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要靠設計,設計的發(fā)展依賴于設計教育,設計教育問題越來越成為當代設計發(fā)展的主要問題。文章主要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出發(fā),注重論述"/>
>摘要:
經(jīng)濟的發(fā)展要靠設計,設計的發(fā)展依賴于設計教育,設計教育問題越來越成為當代設計發(fā)展的主要問題。文章主要從人本主義的角度出發(fā),注重論述技術時代的中國設計教育、設計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以及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力圖將人本主義視角下的中國當代設計教育中的問題呈現(xiàn)出來,供人們思考。
關鍵詞:中國設計教育;技術與藝術;人文精神;個性
提到設計,人們會想到德國設計、法國設計、荷蘭設計等,總是缺乏對中國設計的印象。原因在于中國作為一個制造大國,并未形成自身明顯的設計風格,而是常常作為模仿別國設計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的頭腦中。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很大一部分要歸結(jié)于中國的設計教育。因此,要想使中國從制造大國走向設計大國,不得不對中國的設計教育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技術與藝術的爭論
由于設計的構成因素不同,因此,設計學科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將技術與藝術納入自己的懷抱,使二者融入設計的創(chuàng)制活動中?!笨梢姡O計不能脫離藝術和技術中的任何一方。同樣,設計教育也不能脫離技能訓練和藝術訓練。
在當代社會,技術起了支配性作用。技術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更何況技術有其明顯的實用性,因此技術在當代社會價值中也享有崇高地位。”面對經(jīng)濟的競爭壓力,現(xiàn)代社會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依賴技術,中國大學教育隨之更加注重技能的培訓。
“作為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一切藝術的作用都是不可取代的?!彼囆g教育不同于技術教育,后者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實用技能,側(cè)重于人的手或 身體的訓練;藝術教育“既不是片面的身體教育……也不是片面的智力和德行教育,而是身心合一的教育?!弊鳛樯硇暮弦坏慕逃?,藝術教育比其他任何教育都更加接近人本身,能夠更好的促進人的完善,“促成人成為獨立的、自由的與審美的人……最終成為真正的、有人性的人。”
在此強調(diào)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并非要否定技術教育,而是在設計教育中,將技術與藝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平等對待。二者互相彌補,使設計教育更加完善。
二、人文學科的重要性
人文課程主要包括設計美學、市場經(jīng)濟學、設計心理學、人機工學等與設計相關的,并涉及到“人”的理論課?!霸诩~曼的大學理想中,專業(yè)化是沒有生存空間的……人文學科不僅是大學的核心,而且就是大學本身。正是人文學科構成和塑造了紳士”。進入市場經(jīng)濟時代,設計教育逐漸偏重職業(yè)技術訓練,缺乏人文學科思想精神的熏陶,使學生成為了一個個缺乏文化底蘊的設計能手。這說明人文學科對人的塑造有著重要的影響,教育不能只教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人成為“人”。
各學科之間的對話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追求知識,如果沒有設置跨專業(yè)的課程,那么設計教育從一開始注定是失敗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且所費不多的舉措開始做起,建立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共同體是圍繞著一些寬廣的課題形成的,如人性、法的本質(zhì)、社會和語言等?!边@樣就使自然、人文和社會的課程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受到專業(yè)訓練之余,了解自然和社會中存在的更深層次的問題,深入認識設計與自然的關系、設計與社會的關系和設計與人的關系,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得以提高,有利于真正意義的“中國設計”的產(chǎn)生。一個擁有人文精神的學生不僅會是一個全能的設計師,而且能夠成為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教學和學術問題,已成為一個涉及人本身的問題。
三、注重個性的培養(yǎng)
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不得不受到廣泛的重視,尤其是學生的學習自由。所有學科門類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不能受到學術方面的限制,這一問題的突出性尤其體現(xiàn)在設計專業(yè)中。給予學生很大的自由空間,有利于他們自由創(chuàng)作和思考,能夠培養(yǎng)出眾多有自己設計風格的學生,即有個性的學生。
中國的設計教育與其他學科的授課方式相差無幾,即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方式。這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教師的限制,傾向于一個相同的模式——老師的思維模式。從而使學生們失去了自由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培養(yǎng)出了一群模仿能力很強,但幾乎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限制了他們的個性。例如老師讓學生畫一只雞,中國學生畫了一只兩條腿的雞,老師說他觀察仔細;一個外國學生畫了一只四條腿的雞,老師問他為什么,他說麥當勞的雞腿好吃,所以畫了四條腿,老師說他想象力豐富。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反映出了兩個國家教育觀念的不同,一個注重技能訓練,一個注重自我表現(xiàn)。這說明中國的設計教育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審美個性的培養(yǎng)。
“把學生當成一個能自我尊重、自我激勵的人,要讓學生自由地決定,不要強迫他們服從,不要扼殺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在設計教學中,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并建立寬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發(fā)展自身的思維,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結(jié)語
針對當代中國設計教育中“人”的缺失問題,應當將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理念灌輸其中。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能夠塑造出一群有個性的學生,平等使教育中的技術與藝術相互制衡,博愛能夠讓學生接受不同學科領域的熏陶。如果剝奪了學生自由的權利,只憑單純的技術訓練,缺乏豐富的人文課程,就不可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西方國家如德國的設計教育就是以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為主導的,他們的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設計教育和設計產(chǎn)品往往能夠位于世界領先水平。因此,中國的設計教育有待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完善。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參考文獻】
[1]李萬軍.當代設計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72頁
[2]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fā)展策略研究課題組.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0.第18頁,第114頁
[3][美]阿瑟·艾夫蘭.西方藝術教育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第343頁
[4]彭富春.哲學美學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第312頁
[5]張賢根.藝術、審美與設計研究[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8,11.第190頁
[6][美]弗蘭克·H·T·羅德斯.創(chuàng)造未來:美國大學的作用[M].王曉陽、藍勁松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