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文字閱讀具有使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認識世界和自我、發(fā)展情感和思維、得到審美體驗和享受等多方面的功能。語文教師應重視通過語文作品的具體形象性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如果學生不能較強地將作品中的文字符號在大腦中轉(zhuǎn)換成具體的、形象的畫面情景。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教育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到位。尤其是低年級同學剛剛接觸到簡短的文章,往往有口無心地吟唱,大腦卻是一片空白。因此更應著實增強他們將文字理解形成畫面,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轉(zhuǎn)換語言文字符號的思維習慣。我在教學實踐中特別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到生活實踐中積累事物表象,盡可能多地親近自然,多接觸人、多經(jīng)歷事,大腦里儲存的圖象多了,就更容易和語句聯(lián)系得起來了
(1)用心觀察生活。我在教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識字(3)時,學習目標是認識公園里的景物和設施的詞語。我在要求學生根據(jù)書中詞語找出相應的圖畫時,大多數(shù)同學情緒高昂、紛紛舉手要求回答,但也有少數(shù)同學對“蕩船”、“火車鉆山洞”感到費解。盡管見過實物的同學說得頭頭是道和老師形象地一番描繪,但是,沒見過的同學臉上的表情一直很茫然。我真正覺得沒有實物做原型,就無法更好地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因此,后來我在教學《冰花》一文時,就改變了原來的教學方案。當時正好是寒冬時節(jié),但也不是天天都有冰花的,為此,我提前好幾天要求學生早晨在自家的玻璃窗上觀察冰花現(xiàn)象。每天都問學生:今天你看到冰花了嗎?溫度是多少?直到有一天降溫比較大時,大多數(shù)學生觀察到了冰花這一現(xiàn)象,我才開始教學這篇課文。學生由于親眼看到了冰花的千姿百態(tài)、晶瑩剔透,真正地感受到了冰花的美麗,在課堂上紛紛舉手,興高采烈地說出了冰花像小魚、像樹葉、像玫瑰花、像小草……的美麗景象。同時也能理解冰花是因為夜晚寒冷,室內(nèi)外溫差較大,將玻璃窗上的水汽凝結(jié)而形成的科學道理。
(2)親自動手實踐。在教學《看菊花》一文時,我課前就要求學生回去尋找菊花,可是只有兩三個同學家里養(yǎng)花,盡管課文里有菊花的幾種類型和各種顏色的菊花插圖,但我覺得學生還是不能真切地感受到不同顏色、不同形態(tài)的菊花開放時所呈現(xiàn)出的美。為此,我要求有條件的同學在家長的幫助下養(yǎng)一些菊花,留心它們的顏色、形狀及生長季節(jié),并在菊花開放時,邀請鄰近的同學前去觀賞?,F(xiàn)在,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們在親身實踐中積累表象,已成為我教學生活中的一條原則。
二、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課件、報刊、電影、電視和網(wǎng)絡等多種媒體,間接地獲取事物的表象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條件也有所限制,不可能事事都能親自去實踐。教育學生要善于通過多種途徑間接地積累感性知識,教者要盡可能多地制作課件,多讓學生用心觀察課本插圖,并利用課外時間,從報刊、電影、電視等媒體中獲取與課文相關的知識,以求能深刻地感悟作品中的人和事、景和物。
三、將表演融入作品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小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好動,喜歡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如在教學《江南》這首古詩時,我除了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來展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人們坐上小船在蓮花塘里采蓮,蓮葉間小魚兒游水嬉戲、快樂自在的生動畫面。還組織部分同學扮演小魚,部分同學扮演蓮葉和荷花,讓扮演小魚兒的同學在扮演蓮葉和荷花的同學中穿梭游動,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穿到西、一會兒鉆到南、一會兒滑到北。通過同學們自由快樂的親身體驗,既鞏固了剛剛學到的東、西、南、北方向感知識,又加深了對魚戲蓮葉東(南、西、北)詩句的理解,將詩句與畫面內(nèi)容有機地聯(lián)系了起來。
四、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想像課文中語句所描繪的景象
有一天,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怪”事,在我要求全班同學齊聲朗讀補充習題中一首有趣的兒歌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同學沒出聲,卻在看著課本瞇瞇地笑,一副樂在其中的神態(tài),而其他同學都在一臉嚴肅地大聲朗讀著。我剛想批評這個學生時,突然一想:不如問一問情況再說。我就問他:你不讀書笑什么呢?這個同學不好意思地說出了這首兒歌中好笑的事。我這才感覺到這個同學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這首兒歌的樂趣,而其他同學由于注意力都集中在讀準字音上了,還沒有領悟到兒歌所表達的意思來。這件事給我的感觸很深,從那以后,我常常提醒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如大腦還不理解課文表達的意思時,就不仿多讀兩三遍,再多想一會兒,弄清楚意思以后再接著往下讀。到中高年級時,則應將朗讀與默讀并重,因為默讀能使學生更易集中注意力去想象、去理解課文。
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將文字轉(zhuǎn)換成畫面的能力,需要師生長期共同的努力、不斷地提高。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堅持已有的做法,并不斷地去創(chuàng)新,力求更佳的教學方法和效果,使學生深刻地體驗文章中的情感、美感,獲得了真知,領悟到作品的真諦。
(作者單位:江蘇省阜寧縣碩集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