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它的任務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為特征的指定學習領域”,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計算機的應用給傳統(tǒng)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在一個自由的空間里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主動地探求知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一、游戲入門,自覺學習,完成任務
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學中長”的思想,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必將有力地推動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由于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得很累,而且很不愿意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學生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演示與講解相結合,加深記憶
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由原來的講述者變?yōu)橐龑д?、促進者?!敖虒W的藝術不只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鼓舞學生?!痹诮虒W中要注意:由于學生間的水平差異,導致有的學生已經完成任務了,有的沒有完成或完成得不好。這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找有代表性的學生來作演示并適當指導,教師的講解會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如教學“認識鍵盤”時,我先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么特征?”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于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然后指名有代表性的學生進行演示,老師再進行指導。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當然在教學中也需要注意:由于主、客觀原因,學生掌握知識及技能的程度參差不齊,學生個體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和不同的需要,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可進行分組,分組時要合理分配。組員有問題,可以尋求組長的幫助。組長解決不了的,可以讓組員參與討論在組內得到解決。經大家討論仍解決不了的,組長向教師匯報,由教師來解答或是組織全班學生討論解決。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發(fā)現(xiàn)和自主探索能力。這樣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一舉兩得。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手段之一。
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教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xiàn)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分組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tǒng)(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tǒng))……學生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chuàng)作;在中年級教學畫圖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梢哉f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wǎng)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的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學生樂學、愛學。
(作者單位 福建省永安市北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