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中等職業(yè)學?!稊?shù)學》(基礎模塊)課程的特點、課程定位和教學難點后,提出采用PBL(基于問題的學習)啟發(fā)式設計該課程的教學方案的方法,介紹了PBL教學實施過程的主要措施,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決。
關鍵詞:中職;數(shù)學基礎;PBL教學模式
中職《數(shù)學》課程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各專業(yè)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涉及的內容廣泛,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注重數(shù)學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但現(xiàn)在的中職生普遍不了解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專業(yè)知識的聯(lián)系,對數(shù)學課不重視,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興趣不濃厚、實踐運用能力不夠強。在以往的教學中,不少學生掌握的情況并不十分理想。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式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及時提供知識上的幫助,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活動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一、PBL在中職《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PBL教學模式實施的基本流程是根據(jù)學生需要學習的基本數(shù)學概念和原理,在與他們專業(yè)相關的學科領域中或實際生活中尋找設計需要解決的真實問題;同時,提供給學生必要且足夠的資料,以方便其進行自學;課堂上采用分組討論學習的形式,通過成員間的協(xié)助、討論、歸納和匯報,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強化和矯正。以上基本流程可用流程圖進行描述(如圖1)。
1. 設計提出問題。
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采用PBL 方法首先需設置一個大的問題情境,如:在學習函數(shù)時向學生提出了許多實用而有趣的問題:(1)目前,廣州的士起步價為7元,起租里程2.3公里,另加2元燃油附加費,之后每公里2.6元。求行駛2km和15km各需收費多少元?(2)小明在上班時間(11:00~18:00)經常需要和市內客戶聯(lián)系,聽說神州行接聽免費,他馬上辦理了一張神州行的卡,但他不知道該辦理暢聽卡業(yè)務還是辦理大眾卡業(yè)務,你能給他建議嗎?在這些生動具體的問題的思考中,學生的興趣倍增,大大提高了參與學習的熱情,使他們感到數(shù)學能學以致用。
2. 分析問題。
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就問題情境有一個清晰明了的了解。筆者從大問題入手,循序漸進地設計小問題,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課前分別搜集以下資料:(1)什么是核輻射;(2)什么是放射性物質的半衰期;(3)此次核泄漏的主要放射性物為什么,其半衰期為多少;(4)核輻射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什么不良影響;(5)吃碘鹽能不能起到預防輻射的作用呢?
課堂上每組派代表采用PPT或資料的形式展示搜集數(shù)據(jù)并加以解說。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放射性物質的質量多少直接關系著核輻射的危害大小,放射性物質的質量與半衰期的個數(shù)有直接關系。學生在查找資料過程中,建立了對核輻射問題的感性認識,分組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解題思路。
3. 界定問題。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舊知識經驗,能判斷解決應用題一般都要通過建立函數(shù),但已學過的正比例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等都無法解決本問題,并將之在小組間陳述出來,最終討論出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找到與題意相符的函數(shù)類型,而此種函數(shù)類型不在舊知識經驗中。
4. 自主學習新知識。
教師從旁指導學生考慮新的函數(shù)類型,并引出指數(shù)函數(shù)的新知識,讓學生自主學習。這個過程是關鍵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舊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經驗互相作用,形成新的知識經驗。作為教師,必須承擔輔助者、促進者、監(jiān)控者的角色。
5. 解決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他們收集到的資料,并綜合所獲得的信息,結合自主學習的新知識,設計具體解決方案。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比如列函數(shù)式前可以先列表,形象直觀,能比較容易地找到函數(shù)變量之間的關系(如表1)。
學生的假設加上獲得的新知識與現(xiàn)實實際問題之間有一定距離的,需要學生多次反復進行調查、驗證、總結、歸納,才能一步一步得到自己的方案。有的小組就將核輻射問題與指數(shù)函數(shù)建立聯(lián)系,成功建立指數(shù)函數(shù)模型。
筆者引導率先列出指數(shù)函數(shù)式的小組,思考目前距此次日本地震相隔的天數(shù),可換算成多少個半衰期,學生就能根據(jù)計算出的半衰期個數(shù),利用計算器計算放射性物質的殘留量,并粗略估計對人體的影響。
先做好答案的小組可以陳述自己的解題思路,其他小組給予指正和評估,這樣學生可以從同伴和教師那里學到更多的知識,逐漸地對問題的思考越來越周密。
6. 強化知識。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回顧、討論本次課都學習了哪些新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及怎樣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得學生將所學新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再將這些知識有意識地提煉出來。
四、PBL 模式教學實踐效果
1. 效果評價。
自行編制調查問卷,發(fā)放49份,回收問卷45份,有效問卷42份,回收率為91.8%,有效率為85.7%。調查結果顯示:67.3%的學生(33人)表示愿意在本課程中運用PBL教學法,79.6%(39人)認為自己在完成PBL任務時持積極的態(tài)度,學生認為PBL教學法穿插在傳統(tǒng)教學中感覺比較新鮮,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時表2顯示,學生在完成PBL任務過程中,自主學習、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表達、分析問題、幻燈制作等方面均得到較大的鍛煉。
2. 評價結論。
PBL模式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傳統(tǒng)教學的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圍繞一個真實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在問題提出來以后,積極籌備小組、準備材料、學習和補充相關知識;在學習效果上,這種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對于數(shù)學基礎模塊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通過多種形式獲取信息,形成問題解決的方案,并以作品展示等方式對問題解決和學習成果進行表達。
五、PBL教學模式的反思
1. 問題設定。
問題在PBL中是一個關鍵要素,問題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PBL能不能成功,決定了學生能不能從中獲得所期望的問題解決技能和知識。從問題性質上來說,強調真實、復雜的問題。從問題領域上來說,強調涉及多個學科的問題。
2. 過程控制。
PBL法占據(jù)學生較多課余時間,使得學生感覺學習負擔加重。筆者建議從以下兩方面來著手嘗試解決:(1)從更加精心科學設置“問題”入手,盡可能讓問題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去體驗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2)利用網絡交流平臺,教師通過在線交流方式參與小組活動。
六、結語
學生通過運用PBL教學模式,收獲很大。加強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了學習自主性、主動性和獨創(chuàng)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人際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精神,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也有利于提高學習的效率。
盡管實踐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積累了一點經驗,但是由于對PBL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應用過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與傳統(tǒng)講授法相比學習周期長、時間不好控制,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不夠理想等問題,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作者單位:廣州市土地房產管理職業(yè)學校)
參考文獻:
[1]鄭金洲.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心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0,(1).
[2]唐洪. 論PBL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J]. 中國成人教育,2006,(9).
[3]師保國.論問題式學習中的“問題”[J].上海教育科研,2005,(7).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