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yè)管理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焦點問題,而企業(yè)管理中有關股權激勵的討論一直不絕于耳。股權激勵作為實現浮動薪酬的主要方式之一,通過這種與企業(yè)股票增值掛鉤的激勵方式,進而使企業(yè)主要經營者或全體員工共同分享企業(yè)增值的好處。而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機制, 股權激勵是否發(fā)揮了應有效用是理論界和實務界長期關注和爭論的熱點。為了檢驗股權激勵機制的效用,國內外學者對股權激勵與企業(yè)績效的相關性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論并不統(tǒng)一。國外多數研究肯定了管理層股權激勵與企業(yè)績效相關,而國內以往實證研究中,股權激勵與企業(yè)績效不相關的結論居多。另外,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研究結論差異較大,主要原因在于資本市場的環(huán)境不同。本文通過對參考文獻及相關資料的分析歸納,對股權激勵的多個方面進行了近一步的闡述與總結,并對今后我國企業(yè)股權激勵的改革和發(fā)展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與建議。
關鍵詞:股權激勵;研究;建議
一、股權激勵的定義與原理
1、股權激勵的定義
股權激勵是指企業(yè)通過在一定條件下,以特定的方式(股票)對經營者擁有一定數量的企業(yè)股權,從而進行激勵的一種制度,它能夠將企業(yè)的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有效結合起來使經營者站在所有者的立場思考問題達到企業(yè)所有者和經營者收益共同發(fā)展的雙贏目的。公司變得更加分散和管理技術的越來越復雜,世界各地的大公司以合理的激勵高管,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這些都是已在股票期權和其他股權激勵機制的方式進行的,所以他們可以在公司決策股東身份,分享利潤,風險,所以為履行職責,他們努力為公司的一種激勵方法的服務來進行長遠的發(fā)展??傊蓹嗉?,是指企業(yè)管理者和員工通過股票的形式,來分享企業(yè)剩余索取權的激勵行為。
2、股權激勵的原則
管理者和股東之間也是一定存在關系的,股東是管理者的委托人。不過,在這種關系中,股東與管理者是不一樣的,他們所簽訂的合同也是分開的,對于股東來說他們希望自己的價值實現最大,但是管理者則是更希望自己在公司的價值能夠最大化。
在企業(yè)中始終是利益最大,所以要使為了使管理者把股東的利益當成自己的利益,就必須要雙方制定一些協(xié)議并且也要達成一定的協(xié)議。所以在此時股權激勵就運營而生了。通過這種機制,就可以使管理者更加的關心股東的利益,因為游客這種機制,股東和管理者的利益就會連在一起,也增強了管理者自我性,自己既是管理者也是股東。這樣也可以把管理者長期的留在公司,也可以有好的約束的作用。
第二、優(yōu)點和缺點的主要股權激勵模式
1、股票的表現
是指確定今年年初合理的績效目標,如果到今年年底實現這一目標的激勵對象,為公司的股份或提取一定的獎勵基金購買公司股票。股票的流通性能清算,通常有時間和數量限制。
(2)、股票期權
由公司激勵對象授予的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決定購買一定數量的股票價格,也可以放棄權利。股票期權也有時間和數量,并采取現金獎勵的權利。在我們的一些虛擬股票期權的,股票上市公司的股票目前是虛擬股票和股票期權的組合,是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虛擬股票期權它是激勵對的象,是一種虛擬的股票。
(3)、虛擬股票
是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根據享受分紅和股票價格升值來獲得利益,但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離開本公司將自動失效。
(4)、股票增值權
由公司激勵對象授予的權利,如果公司的股價上升,激勵對象可以通過在線來獲得增值收益的股票相應的金額是正確的,做后,在公司獲得的現金或股票。
(5)、限制性股票
是指之前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公司的股票,但對股票的來源,如販賣一些特殊的限制,通常只有當激勵對象執(zhí)行一個特定的目標,激勵對象只能從股票的增長來從中受益。
(6)、延期支付
指的是工資收入激勵對象設計包裝公司的計劃,包括股權激勵的一部分收入,股權激勵收入是沒有問題的,但根據公司的公平市場價值的股票,以減少庫存,在一定時期內,公司的股票,或以現金支付的形式來激勵對象。
(7)、經營者/員工持股
指的是公司股票讓激勵對象持有一定數量,免費的禮物,或一個企業(yè)的補貼,鼓勵,或融資購買激勵對象。激勵對象的收益,股票的上漲帶來的好處,股票價值減少時會有損失。
(8)、管理/員工收購
指的是杠桿收購公司的股份公司管理人員和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與其他股東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從而改變企業(yè)的所有權結構,擁有管理控制權結構和資產結構等。
(9)、帳面價值增值權
具體可分為購買型和虛擬型兩種。購買類型是指根據每股凈資產購買一定數量股票,然后基于每股凈資產的價值,向公司出售。虛擬模型是指激勵對象不需要花錢,在公司開始授予激勵對象的一定數量股份名稱,根據該公司的每股凈資產的增量和股票的數量,最后計算激勵對象的利益,激勵對象以現金支付。
結論
目前股權激勵在國內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僅有理論上的探討,而且去多高科企業(yè)、民營企業(yè)和一些國有控股企業(yè)等都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甚至有不少企業(yè)把它當作搞活企業(yè)的“靈丹妙藥”。但這必須建立在多方面充分了解股權激勵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的合理運用,而且要知道股權激勵并不能和股東的利益完全一致,過小的持股數量起不到激勵的效果。我們應該有信心,在國內得到市場逐漸成熟和不斷完善的時候,股權激勵是會越來越來好的展現出它的用處。(作者單位: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 第27卷131期
[2]吳叔平、虞俊健《股權激勵實務》
[3]徐永麗、馬麗紅《經理人投資必備——股權激勵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