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果希望學生在課堂上專注,課堂充滿魅力是必不可少的前提。這不僅僅關系到愛與責任,更涉及信仰與能力。正確的教學理念、合理的教學設計、足以滿足學生需求的個人魅力等,也是成就魅力課堂的決定性因素。所以,老師要不斷挑戰(zhàn)自我,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業(yè)務能力,讓教學變得生動,讓課堂變得高效,逐步營造出我們理想中的魅力課堂。
【關鍵詞】魅力 高效 和諧 感性 術與道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090-02
當了那么多年的老師,說真的,從沒有覺得自己的課堂有過真正的魅力。有時為了某個評估或專家聽課,花費幾天的時間,挖空心思地去思考、設計如何上好這一節(jié)課,而僅僅是這一節(jié)課而已,這節(jié)課上得再好,我仍然有牽強附會的感覺,為了魅力而來的魅力,一兩次可以,卻很難做到節(jié)節(jié)課都揮灑自如。其實真的很想把一節(jié)計算機課程上得像語文課一樣活色生香、引人入勝。請相信我是真的經(jīng)過深深的并且長時間的思考,只可惜,沒有找到答案??梢哉f,每天都在平鋪直敘上著熟悉的課程,沒有激情,也沒有厭倦。曾有一段時間,我甚至還在糾結,魅力課堂,到底是一個結果還是一種途徑呢?抑或只是一種感受,而這種感受卻可以在日復一日的教學過程中看似淺嘗輒止,實則潤物無聲地深深滋養(yǎng)著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意識上可以與老師達成共識,進而靜下心來接受老師的教誨。
先說說我對魅力課堂的理解。魅力本身,我認為它是一個感性的詞,不太好用一種標準去衡量或界定,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就像看電視劇,有人喜歡看美劇,有人喜歡看韓劇,主觀性很強。說到構建魅力課堂,我總覺得“構建”是個生硬的詞,用在魅力這樣感性的詞的前面有些牽強,用營造是不是會好些?另外,我們往往會陷入一種定式思維,認為魅力課堂就是老師要有魅力。我看過一篇講魅力課堂的文章,說在營造魅力課堂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具各種各樣的素質,琴棋書畫就不用說了,列舉了有二三十種,這哪里是老師,這簡直就是神啊。不能否認魅力課堂中一定要有一個有魅力的教師,但個人魅力只是一方面,我們不是反復強調(diào)過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把課堂交還給學生,那我們就不能把學生排除在魅力的要求之外。教師和學生如何互相配合營造一個有魅力的課堂,在我看來這已不是一個技術問題了,而是個藝術問題。對此我有兩點看法。
一 對魅力課堂是藝術問題的幾點看法
1.在做到有魅力之前,先要做到高效
其實不用看得那么長遠,說得更實在一些,在課堂上我們要實現(xiàn)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把該學的東西學會。切記,我們不能為了魅力而魅力。在我們還不具備魅力這種修為時,非要刻意為之,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與我們的初衷漸行漸遠。我個人認為,魅力課堂該是水到渠成,而非刻意而為。所以,在營造魅力課堂之前,首先要保證我們的課堂是有序的、是高效的、是實實在在的,否則魅力看似炫目,實則空洞。
2.魅力并非光芒四射,更要實至名歸
課堂就是課堂,就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不是老師的秀場,老師可以講得眉飛色舞、豪情萬丈;學生也可能聽得目瞪口呆或手舞足蹈。就像我上課,不管面對什么專業(yè)的學生,不管講的是C語言,還是計算機基礎,如果捎帶說一些明星八卦、罵一罵貪官污吏,他們都會聽得全神貫注并且積極響應,遠比講專業(yè)知識時投入專注得多。這難道就是魅力課堂嗎?下課后,老師很有成就感地走了,學生昏昏沉沉地睡了,老師知道自己講的是什么,學生卻不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這樣的課堂看似激情魅力,卻著實對不起學生。如果一個老師不知道自己上課講的是什么,但他的學生都知道自己這節(jié)課學會了什么,這個老師也許是個好老師,也許是個有魅力的好老師。所以有無魅力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把課踏踏實實地先上好。
二 如何營造魅力課堂
1.讓學生有事可做
這話直白又簡單,卻是硬道理。無事生非,倒不至于,無事玩手機,卻是一定的。別說學生,老師可能也這樣。所以不管是高效課堂,還是魅力課堂,學生有事可做是前提。我通常會通過學案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學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會比較清楚。
