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教學的應用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一大熱點,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新視點。它為生物教學的多方面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輔助作用,體現(xiàn)出了其巨大的優(yōu)越性,但同時也需要我們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 生物學教學 意義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0-0134-01
信息化社會是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益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它改變著人們的生存和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形態(tài)和教育模式。從生物學科來看,生物世界本是多姿多彩的。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許多生命現(xiàn)象、生理活動等都是無法通過言語、黑板等傳統(tǒng)媒體表述清楚。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通過事物的形、聲、色等變化來獲取知識,認識其規(guī)律,把學生引入一個豐富、形象、千變萬化的生命世界去。
一 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每位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希望學生能帶著一種高漲而積極的情緒進入學習。由于學生閱歷淺、生活空間有限、許多現(xiàn)象及事物無法觀察到或沒有留心觀察,對生活中很多東西體會不到其中樂趣,以至于學習很被動。
信息技術所展現(xiàn)的圖像、聲音等都很生動活潑,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例如,講授基因突變,教師可以首先給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1910年,赫里克醫(yī)生的診所來了一位黑人病患人,病患者臉色蒼白,四肢無力……通過觀看視頻,學生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讓學生自我形成疑問,為教師進行下一步的講解起到一個很好的鋪墊,學生學習的激情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2.化靜為動,形象直觀
動態(tài)的事物比靜態(tài)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更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F(xiàn)代信息技術能為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設計與教材內容相應的動態(tài)畫面,配以簡要文字解說,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問題。例如,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師可以展示“滲透原理”動畫,動畫中的的蔗糖分子與水分子分別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動態(tài)小點表示,用動態(tài)模擬方式演示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的運動等動畫。學生通過這么形象的動畫,很容易就可以理解“滲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動畫使枯燥的內容增添了生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教率。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勇于質疑和善于反思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設計生物探究性學習活動,其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獲得某些沒有技術支持很難或不可能獲得的學習體驗。例如,“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這一實驗,很多學校因為試驗條件的限制不能培養(yǎng)出草履蟲或學生實驗操作的不熟練,而使實驗無法進行,不能清楚地理解草履蟲是如何“逃避有害刺激,趨向有利刺激”的。通過信息技術,用Flash制作“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動畫,將清水、營養(yǎng)液為實驗A組,鹽水、糖水為實驗B組,學生可拖動草履蟲將其分別放入其中,從而觀察草履蟲的運動方向。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親自上臺操作演示,通過小組合作設計探究過程、記錄表格,便巧妙地將抽象變?yōu)榫唧w,模糊變?yōu)榍逦?,使學生直觀地掌握了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化解了重難點,而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二 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應用中注意的問題
信息技術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步伐,但在生物教學教研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應用中的理解及操作中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忽視其他教學手段
教學中,有些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甚至認為無信息技術就不是一堂好課。因此有些多媒體課件只是文字與圖片的堆砌。生物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有些能讓學生親手完成的實踐活動或實驗就應讓學生親自去做,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課都適合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2.教學內容嘩眾取寵,流于形式
有一些教師為了使自己的課上的更精彩而選用多媒體教學,特別是公開課、優(yōu)質課中,課件制作過于華麗,各種效果的使用不當,如幻燈片的背景過于花俏,聲音過于刺耳。某些應用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但可能學生注意的不是教學內容,而是課件組成元素。而且學生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容易使身心疲倦,也容易使興奮點下降。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能使教學質量提高,盲目的運用多媒體非但不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反使教學混亂,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教學容量處理不當
很多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幻燈片數(shù)量過多,普遍現(xiàn)象是教師不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成了課件放映員,輕松點擊鼠標讓一張張幻燈片一閃而過,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時間明顯縮短,學生思考、理解的時間不夠,無法接受教學內容,出現(xiàn)認識超載現(xiàn)象,教學效果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還差。
總之,信息技術的運用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突破教學難點,做到融基礎性、科學性、直觀性、實踐性于一體,真正使教學最優(yōu)化。筆者深信,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普及,生物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1]張欣明.淺析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1(3)
[2]馬黎明.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1(5)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