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困生的教育一直是困擾一線教師的主要問題之一,以自身教育教學親身經(jīng)驗為例,剖析了學困生的特點,認為學困生的教育應該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關鍵詞:學困生;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每個班級里總有這樣一些學生,他們或習性頑劣,或資質駑鈍,或積陋難改,或……但,他們在老師的眼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學困生。朱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當時,在我的眼里,她似乎集中了學困生身上的所有問題,不寫作業(yè)、不聽講、撒謊……一開始,我按照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改造”,可能想到的辦法基本上都用上了,但收效甚微,最后,我的耐心消磨殆盡,選擇了放棄。直到有一次,在洗涮間里我無意中看到的那一幕,讓我的想法有所改變。
我們班洗漱間的抹布和拖把孩子們用完之后,都隨意扔在水槽里,時間久了,大家都習以為常,包括我這個邋遢的班主任。那天,收拾完教室我去洗漱間洗手,正趕上做完值日的朱同學,我看到她把用完的抹布在水盆里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擰干水整整齊齊地搭晾在自來水管上,又用洗完抹布的剩水把拖把沖了一遍,最后把拖把整齊地擺在水槽上。她的一系列舉動讓我驚詫不已,多么細心、認真的一個孩子啊,她把別人忽略掉的細節(jié)竟做得如此完美!
之后的日子,我迅速調整了對朱同學的教育方法。當這個孩子再值日的時候,我特意站在洗漱間門口,看她嫻熟中略帶刻意的值日工作,當她做完一切準備離開的時候,我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孩子扭頭的那一瞬間,我伸出大拇指,認真地對她說:“值日做得真棒。”她羞澀地低下頭跑開了,我瞬間就捕捉到了孩子那帶著驕傲與快樂的眼神。回到教室,我組織幾個值日組長到洗漱間“參觀”,“參觀團”回去之后教室里一片小小的騷動,大家都把贊賞的目光投向了這個黑瘦的小女孩。此時,這個平日里被大家忽視甚至瞧不起的小女孩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朱同學,并讓她自此負責我們班的洗漱間,督促做完值日的同學收拾好衛(wèi)生工具。她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這項工作,每天早晨都會看到她快樂地協(xié)助同學們做好值日后續(xù)工作,同學們在她的帶動下,也慢慢地改掉了以前亂扔亂放的壞習慣,我現(xiàn)在常戲稱洗漱間是班里的“最放心單位”,孩子們總是笑,我知道,那笑聲里帶著對朱同學的肯定。其實,人活著,在某種意義上不都是在渴望被肯定嗎?這件事之后,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朱同學較之前開朗了,她收獲了學習不能帶給她的東西,那就是自信。
中國人的教育智慧源遠流長,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鬃咏跬昝赖貙嵭小耙虿氖┙獭保浠A就是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如果缺乏了這個必備的前提,何談“因材施教”呢?
作為一種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異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教育方法,促進每個人的發(fā)展,是科學求實的。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也認為,任何學生都有其優(yōu)勢智能領域,從這個意義上說,受教育群體是無差別可言的。教育的前提就應該是對個性的尊重,拋開個性籠統(tǒng)談教育,那教育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當我們看到社會上忽冷忽熱的各類特長班和老師們對整齊劃一的答案和協(xié)調一致的舉止的追求時,不能否認,當下,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對孩子個性的尊重仍乏善可陳。當我把眼睛緊緊盯著孩子成績的時候,或許,我的教育正在逐步偏離正軌,這多么可怕,但就是朱同學在洗涮間里帶給我的觸動,讓我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及時進行了反思。我想,如果拋開學習,到生活中去,朱同學將來或許會是一位非常稱職的家庭主婦,她會把家收拾得整潔溫馨,讓家人回家之后放松愜意;到工作中去,她或許會是一位極細心負責的員工,或能力不強,但她定能恪盡職守,讓領導放心,讓同事踏實。誠然,她可能真的做不了科學家,可誰又能說我們只需要科學家呢?
一棵西紅柿苗永遠長不出南瓜果實,一??喙献右渤删筒涣宋鞴系母侍?,同理,如果你的手里有一粒小草的種子,就尊重他成為一株草的權利吧,或春日里,他那一抹淡綠也會成就一瞬生命的美好。
參考文獻:
[1]李澤厚.論語今讀[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03.
[2]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93.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1.
[4]王道俊.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作者單位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