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是新課程倡導學習數(shù)學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在課堂中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課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下面,筆者從創(chuàng)設情境、適時應變、適當點撥、巧施策略等四個方面談談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索興趣
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教師就必須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合理引導,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愿望,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例如,引導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我讓學生回憶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的內(nèi)容,問:“往瓶中投石子,水為什么就上升了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做了一個實驗:往裝滿水的長方體容器中放石子,我問學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學生回答說小石子把水擠壓出來,說明它占據(jù)了水的位置,還有的說小石子占據(jù)一定的空間位置……學生的興趣極高,但我沒有急于總結,繼續(xù)讓學生表達見解,只是當學生說到恰到好處時給予表揚,并在黑板上依次板書出關鍵詞,如“占據(jù)空間”等,再通過適當?shù)狞c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理解“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這一抽象的概念,最后板書課題“體積”,然后問學生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哪些知識,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學生帶著這個目標積極地探索本課內(nèi)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入手,激發(fā)探索興趣的做法不僅能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應,還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適時應變,啟動探索動力
教學的技巧不在于預見課堂教學的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作出相應的變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智慧,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整合信息,調(diào)整教學思路和進程,啟動學生的探索動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導入《年、月、日》一課時,我拋出一個問題:“老奶奶今年78歲,卻只過了19個生日,你知道為什么嗎?”話一落,一名男生站起來說這老奶奶是閏年2月29日生的,顯然我的課前預設已無法和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現(xiàn)實匹配,于是我馬上放棄原有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學,互動交流。通過自學、交流,學生知道一年有幾個月多少天,大月幾天,小月幾天,每四年一閏。于是我重點講解怎樣判斷閏年、平年的方法,調(diào)動了學生的探索欲。教學中,我改變原有的預案,不僅收到了比預案更好的教學效果,還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使課堂更顯活力,生成比預設更好的效果。
三、適當點撥,樹立探索信心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人格,將他們作為課堂的教學主體,給他們以鼓勵、以方法、以膽量、以熱情,不斷在疑難處、轉折點給予點撥,引導他們探索,在探索中樹立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例如,解答以下練習題:(1)l+2+3+…+100;(2)2+4+6+8+…+100;(3)3+6+9+…+99。一看這些題目,學生呆了,無從下手,有的說就是算上一天一夜,也未必能得出結果。過了十分鐘,依然沒有一個學生得出答案,有些學生泄氣了,干脆停下。于是我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題的首項和尾項,第二項與倒數(shù)第二項……它們之間的和有什么關系。”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很快就算出來了。我順勢為他們講了l00多年前科學家演算這題的故事,說他們的智力能與科學家相媲美。學生情趣高漲,信心十足,一口氣把另外幾道題也給解答了。經(jīng)過討論,并得出計算這類題的公式:(首項+尾項)×(總項數(shù)÷2)
可見,教師在疑難處、轉折處點撥、引導,起著一個指點迷津、架橋鋪設的作用,為學生樹立探求新知的信心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四、巧施策略,點燃探索熱情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的認識過程。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結論直接端給他們,應為他們提供有意義的知識信息,運用有效的策略,點燃探索熱情,引導他們動手實踐、自主參與,大膽猜測,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獲得新知。
例如,教學“圓的畫法”時,我在黑板示范畫圓,當快畫好時,我故意讓圓規(guī)尖腳脫落,于是我面露難色求問學生怎樣將圓畫完。經(jīng)這么一問,學生興趣盎然,點燃了探索熱情,課堂議論紛紛。經(jīng)數(shù)分鐘討論后得出:由于圓規(guī)兩腳叉開的距離沒變,只要找準圓心就行。“如何找準圓心呢?”學生各盡所能紛紛動手操作,最終得出以下幾種辦法:(1)用直尺在圓上找出兩條直徑,交叉點就是圓心。(2)將圓規(guī)針尖一端對準圓上,另一端畫新圓,換個圓上位置再畫,它們交叉點就是圓心。(3)若是畫在紙上的圓,可用對折的方法找圓心??梢?,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操作,探究教師的“失誤”,興趣更濃,熱情更高,掌握的知識也就能更牢固。
總之,引導學生參與探索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做到凡是學生自己會學的,就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學;凡是學生自己能動手做的,就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鍛煉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