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就是把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語文學科教學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語文課程的目標。如何更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整合、優(yōu)化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必要前提。從巧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巧用信息技術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巧用信息技術豐富情感體驗、巧用信息技術強化記憶效果等四個方面結合教學實際,以實例形式進行闡述,意在交流,共同提高語文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學科;有效整合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改革的不斷進展,現(xiàn)代信息技術走進了校園,走進了每位教師的心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出現(xiàn)了“網絡教學”,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動力”,促使教師走下講臺,走近學生,走進網絡……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學和實驗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視聽并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情感信息、語言信息,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從而身不由己地被吸引,并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如教學《月光曲》這一課時,我先用錄音機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隨著音樂旋律的跳動,屏幕上出現(xiàn)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放完音樂,曲子的旋律與剛才畫面上的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學習動機,明確了學習目的,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在此基礎上理解課文。
二、巧用信息技術,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
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例如,教授《鯨》這課時,我根據(jù)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了分析、處理、補充,并以網頁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習,這樣,學生不僅完成了本課的學習任務,而且對鯨的其他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巧用信息技術,豐富情感體驗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圖解課文描述的人和實物,而是借助圖形圖像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把語言文字還原成生活圖景,并加以感受或表達,其終極目標是用圖形、圖像喚醒語言文字的感受,進而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圖景,豐富情感體驗。例如,教學《荷花》時,我借助媒體營造優(yōu)美的欣賞荷花的情境,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美麗的荷花,在這種情境下,感受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教學《晏子使楚》一課,可以放映有關片斷,讓學生聽其言,觀其行,身臨其境,直接感受,學生就能很快把握晏子機智勇敢、不辱使命、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
四、巧用信息技術,增強記憶效果
人類獲取的信息絕大部分來源于視與聽,同時來自于視覺的信息,比其他方式獲取的信息更加容易持久記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也離不開視與聽兩個重要渠道?,F(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通過改制、編碼、轉譯等,將視聽功能全部展現(xiàn)出來,它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小學語文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使教育形式產生質的飛躍,也對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探索,才能盡快適應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同時,教師還要正確處理信息技術網絡教學與其他教學手段的關系,只有各種教學手段并存,各自發(fā)揮特長,優(yōu)勢互補,才能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李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教學論視角.中國電化教育,2000.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