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今正處在科技迅猛發(fā)展、新科技知識成倍增長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不斷更新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才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時機和內容兩方面闡述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該如何開展學法指導。
【關鍵詞】高效課堂 學法指導 學習方式 時機 內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0-0056-01
一 學法指導的時機
1.始業(yè)教育——一把鑰匙
高二時期是學生剛接觸生物學的時候,是進行學法指導的好時機。學生對學習生物學都有很大的熱情。做得最多的是教給學生自學和記筆記的方法。通過學案檢查、上課提問、隨機抽查使學生掌握并自覺落實從而養(yǎng)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2.模塊教學——各有側重
就高中生物學而言,不同的模塊學習方法上有所不同,生物學的這種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應該是比較重要的。
3.平時教學——合理滲透
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尊重學生,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操作、觀察、思考、質疑、討論、練習、評價等,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和發(fā)展。
4.陷入困境——相繼點撥
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結合教學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讓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知識點的探索中找到最合適自己的位置,將他們的智慧潛能和知識潛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利用和學生座談,與學生共同做實驗,共同分析實驗現(xiàn)象,分析誤差原因,與學生共同探討典型習題及一題多解,讓他們各抒己見,互相討論,師生互相磋商,使他們真正從心里認識到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應及時總結學習方法上的失敗與成功,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學法指導的內容
1.學會計劃
對個人而言,制訂計劃既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生活藝術,它造就每一個個體的成長與進步,讓人們的日子始終都鮮活、精致、充盈。就學習內容而言,教師們應要求學生制訂學期計劃、周計劃;就執(zhí)行計劃的時間而言,要求學生每天除作業(yè)時間外要有15分鐘左右鞏固知識點;計劃訂完后,通過同學們彼此檢查計劃的落實情況,就形成同學之間互相檢查、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機制。
2.學會自學
一是養(yǎng)成不先預習不聽課、不先復習不做作業(yè)的自學習慣。二是養(yǎng)成勤查工具書的自學習慣。三是養(yǎng)成愛思考、愛質疑的自學習慣。四是養(yǎng)成博覽群書的自學習慣。
3.學會聽課
著重培養(yǎng)做課堂聽課筆記的能力,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要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課堂筆記是“雙欄筆記”,筆記的每頁分為左右兩欄,右欄記錄的是老師講授的課堂內容,標注重點,左欄記錄的是及時的自我領悟及易錯易混的提醒等。
4.學會記憶
高中生物學需要記憶的知識多且抽象,甚至被認為是理科中的“文科”。我們在平時教學中結合教學實踐,著重給學生介紹對比、歸納、聯(lián)想、綱要等記憶法;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例如,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就要先異中求同,再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等。
5.學會復習
當我們學習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會很容易記住,但是在解決問題時往往無所適從,這是因為我們習得的都是孤立的概念,沒有進行知識關聯(lián),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只有保證知識的關聯(lián)性,才能在運用時游刃有余。所以,筆者在復習中重點給學生介紹了概念圖。概念圖作為知識關聯(lián)工具,能夠將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實現(xiàn)知識的整體記憶,同時也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概念圖也可作為協(xié)作學習工具,支持學生與他人共享學習成果,建立學習共同體。
參考文獻
[1]徐作英、趙廣宇主編.高中生物新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鉆研和處理教材的“三觀念”與“三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1993(3)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