在我的學案中有“做一做”與“想一想”兩個環(huán)節(jié)。我這里要強調(diào)的就是“想一想”,也就是思考。不管是理論,還是操作,不經(jīng)過思考這個過程,這些知識永遠不可能轉化成學生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也不會主動地和其他已有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關聯(lián),也就是說,如果在眾多教學點中,缺少了學生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所做的努力以及所看到的學生完成的成果,可能都是假象。知識是需要停留在腦子里的,而不是手上。所以在我的教案上、學案上以及整個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思考占很大比重,而操作僅僅是思考結果的一種表達方式或是驗證的手段。再重申,操作不是不重要,關鍵是做的時機和做的起點背景是什么。在教學互動中,我會對學生的人品給以充分的信任,就算有錯誤或過失,也同樣相信學生具有改正并重新開始的能力。學生做錯了,沒關系,只要他愿意做,愿意想,對只是早晚的事情?,F(xiàn)在固然重要,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將來,所以在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我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將來、他們的潛力以及適合的發(fā)展方向。我沒有能力說自己是學生人生的規(guī)劃師,但至少可以成為他們的引路人,輕輕地推他一下,或是讓他走快幾步。
我不是導演也不是設計師,但我可以旁觀、可以傾聽,也可以適時地發(fā)表幾句。學生可以借鑒,也可以選擇置若罔聞。因為我的課堂是允許錯誤、歡迎問題的。所以,處理好老師的角色,營造一個積極的、寬松的、允許出現(xiàn)問題、也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這也許會埋沒了老師的才華,但卻可以彰顯學生的魅力。
3.將教育的“術”與“道”融入教學過程中
如果說知識和技能是“術”的話,那么“道”又是什么?做人的道理?自然的準則?人生觀?價值觀?我們的教學需要教學大綱,但我們的教學更需要靈魂。而這靈魂就是我所說的“道”。古語有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老師的使命是什么?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親和信嗎?我們是要把學生塑造成千篇一律的自己嗎?我們又有多完美呢?學校和老師要給學生灌輸?shù)氖且环N什么樣的理念?還是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思考,而不是告訴學生要怎么做,我們的教育一直不怎么成功,關鍵就在于常常把“塑造”兩字掛在嘴邊,銘記于心。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也許不是什么魅力課堂。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不管是教法還是學法,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獨立人格的思辨精神,透過這種思辨,能夠最終取得一個共識,這比什么都重要。
知識和技能是可以被傳授和掌握的,那自然也可以被遺忘或生疏。十年、二十年,或是更久以后,當學生們淡忘了知識,生疏了技能之后,教育留給學生的還剩下什么?教育該發(fā)揮的是瞬時效應、階段性效應,還是永久性效應呢?這些都是我們在營造魅力課堂的過程中應該深切思考的問題。
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費盡全力而我們的課堂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暗淡無光?但是我們從沒停下探索的腳步。我相信,每個教師對教學的追求都是苛刻并永無止境的;我也相信,我們有勇氣用一生的時間去上好每一節(jié)課。
可能在某個活動中,只是用到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用法,因為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活動能夠涵蓋這個函數(shù)和它相關的所有知識點。所以,在“想一想”中,我就會安排另一些活動或問題,涉及所學的知識點或是這個知識的一些擴展或延伸。在“練一練”中,讓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這個知識點最常用的一些用法,形成最基本的認識。在“想一想”中,讓學生對該知識點作更深入和寬泛的了解,而這個了解的過程就要求學生自我實現(xiàn)?!跋胍幌搿奔仁恰熬氁痪殹钡幕A,同時也是“練一練”的延伸。畢竟,對不經(jīng)過思考就得到的知識我深表懷疑,就像那些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來得容易,自然去得也容易。
2.處理好教師的角色,營造好和諧的氛圍
在課堂上,我希望成為那個最無知又無能的人,我總是喜歡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么做,如果我不在你身邊,你必須自己做判斷和決定?!庇行r候我也會說:“老師也不是什么都會,你自己再想想,給你一次藐視我的機會?!蔽也惶P心學生處理問題結果的對錯,更在乎的是他們的操作和結果中含有多少思考的成分,如果僅僅是單純的模仿,索性就不要做了。因為,我沒有見過有模仿秀的演員會有璀璨的星途,除非他突然發(fā)現(xiàn)了某些與眾不同的特質,決定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