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色彩搭配是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和界面布局、制作技術同等重要的要素,色彩運用得當,就可以很快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使學習者進入學習角色。
關鍵詞 色彩心理 多媒體課件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色彩心理概述
色彩心理是指客觀色彩世界引起的主觀心理反應。
(1)色彩的冷與暖:由于傾向紅、橙、黃等色彩常使人聯(lián)想太陽、火焰等而產生溫暖感,即稱為暖色;藍、綠、紫等色彩使人聯(lián)想到大海、黑夜、草地而產生寒冷感即稱為冷色。
(2)色彩的興奮與沉靜:它與色相、明度有關,紅、黃色使人興奮且刺激性較強;藍、綠色給人以沉靜之感。中明度鮮艷色可以給人帶來興奮感,中暗度混濁色富有沉靜感。
(3)色彩的活潑與憂郁:它與色相、純度、明度有關,暖色和純度、明度較高的色,如淡黃、粉紅、淺綠給人以活潑之感;冷色和純度、明度較低的色,如土黃、墨綠、灰藍有憂郁之感。
(4)色彩的華麗與樸素:它與色相、純度、明度有關,暖色和明度較高的純色,如黃、橙紅給人以華麗感;冷色和明度、純度較低的色,如赭褐、黑藍具有樸素感。
(5)色彩的輕與重:它與明度有直接關系,明度較高的色,如淡黃、天藍有輕飄感,明度較低的色,如深藍、深紫、黑灰給人以沉重感。
2 色彩在多媒體課件中的作用
2.1 突出主題,引起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選擇和集中,即人們面對各種刺激時,只選擇其中某些刺激發(fā)生反應,并使自己的心理活動長久停留在被選刺激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先將需要注意的刺激從其他刺激物中分化出來,才能進入其他學習階段。
多媒體課件中不同的內容需要不同的色彩來表現(xiàn)。利用不同色彩自身的表現(xiàn)力、情感效應以及審美心理感受,可以使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與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色彩的內在力量來烘托主題,突出主題,引起注意。
2.2 劃分視覺區(qū)域,利于信息編碼
多媒體課件中利用不同色彩進行視覺區(qū)域劃分,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常用手法。利用色彩分布,可以將不同類型的信息分類排布,并利用各種色彩帶給人們的不同心理效果,很好地區(qū)分主次順序,從而形成有序視覺流程,這種順序性反映了知識的相互關系,有助于學習者對信息編碼。
2.3 增強藝術性
色彩是視覺信息傳達的方式,又是藝術設計的語言。以色彩的科學知識為基礎,進而從美學的角度去探討色彩設計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大大增強多媒體課件設計作品的藝術性。
3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中的色彩設計
在多媒體課件色彩搭配中應該做到:(1)色彩的選配能引起學習者愉快的心理以此增加學習興趣,不能讓學習者感到壓抑、沉悶;(2)色彩選用不要數量繁雜,這樣會分散學習者注意力;(3)文字內容與背景色要能良好區(qū)分,避免學習者產生視覺疲勞。具體做法如下:
3.1 依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確定課件的色彩基調
色彩的基調是指畫面色彩的基本色調,即主要色彩的傾向,也就是給人總的色彩印象。色彩的基調對塑造形象、表現(xiàn)主題、引發(fā)意境有重要作用。色彩的基調最終歸結為冷、暖兩色調,以紅、橙、黃等暖色為主的畫面稱為暖色調。暖色調有助于強化熱烈、興奮、歡快、活潑等效果。 各種藍色、如純藍、紫藍、青藍等色為主的畫面稱為冷色調。冷色調有助于強化寒冷、恬靜、安寧、深沉等效果。
多媒體課件中的色彩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來搭配使用,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教學的重點,有利于學生學習。如說明文應選用中性色調;描寫景物的作品用色就應以清新的色調較為適宜;而在講授植物時宜采用綠色基調。通常課件色彩基調不可隨意變化,要保持基調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不同年齡階段教學對象也有其顏色喜好,幼兒階段的兒童喜歡的顏色排行前四名的順序分別為紅、黃、藍、綠等純色色彩;小學階段兒童喜歡的顏色和順序改為喜歡藍、紅、綠、黑等純色色彩;中學生階段的學生大多喜歡紅、黃、藍、綠等純色色彩和淡綠、粉紅、淡紫、淺藍、淺黃等淺色色彩;成年人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第二種是紅色,第三種是綠色。由于成年人的思維和心理發(fā)展已經成熟,自制力強和注意力的集中時間相對較長,所以針對這一教學對象,在制作課件時顏色的選擇在符合教學內容的同時建議多采用冷色調(如藍色)和中性色,這樣易于學生長時間學習和思考。
3.2 色彩搭配注重多樣和統(tǒng)一
多樣是指多媒體課件需要將不同的色彩進行組合、搭配來構成美麗的頁面,渲染氣氛,表達主題。搭配時色彩的數量不要超過三種,色彩數量過多會使課件界面繁亂,延長了學習者對刺激做出反應的時間,引起視覺疲勞,分散注意。
統(tǒng)一是指色彩搭配和諧、均衡,可采用以色相為中心來配色。以色相為基礎的配色是以色相環(huán)為基礎進行思考的,用色相環(huán)上類似的顏色進行配色,可以得到穩(wěn)靜而統(tǒng)一的感覺。用距離遠的顏色進行配色,可以達到一定的對比效果。
3.3 主、輔分明,對比適中
(1)色相對比。色相環(huán)上任何兩種顏色或多種顏色并置在一起時,在比較中呈現(xiàn)色相的差異,從而形成的對比現(xiàn)象,稱之為色相對比。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依據色相環(huán)一般常用相似色進行對比,以獲得悅目、柔和的藝術效果。如果應用對比強烈的色彩,比如紅與黃,或黃綠與紅,或紅與藍綠相襯,容易造成對比過度,和諧不足,學習者長時間觀看容易引起視覺疲勞。
(2)明度對比。明度對比即色彩的深淺對比,色彩的深淺關系就是素描關系。顏色與顏色之間的差別從深到淺來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藍、青紫、墨綠、黑棕、翠綠、深紅、大紅、赭、草綠、鈷藍、朱、桔黃、土黃、中黃、檸檬黃、白。根據色彩的明度變化,可以形成各種等級,大致可分成高明度色,中明度色和低明度色三類。不同等級的明度,可以產生不同類別的色調,即亮調、暗調、中間調。色調效果受明度對比因素影響。為取得畫面的均衡,就不能將明度強的弱的色彩集中到畫面的某一邊或某一部位,需要經過色調的交替,使畫面通過對照、呼應的方法達到均衡、統(tǒng)一的效果。
綜上,我們在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既要注重課件的教育性、科學性、技術性,又要重視它的藝術性,盡可能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長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術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黃國松.色彩設計學.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
[3] 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tǒng)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