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整個話題以談論中國古文化為主,重點介紹了中國的古代建筑、象棋、茶文化和四大發(fā)明。本部分通過簡和康康帶領(lǐng)蘇珊娜參觀紫禁城展開話題,從參觀古建筑、追尋歷史,了解更多的中國的文化歷史,進行語言交際活動,主要語法是并列連詞either...or、both...and及主謂一致的用法。
二、學生分析:初中生的各種基本智力因素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使他們能更輕松、更快捷、更有效地完成各種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并掌握本節(jié)新單詞及短語;學習并列連詞either...or、 both...and的用法;了解中國歷史文化。
2.過程與方法:利用多媒體、錄音機及彩色圖片,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采用互動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關(guān)于紫金城及中國華表的知識,了解中國的古建筑及龍文化,追尋歷史,更深刻地了解祖國歷史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四、教學過程:
第一步:復習
1.檢查作業(yè),復習定語從句;出示圖片,導入生詞。
(設計意圖:檢查已學過的內(nèi)容,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練習情況。)
2.出示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圖片,讓學生欣賞雄偉的天安門城樓。(板書,并要求學生理解grand。)
3.出示雕刻著龍紋的石欄桿圖片。(板書,并要求學生理解carve;掌握tail。)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對單詞有形象的認識,進一步熟悉新單詞,從而達到快速學習和記憶的目的。)
第二步:呈現(xiàn)
學習1a,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建筑——故宮。
1.聽1a的錄音,同時把教學掛圖——故宮圖掛在黑板上。
2.讀1a,讓學生找出疑難點,開展小組活動,探究釋疑。(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設置自然過渡到新課的學習,在進行聽力訓練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新單詞,這樣有利于對新知識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步:鞏固
鞏固1a,完成1b。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表演、討論有關(guān)龍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將全班學生分成三組,操練1a。
2.讓學生先準備一分鐘,然后三人一組分角色朗讀,再請兩組同學上臺表演。
3.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在中國歷史中,有許許多多關(guān)于龍的戲劇、音樂、繪畫和諺語等,播放《葉公好龍》的動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動畫結(jié)束后,師生問答。)
4.完成練習1b,五人一組討論有關(guān)龍的話題,然后每組選一人向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他們體驗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愉悅,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第四步:練習
學習2a,完成2b。通過聽錄音、回答問題、分角色表演對話及復述故事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技能,增強民族自豪感。
1.播放一段故宮的錄像,讓學生欣賞雄偉、宏大的故宮,為呈現(xiàn)2a內(nèi)容作鋪墊。錄像結(jié)束后,師生問答。
(板書講解并舉例,提醒學生注意主謂一致。)
2.播放2a錄音兩遍,要求學生回答2b的1、2、3問題,然后核對答案。
3.分角色表演2a對話并復述“華表”的故事,完成2b的4題。
(設計意圖:為學生搭建使用英語、展示所學知識的平臺,提高他們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第五步:綜合探究活動
讓學生結(jié)合日常生活的經(jīng)歷,談談當?shù)氐墓沤ㄖ?,完?c。
1.總結(jié)歸納本課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思考。
2.三分鐘后,選幾位學生向全班匯報一下。
(設計意圖:介紹學生熟悉的事物,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提高學生對語言實用性的認識。)
3.作業(yè):
(1)Collect some sayings, songs and stories related to dragons.
(2)Write a passage about something special in your hometown.
(設計意圖:了解中國的龍文化,追尋歷史,更深刻地了解祖國歷史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