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紅說,冶力關(guān)住著個地地道道的“花兒”把式李廷明,他年輕的時候被稱為“花兒王子”,現(xiàn)在老了,省掉一個字,人稱“花兒王”,民間認同的“王”、“王子”可都不是虛的!鄭曉紅想聽原汁原味的野“花兒”,考慮到自己是女同志,擔心“花兒王”不愿唱或放不開。我一來,她有了希望;我本來對這種民間藝術(shù)也很著迷,打算學幾首歌,外地朋友來了,唱給他們聽。于是,開始籌劃拜訪“花兒王”。幾經(jīng)周折,終于成行了。
李廷明當過冶力關(guān)鎮(zhèn)的副書記,官場和民間都叫他“李書記”。我們決定請他到距離鎮(zhèn)子不遠的親昵溝唱“花兒”。大家一見如故,說說笑笑,李書記心直口快,熱情地介紹洮州“花兒”的唱法,快到親昵溝管理站,他遺憾地說:“原來以為你們隨便采訪,早知道這樣,我約幾位洪家莊的尕聯(lián)手,最好三個人一起唱,出效果?!编崟约t果斷地說:“那我們現(xiàn)在去請,好不好?”
車掉頭,返回鎮(zhèn)上,轉(zhuǎn)到冶木河北面的路上,逆河而行,走不遠,洪家莊到了。李書記下車找“聯(lián)手”去了。正是“搶黃天”(當?shù)胤窖?,意為收割莊稼)的時節(jié),村人都忙著割大豆、翻耕土地。
李書記轉(zhuǎn)幾家,出來說:“運氣不好,大多聯(lián)手昨天去新疆摘棉花了?!比缓?,他與村人聊一陣,同尕韓急匆匆去了山腳處的田間。過了許久,遠遠地看見他們回來,后面沒有聯(lián)手的影子,我和鄭曉紅都有些失望,悄聲說:“看來運氣真的不好?!?/p>
到跟前,李書記微微喘著氣,說:“尕媳婦們要換上衣服,收拾收拾,等一會就來?!?/p>
這個間隙,我們與村民談話中得知,洪家莊人大多數(shù)都姓洪,祖上在明朝時隨大將沐英從南京來。再問詳細點,他們就說不清了。尕媳婦們還沒出來。一個農(nóng)婦指示她的兒子攀上果樹,摘了酥梨給大家吃。山路上還是沒有人影子。天空湛藍,白云如山,整體移動,頗為壯觀。鄭曉紅讓孩子們做偷果實狀,拍照。
終于,兩個媳婦出現(xiàn)在鄉(xiāng)村的路上,一個拿傘,一個拿扇,在眾人的打量中略帶羞澀地走來。李書記介紹:尕改英和邢玉明。還有一個尕媳婦躲在樹后的大門下,只露出頭和肩膀。眼尖的李書記發(fā)現(xiàn),極力邀請她一起去。她忸怩一陣,過來。尕媳婦叫趙東秀。按照農(nóng)村風俗,應該還要介紹這三個婦女丈夫的名字,如“某某的媳婦”之類,但今天沒有落入俗套。大家興奮上車,疾行,到親昵溝管理站,管理員不在,又掉頭去赤壁幽谷。李書記“眾里尋她千百度”,找到三個尕聯(lián)手,精神大振,路上就與她們研討、編詞、串詞,然后分配歌唱。邢玉明起調(diào),典型的山地高腔立刻把大家?guī)У皆贫耍獌删?,尕改英搭上最后一句,推波助瀾,聲音更加渾亮。最后,大家放出全部聲音,匯合成雄壯的“花兒喲,兩葉兒呀”結(jié)束。接著,他們又即興演唱三首“花兒”,腔調(diào)大同小異,內(nèi)容隱約聽得懂,大約贊美冶力關(guān)美好風光、對外地人表示熱忱歡迎。其中之一,經(jīng)她們解說,歌詞是:“紅心柳,一張杈,省上的記者來了嘛。冶力關(guān)條件差,招待不好甭笑話!花兒喲,兩葉兒呀!”
之后,稍作休息。李書記說唱洮州“花兒”很累人,這幾個人連續(xù)唱支持不下來。他說,洮州“花兒”分為東路、西路、南路和北路,冶力關(guān)和羊沙、八角一帶屬于北路,各路“花兒”腔略有差異,但高潮部分的尾聲都相同。尕改英插話說:“要不是李書記叫,誰敢放下農(nóng)活‘花兒’去?掌柜的打得鉆炕呢?!绷硗鈨蓚€媳婦也說:“其他人我們也不敢跟著去?!编崟约t問為什么。她們說:“唱‘花兒’最重要的是看人品啊。”
車到赤壁幽谷。這里有丹霞地貌和山地草坡,一條小河歡快地從山谷中流淌出來,嘩嘩作響。進了風景區(qū)大門,剛踏上路,尕聯(lián)手們就斷斷續(xù)續(xù)地唱。迎面走來的游客好奇地望著我們一行,也許認為今天是個什么節(jié)會。李書記左顧右盼,尋找合適地形。走一陣,他指著左邊的山坡草地,說:“那里怎么樣?”大家贊同。離開水泥板路,下到谷地,過河。山坡草地雖然沒有樹陰,但陽光照射的草坡上也有大山陰涼,是個不錯的地方。大家席地而坐。我和鄭曉紅給李書記與他的聯(lián)手們敬完酒,正要開唱,突然,石板路上一個老年人大聲呼喚李書記。李書記一邊與他說話,一邊揮手示意他繼續(xù)前行。走遠了,李書記解釋說:“他是我的好朋友,看見有酒喝,想過來?!?/p>
我說:“那就請來??!”
