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幾點?
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我的下意識動作,定是去看一眼手機。
手表,在這個高度數(shù)字化的時代,已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但時尚,似乎從來不必與“實用”產(chǎn)生太大的關聯(lián)。尤其對于配飾來說,當實用性逐漸褪去,其彰顯品味、身份的功能,就會逐漸增強。比如領帶,比如馬甲。當然,還比如手表。
關于手表誕生有很多種傳說,常聽到的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發(fā)生在1806年,拿破侖為了討皇后約瑟芬的歡心,命令工匠制造了一只可以像手鐲那樣戴在手腕上的小“鐘”,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手表;第二個發(fā)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名士兵為了看表方便,把表綁扎固定在手腕上,舉起手腕便可看清時間,比原來方便多了。到1918年,瑞士一個名叫扎納·沙奴的鐘表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啟發(fā)。于是,手表誕生了。
與第二個傳說手表發(fā)明的時間相隔僅4年,1922年,在幾千公里外的中國漢口,中山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的一棟洋房里,亨達利鐘表行開業(yè)了。
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武漢的商界風云變幻,亨達利雖歷經(jīng)沉浮,倒也始終在最繁華的地段堅守了下來。到今年,剛好90年。
我開設“人人看潮”這個欄目時的初衷,就不想把它做成無聊的單品推薦。而是想在我們生活的城市里,找一點關于時尚潮流的故事。有潮起,有潮落,經(jīng)過時光洗禮而沉淀下來的,才是真的潮。
我從沒在亨達利買過表,但從小在父輩、祖輩那里,已聽過太多關于這家老字號的趣聞,也深知它在武漢人心中的地位。
7月24日,我來到中山大道557號,叩開了亨達利鐘表眼鏡有限公司的大門,聽那里的老員工們,講述了一個關于時間的故事。漢口老街——中山大道與江漢路上的“武漢時間”
漢口亨達利前身為太平洋表行,原由德國禮和洋行經(jīng)營。1910年,曾在上海美華利鐘表店當學徒的浙江人陳文生來到漢口,在德商禮和洋行經(jīng)營的亨達利表行“跑街”(類似于今日的推銷員),從事鐘表業(yè)務。
后來一戰(zhàn)爆發(fā),德商撤走,臨走時將表行的招牌送給了陳文生。1915年,陳文生在漢口開設了自己的鐘表行。但因時局動蕩,幾年中表行曾數(shù)次易址。
直至1922年,陳文生用3000兩銀子租下浙江興業(yè)銀行的鋪面,拉開了武漢亨達利鐘表眼鏡有限公司歷史的序幕。
同樣在1922年,陳文生喜添貴子陳芝章,陳文生的德國朋友特意從德國定制了一個“七天行”大門鐘作為賀禮。這是當時最先進的機械鐘,上一次發(fā)條,可準時走7天,故名“7天行”大門鐘。
武漢亨達利門口懸掛著一面大門鐘,許多武漢人因為這面鐘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經(jīng)過時就會對一下腕上的表,看走得準不準?!?天行”大門鐘一掛就是近90年,成為武漢亨達利的標志。
1923年,上海亨達利總行實行“聯(lián)號”,全國的亨達利統(tǒng)一了品牌,武漢亨達利也在其中。
1924年,亨達利的王亨亮師傅帶隊安裝了武漢海關大樓報時樓鐘。至此,坐擁“7天行”大門鐘和武漢關的報時樓鐘,成了“武漢時間”的代名詞。
同城的“敏記”和“又記”
武漢亨達利的創(chuàng)始人陳文生先生,于1938年病逝。當時在他名下有兩家亨達利鐘表行,一間位于江漢路28號;另一間就是中山大道的這家。根據(jù)他的遺囑,長子陳芝章、次子陳又章分別繼承了兩處亨達利。陳芝章又名敏川,因而將中山大道的這家取名“敏記亨達利”,江漢路上的則被取名“又記亨達利”。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兩家亨達利均被日商侵占,被迫外遷。后陳又章棄商為官,22歲的陳芝章全盤接手了父親留下的手表生意??箲?zhàn)勝利后,陳芝章贖回了家里的兩家鋪面。
1956年,公私合營后,陳芝章先任商店主任,后被調(diào)到武漢市鐘表公司當副經(jīng)理,亨達利成了國企。文革期間,“敏記”曾更名為“新時代鐘表店”。“又記”曾更名為“新中國鐘表店”,1981年,兩家店同時恢復了“亨達利”的金字招牌。成為了中南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鐘表行。
鼎盛時,銷量位居全國前三
