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學習成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以主體姿態(tài)呈現(xiàn)。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只有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1.鼓勵學生多想象
接受小學科學教育,單靠教師的灌輸而沒有學生的想象,是難以達到學習目標的。教師可以用恰當?shù)摹皢栴}”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學生于“無疑”生“疑”,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fā)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要有針對性,能使學生有所感悟。講課前先不讓學生打開書本,教師只在黑板上板書課題,讓學生根據(jù)課題的意思想象出學習的內容,并提出相應的問題。
2.鼓勵學生多辯論
論辯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受到激烈場面的感染,產生一系列的深度思考,并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辯論發(fā)言的過程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辯論。如在進行“人生當自強”的教學時,可以這樣設計:首先,聯(lián)系當前社會上的名人及英雄人物自強不息的案例進行辯論,也可根據(jù)學生的實情,提出“當父母外出打工,我們應該怎樣自強?”“在學習中,我們應當怎樣自強?”接著,可以辯論中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如玩電腦游戲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以及如何正確上網等。通過展開激烈的辯論,學生心中對于沉迷于網絡危害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最后,出示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要命的網吧》中的片段,加深學生對沉迷于游戲危害性的認識,要求學生健康上網,并做到:學會自我保護;提高抵抗誘惑的能力;同時,在網絡交往中要遵守道德和法律。這樣既啟發(fā)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更培養(yǎng)了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
二 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小學科學理論本身的抽象性、邏輯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更要講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與技巧。
1.優(yōu)化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安全樂學的學習氛圍,是上好小學科學課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激勵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熱愛與尊重的行為去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喜愛與信任。如在課堂提問時,對學生的回答,筆者最常用的評語就是“很好”或“有創(chuàng)意”等,很少對學生全盤否定;這種做法包含著一種期待的色彩,能使學生不斷自我肯定,不斷進步,也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
2.通過設置情景優(yōu)化教學過程
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根本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體會學習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設置成不同的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被關注和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之中。
3.優(yōu)化課堂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情感和親和力,讓學生感到親切可信,以鼓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優(yōu)化教學手段
為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興趣,教師應采用錄音錄像、幻燈投影等多種多媒體手段教學,還可以通過看圖解意、圖表分析、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讓學生在聽、看、思、說、演等多種方式的并用中學懂、記牢和運用小學科學課知識。例如,教學“世界文化之旅”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世界各國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并配以優(yōu)美動聽的解說,使學生在欣賞中如身臨其境,樂而忘返,讓每位學生感受到了不同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也讓學生懂得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態(tài)和文化個性,這種獨有的文化不僅是本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使世界文化百花園多姿多彩的重要因素。
5.優(yōu)化評價方法
成功帶來的愉快會產生強大的情感力量。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他們的特長、興趣、愛好、專長,贊賞他們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努力。教師的肯定往往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強精神,并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奮發(fā)向上。筆者班內有一位學生,他的成績總是不太好,但體育很好,還在校運動會比賽中獲過獎。于是筆者在給他的評語中對他的特長給予了肯定,并鼓勵他在學習上要能像上體育課那樣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取得進步。后來,該生奮發(fā)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正走向成熟,因此教師今后有義務做好小學科學工作的引領作用,并結合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地方特色實際,注重創(chuàng)新,更好地挖掘本土資源優(yōu)勢,使小學科學教育的研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