李書記指著一個尕聯(lián)手,笑著說:“那是她的姑夫,因為我們唱‘花兒’,他不好意思來。”
幾口白酒下肚,李書記把嘴一擦,說:“娃娃不管門不看,蓮花山上轉(zhuǎn)一轉(zhuǎn)。我們先唱唱蓮花山。”他同幾位聯(lián)手商量片刻,邢玉明搖著紅扇子敞開嗓子唱:“蓮花山的頭一抬,一對冤家蓮花山,尕妹是牡丹花才開,青草綠葉誰不愛!”尕改英很自然地在最后一句的某個轉(zhuǎn)折處搭上了腔,李書記瞇著眼品著、哼著,極陶醉,到最后,大家齊聲唱:“花兒喲,兩葉兒呀!”接著,又唱:“桿兩根,四根桿,把你坐到我跟前,沒吃沒喝我喜歡!”
歌手們唱歌時用最土的方言,我們努力聽,還是分辨不準確,得靠李書記逐句翻譯,然后記錄下來。有些詞語根本就找不到對應的書面語,只好借用意思相近詞的替代。
他們開始唱的“花兒”似曾相識,在有關(guān)資料中見過。我認為“花兒”本來就是開在野外的一種最真實、最淳樸的藝術(shù)品種,就一再誘導李書記唱個土點的,野點的,那才夠味??墒?,李書記嘿嘿笑著說,野“花兒”是晚上唱的,白天只唱山、唱水、唱風景。于是,我就問,以前,人們?nèi)ド徎ㄉ节s會,如果青年男女通過對歌產(chǎn)生了感情怎么辦,李書記說那就結(jié)婚了。
我們不斷敬酒,李書記喝得高興,唱了一首比較長的“花兒”:
核桃木的老爺轎,聽說我“花兒”不輕巧,我稱冰糖量葡萄,紫紅燈籠洋蠟照,半晚夕我看你來了,窗子縫里往里瞭,你們婆娘說,男人笑,把我一句不提了。轉(zhuǎn)過我把心灰了,灰灰灰,把心灰,手把膛子砸兩錘!
年輕的尕改英從旁邊說:“爸爸!你壞死了!”在甘肅有些地區(qū)的方言中,“爸爸”并不指父親,有時侯是對父親弟弟的稱呼,發(fā)平聲或上聲。冶力關(guān)口語中的“爸爸”則是年輕人對所有男性長者的稱呼。李書記62歲,而尕改英不到30歲,所以,她就叫李書記“爸爸”,也在暗示他的身份,不要“太過火”。李書記卻興致勃勃,說:“老了老了還俏倩,刮了胡子當少年!”接著連續(xù)說了幾首“花兒”:“尕妹好像園子里的紅牡丹,我像菊花顏色淺,不嫌淺了纏兩年!”“昨晚夕想你沒睡著,披著衣服當院坐,我把天上的星星全數(shù)光,數(shù)了十萬八千零兩雙?!?/p>
我們忙著記錄,幾個聯(lián)手則在旁邊揶揄李書記,斗嘴。幽谷里的清風、小河都很愉快。不知不覺,時間滑過很多,天近黃昏。尕改英臉上開始露出焦灼的神色,李書記也發(fā)現(xiàn)了,“她家掌柜的還在地里干農(nóng)活呢。說實話,要不是我叫,他還不讓來呢。因為我在冶力關(guān)鎮(zhèn)當過副書記,大家都知根知底?!彼蛞豢诰?,問:“你們高興不?”
“非常高興!非常感謝!”我和鄭曉紅搶著表達感激。
李書記說:“我今天高興,也放開了。在別人跟前從來沒有這樣放開過。嘿嘿,今天丟人了,你們別見怪啊?!?/p>
大家出山,上到正路上,幾個人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說了一聲去的話,心上就像篦子刮。手把金腰穗穗抓,眼淚就用袖子擦!”在車上,她們還給尕韓唱了幾首歌,李書記翻譯了,才明白。
下坡路很快,到洪家莊,我們下車,向三名女歌手再次表示感謝。她們連聲說不用謝,反倒誠摯地邀請到家里去作客。很可惜,我們要趕路,剛上車,尕改英大聲說:“等等,我摘兩個果子你們吃!”
我在車上與她們揮手告別。車里靜悄悄的。外面?zhèn)鱽砉艠愕摹盎▋骸?,高亢嘹亮,凄涼哀婉。鄭曉紅在明目張膽地抹眼淚。我也被感動了。這些土生土長的民歌和淳樸的人情怎么就那么容易打動人呢?我原來打算要學習幾首地地道道的“花兒”呢,現(xiàn)在,死心了。我永遠也學不會的,李書記、尕聯(lián)手,以及更多的民間歌手才是“花兒”的真正主人。
晚上,臨潭縣副縣長王潤林代表有關(guān)方面為鄭曉紅餞行,我和李書記等人也參加。席間,大家仍然以“花兒”為主要話題。一位在座的當?shù)嘏笥雅d之所致,講了一個有關(guān)“花兒”的趣事:以前,兩個工人在山村里拉電線,看見山腰間的兩個婦女在鋤草,就唱了一首先“花兒”鬧騰:“兔子窩里兔子多,尕妹你把頭巾脫!頭巾脫了鋤的多!”
婦女很快做出回應:“頭巾脫了沒看的,藏著兩個拉電的!”
兩位工人啞口無言,再也對不上來。因為他們被比作了虱子。
大家聽完,笑得前仰后合。
忽然想起經(jīng)過文人潤飾的《陌上桑》,其本來面目,應該就是這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