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實現現代化,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越來越取決于教育發(fā)展、科學技術和知識創(chuàng)新的水平,教育將始終處于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有關的教育專家已經意識到以前的教學觀念即將被時代所遺棄,因此全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由實驗到開展,目前在全國各地中小學校已逐漸鋪開。新課程改革以一系列教育理念作指導,迎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我國基礎教育一次重大而深刻的革命,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課改面前,教師應如何更新觀念?針對這個問題我從兩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傾注熱情去實踐, 二是形式須“改“、理念須”變”。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教師 更新觀念
正文:新課程那嶄新的理念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新課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內涵十分豐富,洋溢著時代的氣息,充滿了創(chuàng)新精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工具是基礎,而最終要達到的是對人精神世界的關照,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在發(fā)展、上升過程之中。因此,語文教學要體現扎實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訓練與有效地文化教育。
作為教師,既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那么,對一位語文教師來說,如何來更新自己的觀念呢?
其一,要對課程改革充滿期待,傾注熱情,努力去研究新課標,從理念上準確把握理解新課標的精神。然后,要積極地大膽地去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理念變?yōu)檎n改的實際行動,也只有實踐才能把新課標轉化為活生生的教學成果。
其二,形式須“改“、理念須”變”。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理念,要準確理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體現。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教學目標上,突出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完全可以自學,語文這個工具也只有*自學才能真正掌握。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自己進行聽說讀寫實踐活動的過程。要指導學生自己學習,教師的教就要著眼于學生的學,在教法中滲透學法,用教法指導學法。
2、在教學內容上,突出重點、難點、疑點。忌諱面面俱到。教語文課,一般無須逐段地分析,更不應該逐句逐句地講解,只要抓住重點、難點、疑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文。
3、在教學設計上,要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語文教學的過程,本來應該是一個訓練學生聽說讀寫,并在聽說讀寫訓練中滲透思想教育、發(fā)展思維的過程。加強語言文字訓練要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語言文字訓練指的是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的訓練,其中重點是讀和寫的訓練。
第二,語言文字訓練包括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和訓練語言。要讓學生自己掌握那些用詞準確、鮮明、生動的句子、段落、篇章。積累的主要手段是朗讀、熟讀、背誦、抄寫、默寫等。
第三,語言文字訓練是憑借課文進行的。
新課程期待著老師們重新審視對職業(yè)角色的定位,把自己從“神壇”中請下來,能與生為善;把自己從“經驗”中請出來,敢自以為非。期待著老師們正確地發(fā)掘其內涵,變通地實踐其要求,給學生烹調出豐盛的素養(yǎng)套餐。期待著老師們來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guī),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課堂上少一些“話語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
缺乏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人文關懷,缺乏站高望遠的知識視野,缺乏對教育作為必要的烏托邦的切身理解,而只能成為一個對應試教育服服帖帖,對教學大綱亦步亦趨,惟技術論的、匠氣十足的語文教師”??傊?21世紀的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越來越高。語文教師除了在新形勢、新環(huán)境下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規(guī)律外,還應更深入進行語文教學實踐,不斷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才能成為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質的重新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