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學倫理學批評自聶珍釗教授提出以來,即受到理論界的積極關注。作品《夜色溫柔》,被視為“心理小說”,或是“婚姻小說”,或是“花花公子”和“時髦女郎”的放蕩生活小說,著眼于從否定的層面討論戰(zhàn)后“美國夢”的失落和主人公迪克個人的“無望救贖”。本文以文學倫理學批評的角度,解讀主人公在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照中的倫理主體變化,管窺其個體的道德嬗變。
關鍵詞 夜色溫柔 倫理主體 道德嬗變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文學的產(chǎn)生最初完全是為了倫理和道德的目的。”作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F(xiàn).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溫柔》中,在享受一戰(zhàn)后美國最繁榮的20年代的生活的同時,既置身其中,又超然于物質文明之外。在預見“美國夢想”必然走向破滅的悲劇性的結局的同時,菲氏有怎樣的道德關懷?作品發(fā)表于1934年,富貴生活的主題與“經(jīng)濟大蕭條”格格不入,從而飽受非議。直到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菲茨杰拉德復興” ,評論界才從“新批評”的文本細讀角度,體會到作家的人文關懷。誠如菲茨杰拉德對女兒司各蒂所言:“我在內心深處其實還是個道學家,很想向人們傳道說教……”
1 自我呵護
主人公羅絲瑪麗,初入影視圈即以《老爸的女兒》而小有成就。她很快“感受到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行動,這一切都與她以前所了解的截然不同?!甭殬I(yè)倫理提出“自食其力,獲得報酬?!币郧?,她不得不為扮演好一個角色,數(shù)次跳入水中,以致患上肺炎?,F(xiàn)在她已經(jīng)能夠步入奢侈的生活“情節(jié)當中”。隨著迪克這個“漂亮男子”的出現(xiàn),他的外表,他為眾人表演時亦莊亦諧的幽默。涉世未深的羅絲瑪麗終究難以抵擋愛情的幻想。在母親“不在場”的能指缺席下,任性地認為“他(迪克)就會為她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xiàn)出無窮無盡的壯麗前景?!鼻∪缛ㄋ裕骸爱旉庼脖M除,寧靜的天空披上無比絢麗的光彩時,它不會再感受到更強烈的光亮?!彼释环菡找约红`魂的陽光。盡管我們知道她最終以悲情的結局退出。有的學者從消費主義的角度解讀金錢至上的“美國夢”對她的身心墮落負責。其實,羅絲瑪麗有對自我的呵護。有關愛情,她曾說:“迪克,我從來沒有像愛你這樣愛過別人?!蓖瑫r,羅絲瑪麗愛他有倫理的“愛屋及烏”情懷,她明知:“他已經(jīng)結婚了,而且我也喜歡他的妻子……”可見她愛迪克卻不會傷害其妻子尼科爾。因此,羅絲瑪麗關心自我中又有道德德性。
蘇格拉底說:“你們必須關心你們自己?!币帘邙F魯也說:“任何人,無論晝夜,在一生中都要關心自己的靈魂?!蹦峥茽栍质侨绾侮P心自己?當她被生父強暴后,她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非理性狀態(tài):開列一份烹飪清單,抄完食譜又做起針線活來,與明蓋蒂伯爵夫人力爭。正如??聻榀傤嵅∪舜运J為的那樣,“(瘋顛)用反常的欣喜或無意義的勇敢追求彌補了已經(jīng)消失的形態(tài)……是一種荒誕的社會騷動,是理性的流動?!蹦峥茽栆辕傤嵤救?,但是在發(fā)作間隙期,又表現(xiàn)出關注自我的理性。