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需要具有鮮明個性的、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瘜W課程標準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科學探究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達到提高全體公民整體素質的目的。化學課程標準將教學目標的維度增加,突出了學生發(fā)展的需求,教給學生在用化學知識解決生產(chǎn)生活實際問題時所應有的觀察視野、思考角度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供開放和主動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以辯證的觀點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通過探究活動與合作學習獲取知識,關注學生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因此,化學課堂教學已成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轉變了學生過于依靠傳授式的學習方式。對此,筆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和探索。
一 激發(fā)學生興趣,誘發(fā)探究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現(xiàn)象、原理、規(guī)律等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因此在教學中要設法激趣以誘發(fā)探究動機。有趣的化學實驗是激趣的最好素材。例如,教學“燃燒的條件”一節(jié)時,筆者在課前給學生變了個小魔術:沾濕的手帕,噴灑酒精,點燃手帕,手帕燃燒,當火焰熄滅后,手帕卻完好無損。又如,在一個鐵盤上放少量蠟油,中間放一根浸滿油的棉線,將鐵盤平放在水中,點燃棉線后,向水中加入適量的硝酸銨并使之溶解,會看到火焰熄滅。針對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順利地完成有效教學,實現(xiàn)當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二 重視實驗教學設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但初中教材中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的實驗,其內容比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主動性,學生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簡單地驗證化學原理,培養(yǎng)基本的操作技能,如果不加以精心設計,就不能調動學生實驗的積極性,不能主動地思考問題,達不到認知平衡,所以要仔細探究初中化學里的許多實驗,合理地設計安排,緊緊抓住基本原理。若在教學中將原有實驗靈活使用,做一些改革,則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利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教師常常按部就班地規(guī)范操作,不厭其煩地強調試管炸裂的原因,而學生并不知道什么是試管炸裂,這時不妨故意設計一個使玻璃儀器炸裂的破壞性實驗:
首先,將玻璃片沾上水,用坩堝鉗夾持加熱,可觀察到玻璃片炸裂。
然后,取另一片玻璃片,并將其加熱,滴入幾滴水,可觀察到玻璃片炸裂。
最后,將連好的玻璃導管實驗設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將導管一端插入水中,再加熱試管,到導管口有氣泡時,停止加熱,可觀察到水槽中的水進入導管,使試管炸裂。再如提問學生:如果換成是你,制取氧氣時應該注意什么?這樣的教學設計既使學生加深了印象,掌握了操作原理,又營造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三 提高學生的思維空間
巧問善誘是營造自主探究擴大思維空間的主要手段,能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感知器官,激發(fā)學生高度的學習興趣和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問,問得恰當,問在知識的關鍵處,問在難易適中處,要使學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在大腦中展開,形成開放式探索性思維,使他們的思維水平及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筆者利用燒瓶、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氣體,做噴泉的實驗,學生的探究欲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本人順勢提出:為什么會形成噴泉呢?讓學生在求索問題的答案中形成自主的探索空間。除巧設疑問外,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評價,并給予不同水平的學生以表現(xiàn)的機會,以激其情、奮其志,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及探究能力都不斷得以提高。
四 開放性歸納總結
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有一些與本節(jié)知識有關的,即本節(jié)知識的生長點,但這些知識又不屬于本節(jié)必須掌握的內容。為了不沖淡本節(jié)課的主題,使知識緊湊,課后指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進行深化,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受到本課的限制,可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潛能,調動其探究積極性。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本人讓學生歸納總結已有的二氧化碳的相關物理性質,再搜集二氧化碳在社會生活中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進一步歸納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利與弊。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開動腦筋,大膽嘗試,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因此,我們應當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學生的各項智力因素都得到發(fā)展,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育形式?;瘜W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知識,培養(yǎng)科技素質,逐步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的能力,并能應用到各個社會領域。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