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好的時候評論家們大多看好。股市不好的時候評論家們大多看淡。當然,股民也是如此。
但是,2012年5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股票失寵”(OutofStock)不屬此類隨風飄的性質,值得一讀。我先歸納一下,然后結合中國的情況做點評論。
德國的安聯(lián)保險公司管理客戶資金17000億英鎊。它只有6%的投資在股票上,而90%在債券上。10年前,股票投資的比例高達20%。它的資產配置主管NikhilSrinivasan說,“我們完全是聽從保單持有人的意愿。我們沒必要在股票投資上過分激進?!?/p>
世界上很多機構都跟安聯(lián)保險一樣,一直在降低股票的比重。這種現(xiàn)象正在對企業(yè)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很多企業(yè)加大了對債券市場的依賴,或者回購股票甚至退市。
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長期儲蓄的益處正在降低,節(jié)約存錢的人和國家越來越補貼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和國家??傆幸惶?,存錢的人們會覺醒。
過去,股票的息率(現(xiàn)金分紅回報率)一般低于債券的息率,因為大家認為,股票會隨著經濟發(fā)展而上漲。但是,現(xiàn)在大家不相信這個教條了。結果是,股票的息率已經高于債券息率。耶魯大學教授RobertShiller估算,現(xiàn)在美國股市的息率為1.97%,而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息率僅為1.72%。
很多人因此捶胸頓足,“世界股票的牛市要來了,債券市場該大跌了!”但是,股票的牛市會來嗎?何時來?
倫敦商學院的學者估算,過去110年來(即1900到2010年),股票大大跑贏債券。股票的平均年回報率超過通脹6.6個百分點,而債券呢,僅僅跑贏通脹1.8個百分點。這是個巨大的差距。
十年前,英美兩國的養(yǎng)老基金大約有70%的資產在股市,今天,英國的比例降到了40%,美國52%。
兩個原因:一是2000年以來全球有了兩次大熊市,二是監(jiān)管政策迫使銀行和其它機構減少股票投資,增加債券投資。監(jiān)管方面的對股票投資不利的變化很多,包括銀行資產的風險權重的調整,會計規(guī)則關于投資估值的規(guī)則變化,養(yǎng)老金從“固定受益額”的模式向“固定出資額”模式的轉變,等等。
因此,歐美有些國家的主權債券的利率已經跌到了不能再跌,也就是說,它們的價格太高。投資者逃離股票,進入了債市。可是天底下有那么多債券可買嗎?
既然有這么多不利因素的存在,股票為什么沒有跌更多呢?答案在于,股票的供應也減少了。根據花旗銀行一項估算,2003年到2007年,股票的凈發(fā)行額為負數(shù)(發(fā)行量減去回購和退市)。在美國,去年的股票凈發(fā)行量也變成了負數(shù)。過去十年,發(fā)達國家的股票發(fā)行量一直大大低于九十年代。
我認為,中國市場一直在悄悄地受到海外市場的影響,只是我們不承認而已。比如,中國的基金甚至散戶很關注海外企業(yè)的估值水平。中外人員的交流會影響投資觀念。
目前,發(fā)達國家股民的撤退跟十年來股票回報率差有關,也跟股市的欺詐曝光有關。中國地方政府和企業(yè)的欺詐之普遍和嚴重已經打擊了股民的信心。中國政府應該把恢復股民信心當作頭等大事,“信心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