在對愛的渴望中,“當有人在自我關注的訓練中求助于另一個人,估計他有能力給予指導和建議時,這個人就行使一種權力。”她給迪克的信中寫到“我知道內省對于像我這樣一個精神高度緊張的人來說是沒有好處的……失明的人必須有人引路”。這是因為“瘋顛也反映出人類的各種想象”。誠如芝諾所言“想自我拯救的人應該在一生中不斷地關注自我。”后來,尼科爾再次瘋顛發(fā)作。即使在那時,她也對迪克發(fā)出自我關注的呼救:“你以前幫助過我—現(xiàn)在你也能幫助我。”這是精神病人對于“靈魂門診所”的求助。最后,在迪克與羅絲瑪麗有過婚外情后,尼科爾開始意識到:“要么你自己思考——要么別人就得替你思考,奪去你的權力,讓你舉止文雅,思想枯竭。”尼科爾在鏡象認識發(fā)生之后把握了自己的性狀,選擇了湯米。誠如赫西俄德所言“自己想過一切的在人中最高”,尼科爾在治療過程中為自我拯救關心自我,認識自我,是符合人自然本性的倫理需求。
2 自我超越與關心他人
郎吉努斯認為:“崇高是偉大靈魂的反映?!碧幱诎蕴氐摹盎脑睍r代的菲氏的偉大道德準則:“發(fā)奮勤勉、艱苦磨煉、恪守職責和人格成熟?!狈拼慕芾聦⑺牡赖玛P懷由小說人物來表現(xiàn)。主人公迪克表現(xiàn)出自我成長中的美好愿望,再到自我道德的超越。首先,當他才二十六歲時,已經(jīng)“成為一個十分寶貴的人才,受到了大力培養(yǎng)”。“幸運的迪克”期望著“做一個出色的心理學家”。如果沒有與尼科爾相遇,他可能變得極為偉大。當后者作為一名瘋顛病人連續(xù)給他五十封信時,他所有的回信都讓尼科爾的主治醫(yī)生弗郎茨閱讀過,為的是讓后者檢查尼科爾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出于理性道德的考慮,甚至為了讓尼科爾的瘋顛通過“正移情”得到治療,他依舊允諾了“浮士德”式的責任與瘋顛的她結婚從而照顧她。從道德德性來說,作為牧師的父親讓他相信:“世上沒有什么東西比良知、榮譽、禮貌和勇氣更可貴。”在成年后他踐行了“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做一個勇敢的人和一個聰明的人”。尼科爾則多得了迪克的這種自我超越而幸福過:“因為有了他,整個這段時間我從沒有經(jīng)受過一時半刻的痛苦,他總是盡力讓我不受傷害”。
基督教教誨人們要愛鄰人,救贖他人也是關心自我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當阿貝·諾思置一個黑人死于羅絲瑪麗的房間時,如果處理不當必將她牽涉進極為不利之境。迪克憑借對眾人的“清掃沙礫”的基督徒般的個人感染力,為羅絲瑪麗免去一劫,也將阿貝拉出這場混亂。在感情糾紛中,迪克也經(jīng)歷了尼科爾的瘋顛、死亡體驗。正如??滤裕骸罢窃趯λ劳龅母兄校瑐€人逃脫了單調而平均化的生命,實現(xiàn)了自我發(fā)現(xiàn)?!辈继m特則指出:“經(jīng)過批判或排除了錯誤之后選擇的行為是‘合理欲望’”。對羅絲瑪麗的愛是他對純潔愛情的追求,也應當是一種合理欲求的行為。在前妻尼科爾與湯米結合的絕望之時,迪克也將污辱過他的瑪麗和卡羅琳贖出牢獄。讓人想起他基督式的揮手告別時那份“愛人如己”的超然。
至此,作品主人公在嬗變的道德中體現(xiàn)了作為倫理主體的雙重性格。正如文學倫理批評學者所指出:“在人類文化時代,質疑、思索、揭示并認識人自身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人類共有的價值取向——促進以人類為核心的和諧相處——變成了新的倫理批評標準”。毋庸質疑,菲茨杰拉德訴諸筆端的行動已然預示了:“人們需要構筑新的道德體系,建立新的價值觀念以便獲得真正的自由和美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