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高專學生,他們在思想方法、學習及行為方式等方面同本科院校學生有著較大的差異,特別是自信心、自主學習的動力、自控能力、善于學習的能力方面是制約他們的重要因素。在對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的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頑強拼搏精神和刻苦學習的毅力。
[關鍵詞]高職高專 自信心 重視 英語教學 培養(yǎng)
高職高專院校是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大眾化的產(chǎn)物。作為本科以下降分錄取的??茖W生,他們和本科的學生在思想方面還有學習和日常行為等方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尤其是對自己的 信心方面、主動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方面,是阻礙高職高專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重要因素,建立他們在學習中信心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個新的開始。
自信心屬于學生自我意志的心理范疇,這種心理機制事來自于對自己的未來、對自己的工作、以后學習乃至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一種推動力,能夠推動人們前進,不斷的探索,這種過程中可以使人鍛煉,經(jīng)過鍛煉形成一種不拍困難勇于解決困難的堅強毅力并轉化在工作,學習當中的高度責任感與積極性。
首先作為老師不要給學生一種消極的榜樣,要引導學生建立自己在學習英語中的信心。老師的信心不是沒有作用的,老師的信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信心,它是一個直接引導力量。,這種力量在后面的學習中慢慢轉化,轉化成老師對學生的信任。相互幫助相互信任是激勵學生樹立學好外語自信心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心理因素。不妨我們第一次上課時給他們講一些這方面的問題以及學習方法與技巧,比如:Some of you may say that I am an ordinary student with ordinary intelligence, and I will never be a top student. I tell you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however. You can receive better grades if you want to. If you work hard, you can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and make your mark (gain success). I believe you can. Whenever you have the idea of giving up, please do remember our famous basketball player Yao Ming once said “Die of tire(overwork) is far more better than the sense of losing balls.”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結合自己教學的能力,找到與學生相對應的教學方法,靈活的使用外語教學心理方面的原理,對于那些學生學習缺乏自信的,要讓他們積極地勇敢的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在教室里老師不能公開批評或指責學生,如果在參與教學活動時犯的錯誤也不能公開批評或指責學生。它可以防止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形成敵對的心理。老師應該鼓勵學生相互融合,相互幫助,自尊和自信是人們的至關重要的精神支柱。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心就不會有成功。激發(fā)高職學生的成功意識和自信是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這些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能力,基本上他們都是有鮮明個性。
語言學習的階段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心理過程。害怕犯錯誤,害羞,恐懼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當學校的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的有錯誤出現(xiàn)時,學生應該被教師主動的引導,不應使用簡短的和罵人的話語。那是不能做的或那是錯誤的,不時的打擾和改正學生在學校做的不對的,會引起強烈的害怕和恐懼的情緒產(chǎn)生。當個體差異的學生在學習的階段中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學習很好的學生老師應該師鼓勵他們是他們有更多的信心,學習差的學生更應該被鼓勵,鼓勵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同時增加咨詢指導,推行學生在一起學習互幫互助,讓他們知道絕對不要放棄,要有自信,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趕上進度。
學生積極因素應該要被在校的老師鼓舞起來,形成一個良好的自制能力和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知道在大學學習和和以往在中學階段學習性質和內(nèi)容是不同的、不同的學習時間,不同的環(huán)境。老生意應該幫助剛進大學的學生學生適應和熟悉在大學學習規(guī)律。充分讓學生知道大學的教學目標和需求:使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在聽、說、讀、寫、翻譯技巧等方面也有好大的提高,讓學生達到可以使用英語來說話的要求,要求英語水平達到4級的基本水平。
前提是要讓學生在學中找到激情。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激情,不分心,不怕苦,不怕累的的一如既往的學習,但是不是消極的,被動的,有始無終的,它將使學生有意義上的需求。需要的是一種反射,本身就是或外部的生活條件的需求反映在人類的大腦。學習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要求是學生的大腦反射。要求和需求是不同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需求是客觀存在的,要求是提出來的,比如學校教師和學生提出的,學生可以接受,不能接受,它可以扮演一個角色來刺激,也不可以刺激,需要的是一個自主的決定而不是客觀的是主觀的,是一個生活感到有些缺陷,試圖得到滿足一種心態(tài),這種狀態(tài)人的內(nèi)心可以感覺出來的。
教師應盡力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況、心理特征以及種種表現(xiàn)形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以促進外語學習的順利發(fā)展。在對學生自信心培養(yǎng)的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頑強拼搏精神和刻苦學習的毅力。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翟象俊,《大學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