的二等獎;客家老茶是1980年新竹北埔的烏龍茶,此時臺灣制作烏龍茶已逐漸應用機械布球包揉機揉茶。因此,烏龍茶自1980年之后,外形已漸漸變成半球形,發(fā)酵也從40%以上變成40%以下,愈到后期外形愈成球形,發(fā)酵也愈輕;天庚公司的仙谷幽蘭大紅袍,是別具一格的武夷巖茶,有幽雅花香,層次有致,改變了許多人對大紅袍的既定概念。
吳志貞:
我喜歡大紅袍和日月潭紅茶。茉莉花茶很香,但花香太高,蓋過了茶味;東方美人茶是塵封了很久的老茶味,但喝下去的口感很好;北埔客家老茶喝下去手就暖起來?,F(xiàn)在臉部還微微發(fā)燙。
盧祎祺:
東方美人老茶不似新茶艷,茶性很強,二泡后蜜香很好;北埔客家老茶第一泡是地道的臺灣老茶農做出的。
曾舜寬(成功大學碩士):
這八種茶中,我喜歡大紅袍和漳平水仙。大紅袍有一種獨特的風味,水仙第二泡后味出來了,風味佳;東方美人茶和客家老茶應該要洗茶,第一泡陳味洗掉后就愈泡愈好喝,愈喝愈順口。
楊士緯(茶藝師):
大紅袍滋味圓潤,湯色、葉底顏色純正;茉莉花茶香氣高雅不冶艷,喉韻也好;漳平水仙韻味足,回韻好;恩施綠茶質感好,但有點茶、水分離的感覺;北埔客家老茶應該要洗茶,醒茶后,茶味才能出來,二泡后滋味渾厚,茶氣強,喝后身上會發(fā)熱;東方美人老茶也應該先醒茶,將陳味去掉后,蜜香才出來。與新茶相比,蜜香味更重。
曹俊華:
今天泡茶用的午時水,確實與一般水不同,提升了茶的質感。福州茉莉花茶的茉莉香有沁到茶里去,花香顯而不野,喝來意猶未盡;湖北恩施綠茶因為富含硒元素,也與一般綠茶味不同。這八種茶都各有特性,茶沒有什么好不好。是人的嗜好問題。
以物喻茶
盧祎祺:
以武術來比喻,山國飲藝金獎鐵觀音像少林寺,打起來漂亮,開門見山,直接表現(xiàn)花豆香,無轉彎抹角,它入口像文山包種茶;柴燒鐵觀音像八卦掌,多種力的復合,反方向力,擰裹力有內涵、有身法,加上擰裹,帶些含蓄,與外家的少林拳不同,有多種花香,讓人多種思考;木柵鐵觀音茶像通臂拳,放提長又遠,要將招式打散了,素質重做調整,像烘焙的功用,打通所有經(jīng)脈,內斂元素多,如內家拳。
黃國有(原聯(lián)合時報記者):
若以人的年紀比喻,木柵鐵觀音茶看像老年,入喉味強略帶苦,茶味留在口腔里較久;柴燒鐵觀音茶像中年,是歷經(jīng)少年、青年成長鍛煉出來的味道;山國金獎鐵觀音茶像青年,湯色金黃帶綠,滋味活潑,香氣清純。
林金木(茶葉包裝企業(yè)主):
若以酒來比喻,柴燒鐵觀音類似紹興酒,好喝又有韻味,香到喉嚨底,回甘是一種高級的味道;金獎鐵觀音茶就像黃酒,好喝、順口,很舒服;木柵鐵觀音茶就像花雕,濃到喉嚨里去,強烈,帶甘。
楊士緯:
若以汽車比喻,柴燒鐵觀音茶像雙B車Benz或BMW;木柵鐵觀音茶像勞斯萊斯(Rolls-Royce);金獎鐵觀音茶像概念車,打破過去對鐵觀音茶的概念,對鐵觀音茶的一種新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