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合理選擇承包商直接關系到工程項目的質量和進度,是企業(yè)實現(xiàn)精細化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機制和法制等諸多原因,目前承包商的選擇往往無據(jù)可依,無法可循,處于管理的盲區(qū)。本文基于系統(tǒng)全面性、簡明科學性、穩(wěn)定可比性和靈活可操作性的原則,建立了工程項目承包商評價指標體系。通過運用AHP(層次分析法)法確定承包商評價指標權重,并結合TOPSIS(逼進理想解的排序方法)法進行承包商的優(yōu)劣排序。應用表明,該法簡便、可行。
關鍵詞 工程項目 承包商 AHP TOPSIS
由于機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工程項目承包商選擇中存在評價指標不健全、選擇方法缺乏科學依據(jù)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保證工程項目的質量和進度,實現(xiàn)企業(yè)的精細化管理,應對投標的工程項目承包商進行科學排序,從而為合理選擇承包商提供重要依據(jù)。
1 AHP-TOPSIS法的基本流程
AHP-TOPSIS法的基本流程,如下:
建立工程項目承包商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層次分析法(AHP)將決策因素中定性和定量指標轉化為數(shù)量化指標確定權重;
以正負理想點逼近法(TOPSIS)的綜合評價參數(shù)作為衡量工程項目承包商優(yōu)劣的標準進行排序。
2 工程項目承包商評價指標體系
基于系統(tǒng)全面性、簡明科學性、穩(wěn)定可比性和靈活可操作性的原則,運用“具體—抽象—具體”的辯證邏輯思維過程,最終確定隊伍素質(B1)、設備條件(B2)、能力建設(B3)和內部管理(B4)等4個準則層,人員配置完整率(C1)、員工持證率(C2)、管理人員文化程度(C3)、作業(yè)人員熟練程度(C4)、裝備情況(C5)、特種設備管理(C6)、一般設備管理(C7)、企業(yè)資質(C8)、作業(yè)資質(C9)、新技術應用情況(C10)、安全事故發(fā)生率(C11)、履約情況(C12)、項目控制技術(C13)等13個二級評價指標[3,4]。其中,C11為成本型指標(即,越小越優(yōu)型指標),其余為效益型指標(即,越大越優(yōu)型指標)。
3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5]遵循構造判斷矩陣、各層指標權重向量的確定及一致性檢驗、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等流程。
4 工程項目承包商優(yōu)劣排序
遵循正負理想點逼近法(TOPSIS)的基本步驟[6],通過專家語言評價構造決策矩陣并將其做歸一化處理、構成規(guī)范決策矩陣、確定理想解和負理想解、歐式距離計算、綜合評價參數(shù)計算等環(huán)節(jié),以綜合評價參數(shù)作為衡量工程項目承包商優(yōu)劣的標準進行排序。
5 實例分析
現(xiàn)有A公司、B公司和C公司參與某工程項目投標,通過運用AHP(層次分析法)法確定承包商評價指標權重,并結合TOPSIS(逼進理想解的排序方法)法進行承包商的優(yōu)劣排序,具體流程如下:
以Saaty的1-9標度法為基礎,由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指標權重如下:
ω=(0.33,0.14,0.06,0.03,0.18,0.07,0.04,0.04,0.07,0.02,0.01,0.04,0.01,0.01)
評標專家對A公司、B公司和C公司等三個承包商進行語言評價,其評價信息如下:
因此,構造矩陣為
采用公式(1)計算可得到加權標準化決策矩陣V=λ·C'。
(1)
由公式(2)和公式(3)計算與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歐式距離,結果見表2。
(2)
(3)
采用公式Di*=Di0/(Di0+Di*)計算綜合評價參數(shù),結果如下:
DA*=0.64,DB*=0.56,DC*=0.33
根據(jù)最大最優(yōu)原則,優(yōu)選結果如下:DA*>DB*>DC*
因此, A公司是合理的承包商。
6 結論與建議
(1)AHP-TOPSIS法與實際基本一致,為承包商的合理選擇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2)AHP-TOPSIS法在原理上可應用于工程領域的多個方面,因此其理論和應用意義是明顯的。
參考文獻:
[1]尤小明.項目招投標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11.
[2]劉書慶,韓亞輝.項目施工戰(zhàn)略合作伙伴評價與選擇方案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08,16(10).
[3]鄒立巖,許鵬文.基于TOPSIS的裝備采購承包商選擇評價[J].項目管理技術,2011,9(1).
[4]官寶寧,魏汝祥,訾書宇.艦船維修承包商選擇指標體系研究[J].項目管理技術,2011,9(5).
[5]Saa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New York:McGraw-Hill,1980.
[6]蔡雷.模糊多屬性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