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對話分為“真對話”與“假對話”,對我們認識語文教學中的對話無疑是有幫助的?,F(xiàn)在,許多教師也正在語文教學中嘗試對話,在對話之時,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教學中的假對話。
一、語文教學中假對話的表現(xiàn)
1.掩蓋真實意圖的對話
由于種種原因,教師或學生會在教學對話中掩蓋自己真實的意圖,使對話成為形式上的對話,失去對話的真正意義。例如,在教學《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課時,教師問學生:“你們最崇拜誰?”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偶像,教師又問:“你們猜,老師最崇拜誰?”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最崇拜董存瑞?!苯傥宦犝n教師發(fā)出了一陣笑聲。在上述教例中,教師要說出的答案其實是一個隱瞞了真實意圖的答案,這種假對話導致的是教師與學生真實自我的消失。
2.游離主題的對話
游離主題的對話有主觀游離與客觀游離兩種情況。主觀游離是指在明明知道這樣做的效果的情況下,還繼續(xù)進行貌似真實的對話。客觀游離則是在不明不白的情況下,談著談著游離了主題。例如,教師教魯迅的《論雷峰塔的倒掉》時,學生問:“魯迅先生花那么多筆墨講吃螃蟹的事情,有這個必要嗎?”教師接過話來說:“好,這堂課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于是,學生爭來爭去,一堂課很快就過去了。這樣的教學對話不僅沒有抓住教學主題,而且完全背離了教學主題,造成了課堂教學資源的浪費。
3.不具實質的對話
不具實質的對話在一些常識上繞來繞去,只具有問答的形式,根本不解決問題。例如,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劉胡蘭》一文時,與學生進行了一段對話。師問:“這篇文章是寫誰的?”“是寫劉胡蘭的?!睅焼枺骸澳阍趺粗赖模俊薄邦}目就是劉胡蘭?!睅焼枺骸斑@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1947年1月4日?!睅焼枺骸澳阍趺粗??”“課文第一句就是這么寫的?!睅焼枺骸斑@個云周西村在什么地方?”有學生答在陜北,有學生答在延安。師說:“云周西村是在革命根據(jù)地。”這個教學案例中的對話只具有對話之形式,而無對話之實質,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是假對話。這樣的對話是對學生不負責,是對學生生命的浪費。
4.獨白式對話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教師早已有預定的答案,卻要以對話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用自己的“標準答案”否定了全體學生的答案,并要求學生接受他的答案。例如,教師在講《向沙漠進軍》時,問作者竺可楨寫這篇文章為了什么?學生說是為了改造農田,教師認為“不全面”,另一學生說是為了加強環(huán)保,教師認為“太時髦”……最后,教師給定的答案是“為人民服務”。造成這種獨白式對話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權威的存在,教師仍然支配著課堂。
5.互不碰撞的對話
表面上對話雙方有來有往,辯論得很激烈,但實際上卻是互不理睬,雙方只堅持自己的立場,只想說服對方,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而不試圖理解對方。比如,在評價愚公時,甲:“我認為愚公是智慧的?!币遥骸拔艺J為愚公是愚蠢的?!奔祝骸安?,你聽我說,愚公是智慧的?!币遥骸艾F(xiàn)在你聽我說,愚公是愚蠢的?!奔祝骸坝薰闹腔郾憩F(xiàn)在三個方面……”乙:“愚公的愚蠢也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這不是一種對話,這樣的辯論最后變成了雙方交替進行的自言自語,變成了對自己觀點的堅守與捍衛(wèi)。
二、避免教學中出現(xiàn)假對話的措施
1.警惕并學會識破“對話陷阱”
對話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同時要進行反思,如果通過實踐反思發(fā)現(xiàn)假對話的存在,應該及時加以改正。由于種種原因,對話有時會出現(xiàn)“話里的話”、“話外之音”等,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非善意的,要警惕非善意的,防止假對話。
2.及時規(guī)勸對方回歸對話主題
如果對方主動游離主題,應及時提醒對方回到對話主題上來,而不要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如果對方經常不自覺地游離主題,更是需要自覺的一方不斷幫助對話進入主題。在這一點上,學生的討論較容易游離主題,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防止假對話。
3.對話者自覺遵守對話規(guī)則
真對話本身就是一種約束,一種規(guī)則。它要求對話者之間能夠相互尊重,共同致力于主題的探討。不遵守對話本身所具備的這種自我約束的規(guī)則,是對對話的一種挑戰(zhàn),容易造成假對話的出現(xiàn)。如果有人破壞對話規(guī)則,那么對話的有效性與深度就會出現(xiàn)問題。比如,為了各自利益而保留自己的部分意見,那么,對話的深度可能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對話者之間應該自覺遵守對話規(guī)則。
4.選擇富有價值的話題
對話總圍繞一定的話題展開,這個話題可能是一對矛盾、一種現(xiàn)象、一個問題等等。富有價值的話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還可以由師生共同確定。這樣的話題應該是關鍵性的、有深度的、有探討價值的、或者是能夠影響全局的。
5.教師要提高對話素養(yǎng)
教師的對話能力與對話水平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對話的水平與質量。教師在課堂教學對話中應該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對話氛圍,真誠地投入到與學生的對話中去。課堂教學對話的深度與價值往往取決于教師的組織、引導、發(fā)問等活動。所以,教師應不斷加強駕馭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對話水平。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或者學生都可能導致假對話的出現(xiàn)。作為教師,應該努力防止自己引發(fā)假對話,用一顆真誠的心進行教學,這是教師應有的職業(yè)道德。對學生在對話中游離主題等情況,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提醒學生。教師也可對學生講一些防止假對話的知識,教學生成為真正的對話者。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