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每位教師都應注重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機會。對于一些學困生,我們在評價時更要熱情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強調學生個體現(xiàn)在與過去的比較,通過評價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現(xiàn)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通過課堂評價,及時改進教法、解決難點
學生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只注重那些學習好、聽話的學生,忽略了能力低、水平低的學生。如,我班有名學困生膽子很小,從來不主動舉手發(fā)言,更別說向老師請教問題了。所以每次上新課做練習時我都要點名讓她上臺板演,如果遇到較難的數(shù)學題,在講解后我都要問她懂了嗎。雖然她還是那樣的“一言不發(fā)”,但我現(xiàn)在經(jīng)常能看到她在自信地點頭。
二、通過作業(yè)評價,充分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作業(yè)過程中許多學生難以一次達到較高的水平,得到自己滿意的等級。針對學生的這一現(xiàn)象,我采取了一題多改、逐次提高等級的評價策略來調動每位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yè)質量的積極性。針對那些學困生我一般采用面批的形式,并采取暫不評價、不評判作業(yè)等級的策略。
三、及時進行作業(yè)講評,合理地評價學生,了解學生作業(yè)做錯的根源
一堂好的講評課,首先應該是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什么,并肯定學生的成績,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進步,這點對學困生尤為重要。在進行講評時,我們更要關注他們,我們都知道,學習有一個遺忘的過程,特別對于一些難題,他們也許當時就沒有弄懂,所以在每周我都會把學生容易做錯的題型讓他們再集中鞏固練習。我還讓每名學生自己準備一本錯題集,每次將容易犯錯的題目記下來并經(jīng)常強調這些題目,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四、正確對待數(shù)學測驗,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次測驗分數(shù)
測驗分數(shù)表明的是學生目前所有的水平,而并不預示他們的未來。在評價學生的考試成績時,教師宜以鼓勵為主,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避免使學生感到挫折、焦慮感。特別是對于那些學困生,在評價時我們更要關注的是他們在哪些方面又進步了,而不是說你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總之,無論采用怎樣的評價方式,都要注意全面評價,不僅考查數(shù)學基礎知識,還要適當考查能力,同時我們還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如,有一道題要計算8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可以拼出幾種長方體,并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正確答案是3種,但我班有少數(shù)學生,特別是一些學困生認為長4分米、寬2分米、高1分米和長4分米、寬1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是不同的,我沒有直接評價對錯,而是讓他們拿出學具,擺一擺、看一看,自己得出結論,并說一說為什么,通過課堂教學把“錯誤”轉化成課程資源,并讓那些學困生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提高了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江西省九江縣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