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方興未艾,語文課堂教學也煥然一新。雖然形勢一片大好,但也決不能放松警惕。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究竟該是什么模樣?怎樣的教學模式才是最優(yōu)選擇?很多問題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認真反思,重新思考。
我們必須正確面對課改中有意無意養(yǎng)成的種種錯誤傾向。不要以為課堂完全動起來了,“活”起來了,就是改革了。我們必須清楚這個“活”的實效是否是學習和收獲的高效。不能因為崇拜名師魅力而亦步亦趨;更不能因為追求名師風范而盲目模仿。我們的課堂活動應當是為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而設,所以要時刻牢記:關注課堂效果。
一、針對錯誤傾向,語文教學必須對癥下藥,糾偏矯錯,真正順應時代潮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不刻板、合規(guī)律、講科學地活起來。思想理念首先要準確定位。現(xiàn)代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發(fā)展觀。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必須以更好地教育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人才為基本出發(fā)點,堅守與更新相結合,力求更好地適應日新月異的教育現(xiàn)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就要真正講求課堂的效率,不刻意追求華美,不能只做形式上的活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設置,應該真正有效果,而不是為了動而動,為了課堂的活躍而活躍。
二、以務實為前提,課堂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式方法的革新當以務實為先。教無定式,學無定法,一切以教學實情為基準來靈活安排,不盲目模仿,不流于形式,讓多種方式方法科學合理地活躍我們的教學。教學手段和教學輔助工具日益豐富,譬如多媒體,但使用前提首先應當是恰當。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多樣而精彩,討論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等方法都應該合理而恰當?shù)馗鶕?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的實際需要而去靈活地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中來。所有這些教學方法方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都應當以提高課堂效率為前提,而不是僅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這一點恰恰是我們很多老師所忽略的,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致力于課改實踐的老師認真思考的地方。
課堂教學視野要寬泛。多元的、立體的大課堂觀念,生活處處皆語文,都早已不是新鮮的思想,但語文教師要真正大膽去引領。一切可以增進語文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地點場所,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課堂,關鍵在于把這種理念在課堂上培養(yǎng)起來,并且真正實踐起來,內(nèi)引外聯(lián),真正讓課外的世界與課堂的學習需要相連接,讓學生真實感受到視野開闊的語文學習,對于他們成長的重要意義。
如果只是蜻蜓點水般在課堂上講一講,而不真正在這方面下功夫,在高考學習壓力依然存在的形式下,我們語文教師的引導就會流于形式。
我們語文課堂教學還須大膽地把信息科技和心理科學等領域的成果應用于教學改革實踐,在使用這些成果的過程中,不去追求知識廣泛的炫耀,而是真正重視學生知識、技能、心理、思維、文化、審美等方面的差異,科學引領學生的個性,真正引導學生參與語文表達、語言交流等活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敢于爭辯、勇于探索和實踐。還要把學習語文知識與學習其他文化科學知識高度結合,促進知識結構、技能結構的不斷完善?,F(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是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師必須切實提升自身綜合的素養(yǎng),能較好地駕馭內(nèi)容和形式都日益豐富的課堂。實實在在地教學,實實在在地教育,才是學生之福。
評價標準也須真正與教學實際相連接。學習成績不能再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建立靈活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堅持全面性綜合性、基礎性共同性、個性化多元性的價值取向。將學生評價標準的基本形式根據(jù)實情結合起來,讓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和個人內(nèi)評價以最完美的形式靈活的結合在一起,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們不能形式、內(nèi)容都改了,但評價一直按兵不動,讓學生感受不到學習和成功的真正愉悅。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不應只是課堂形式的豐富多彩,更應該是思想理念的轉變,是切實有效提高效率的活潑,不應是患得患失亦步亦趨重形式輕實效的偽創(chuàng)新教學,而應是多元的真正有內(nèi)容、重實踐、有效果的教學。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讓素質教育和語文教學水乳交融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