無論表在哪里買,價格都差不多。但鐘表這種精密的機械產(chǎn)品,時常需要維修,因此對于鐘表行來說,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修表的技師。陳文生深知這一點,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就啟用技術高超的技師王錦堂管理日常業(yè)務。正是在王錦堂當家期間,武漢亨達利鐘表店開始名聲大噪。后來,陳文生的長子陳芝章接手亨達利,也學習父親的經(jīng)驗,請王錦堂的兒子、高級技師王明鏡輔佐。
雖然當時亨達利賣的手表比別家店要貴,但因信譽好,又保修,很快在武漢取得了顯赫的江湖地位。1937年前,亨達利的月營業(yè)額約3萬元。武漢淪陷以后,它遷入法租界,月營業(yè)額也有1-2萬元??箲?zhàn)結束后亨達利迎來了第一次的鼎盛時期,每天可以銷售瑞士和美國手表約3打(一打為12只),而當時3只手表就可折合一盎司(1盎司約等于31.1克)黃金。
亨達利的銷售盛況持續(xù)了整個計劃經(jīng)濟時代。1972年,18歲的郭亦農(nóng)加入了亨達利,成為了其中之一的鐘表修理師,如今已身為資深高級技師的他,回想起亨達利當年的輝煌,依然歷歷在目。 在當時,手表和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并稱為“三轉一響”,屬于奢侈的大件消費,甚至流傳著“鐘表一枝花”的說法。因此,能夠進入亨達利工作,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拔疫€記得第一天報到時,7點半上班,6點就來了,連大門都不敢靠近,只敢在馬路對面的四季美門口等著?!惫噢r(nóng)說。
對那時的年輕人來說,參加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買一塊手表。那時流行的還是國產(chǎn)表,上海牌、海達、寶石花等,一個月工資才30多元,而一塊手表至少70元錢。若真想買一塊手表,光攢夠了錢還不夠,還需要工分和票。
即便門檻如此高,也擋不住顧客買表的熱情。那段時間,在亨達利每天早上8點半開門前,門口絕對已排滿了人,來得晚了,就要排到江漢路路口去。
至于當時買票的場面有多盛大,郭亦農(nóng)舉了個例子:當年賣表時,連門面的鐵柵欄都不拉開。營業(yè)員坐在柵欄內(nèi),抓住顧客遞錢的手,問他要哪一款表,收過錢后直接把表戴在對方手上,就算交易完成了。
那幾年,在全國的“兩亨”中,武漢亨達利一直緊跟上海和天津,位居前三甲。(“兩亨”指的是“亨達利”與“亨得利”兩家老字號表行,均起源于清朝,在全國都有分號,1985年組成“全國亨得利、亨達利鐘表聯(lián)合會”,業(yè)內(nèi)人士簡稱之為“兩亨”。)武漢亨達利成為中國商業(yè)企業(yè)協(xié)會全國兩亨分會副理事長單位。
新探索,叩開高檔二手表市場
亨達利的輝煌一直持續(xù)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手表的功能性需求被弱化,這一市場逐漸萎縮。同為“兩亨”成員的老亨達利,一時間僅坐擁五六十平方米的狹窄店面,2.5萬元的流動資金。
不過,近年來,手表逐漸成為都市人象征身份的配件,這一市場有了明顯“回暖”的征兆。
對此,武漢亨達利通過觀察全新的市場格局,他發(fā)現(xiàn),如今在武漢比較受歡迎的手表分兩種:一種是以卡西歐為代表的時尚終端品牌,以新穎活潑的款式專攻年輕人市場;另一種,是以奢侈品牌為代表的高端表。幾經(jīng)考量,他們決定讓亨達利以全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武漢人面前。
“今年內(nèi),亨達利將創(chuàng)建武漢市第一個高檔奢侈二手表交易服務項目?!彼麄兺嘎?,“現(xiàn)在的市場,買名表的不少,懂名表的不太多。亨達利有一批和手表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員工,對手表品鑒、收藏等頗有見的,是稀缺人才。再加上我們是老字號,在‘二手表’交易上打頭炮,再適合不過了?!?/p>
韓昌永說,眼下,高檔名表已是一個成功人士的身份象征,顯示著高雅和榮耀;其次,還有保質(zhì)、升值和收藏性功能。而收藏高檔名表已成為一個新興的投資項目,玩家收藏量增加,交易頻率升高。相對低廉的價格,也讓一般人也能“玩得起”。如今,中國鐘表市場已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場,世界排名前十的鐘表商紛紛將開拓的重點轉向中國,高檔奢侈二手表市場也隨之升溫。
“二手交易,國內(nèi)幾乎還是空白。”他們分析說,亨達利的二手表市場,將于今年下半年隆重試經(jīng)營。玩家不僅可以在這里交易,還可以來維修和咨詢等。亨達利則會建立奢侈高檔品牌手表客戶服務專區(qū),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擁有90年歷史的老字號亨達利,是否真能在武漢帶起一場“二手表”的風潮?手表世界里的問題,我們還是留給時間來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