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國際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其他領域不同,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的沖突不僅說明了以歐盟為代表的“舊世界”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新世界”之間的各國地理標志矛盾,更說明了此領域矛盾的復雜性及其背后深刻的經濟利益關系。各種國際條約、協(xié)定所建立的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體系體現(xiàn)出各國家之間的妥協(xié)和力量制衡,而未能提供一個公允平等的地理標志保護的國際環(huán)境。
關鍵詞:地理標志 TRIPS協(xié)定
中圖分類號:D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4(b)-0254-03
1 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沖突的表現(xiàn)形式
1.1 保護的標準不同
地理標志是一個自然因素與人文因素長期融合的產物,由于各國的歷史發(fā)展、產業(yè)結構、法律制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因此各國采用了不同的保護方式,適用了不同的保護標準。比如歐盟和美國就在這方面有較大的不同,其具體表現(xiàn)有:
(1)對第三國申請地理標志注冊的條件不同。
歐盟的2081/92號條例第12.1條對第三國向歐盟成員國申請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的保護問題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如果適用于第三國的農產品和食品,則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第三國能夠提供與歐盟成員國相同或同等保護水平的保證;其次,第三國有類似于本條例所規(guī)定的地理標志管理、監(jiān)控制度和相關權利救濟制度;最后,第三國能夠為來源于歐盟的相關農產品或食品提供相當于歐盟現(xiàn)有的保護。而美國由于適用的是地理標志商標法保護模式即以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的形式加以保護,因此,美國對第三國申請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的注冊并沒有歐盟的2081/92號條例所規(guī)定的種種要求。根據(jù)美國的商標法,如果要將一個地理名稱申請注冊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只需要提供與來源地之間存在特殊聯(lián)系的證明或說明即可,并且作為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的地理標志也不要求具有顯著性或第二含義。
(2)對第三國申請地理標志注冊的程序不同。
歐盟的2081/92號條例則作出了同歐盟成員國申請程序相似的規(guī)定,但是還規(guī)定了一個前提條件:如果第三國向歐盟成員國申請注冊農產品和食品地理標志,歐洲委員會則應當根據(jù)該第三國的申請確認該國是否符合對等條件并提供了同等的保證。如果符合對等條件,第三國地理標志可以在歐盟申請注冊,否則,歐洲委員會不予審查。對于申請程序歐盟的2081/92號條例是這樣規(guī)定的:首先,第三國的有關私權主體如行業(yè)協(xié)會、自然人或法人等等應當間接向該產品所標識的地理標志來源地的第三國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而不能直接向歐洲委員提出申請;其次,第三國主管部門如果認為申請符合歐盟2081/92號條例要求的,則將注冊申請轉交給歐洲委員會,并將歐盟2081/92號條例所要求第三國附送的其他材料一并附送;最后,歐洲委員會應在6個月內對申請進行形式審查,任何具有合法利益的相關權利人都可以在申請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異議,審查后如果認為應當予以保護的,在歐洲共同體官方公報上予以公告;否則不予公告。
1.2 保護模式不同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地理標志的作用同益顯現(xiàn)出來,國際條約對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日益完善,各國對本國地理標志的立法保護也不斷加強,雖然各國對地理標志的保護模式各有特色,但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保護模式:專門立法保護模式、商標法保護模式、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模式。
(1)專門立法保護模式。
地理標志專門立法保護模式是指立法部門通過有關地理標志保護的專門法律對地理標志進行全面保護。
這種保護模式主要適用于地理標志資源豐富的國家,尤其適用于某種或某類產品(如酒類產品),代表性國家為法國。其特點概括起來主要包括:第一、制定了專門的地理標志保護法;第二、設置了專門機構對地理標志相關事務進行管理;第三、對地理標志實行永久保護;第四、對特殊商品制定例外規(guī)則??梢姡乩順酥緦iT立法保護模式充分地體現(xiàn)了地理標志自身的獨特性,使地理標志的適用與產品的來源地緊密相聯(lián),進而體現(xiàn)出該產品的特定品質;采用這種保護模式,通過設立專門機構來管理地理標志的申請、注冊、維護、注銷體現(xiàn)出了更強的程序性與規(guī)范圍性。
(2)商標法保護模式。
所謂商標法保護模式,就是指允許將地理標志當作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來進行注冊從而加以保護,將其納入到商標法保護體系中的一種立法模式。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采用的就是這種保護模式,如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
該種保護模式的保護方式主要有三種(1)通過注冊集體商標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如德國在其商標法第97至99條中規(guī)定,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保護,該法第99條規(guī)定:“不受第8條第2款第2項所述規(guī)定影響的,在商業(yè)中可以標明商品或服務地理來源的標志或標記,可以構成集體商標?!?2)通過注冊證明商標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3)通過選擇注冊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的方式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選擇權歸當事人所有。如美國商標法第4條規(guī)定:“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包括原產地標記應根據(jù)本法由對申請注冊的商標的合法權利人選擇?!緱l有關申請和程序的規(guī)定只要切實可行,應與有關商標注冊的規(guī)定一致?!?/p>
(3)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模式。
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模式,就是指針對非權利人各種違反誠實信用和商業(yè)習慣的不正當競爭手段牟取利益、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的一種保護模式。但采用這種保護模式的國家一般是國內地理標志資源較少的國家。
該模式一般是以具體個案中法院的判例形式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以防止或懲罰生產商或經銷商未經授權而使用他人地理標志侵害消費者的行為。許多大陸法系國家往往采用的就是這種保護模式。但在這些國家,立法者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防止壟斷的形成。因此,采用這種保護模式其立法追求簡潔,包容性比較強。
1.3 保護范圍不同
地理標志是一個地區(qū)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是各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法律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各國對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也同樣各有不同。
(1)對地理標志概念的理解不同。
根據(jù)TRIPS協(xié)定第22條第1款的規(guī)定:“就本協(xié)定而言,地理標志指識別貨物來源于一成員國領土或者該領土范圍內的某個區(qū)域或者地方的標志,而且該貨物的特定質量、聲譽或者其他特征從根本上說歸因于其地理來源?!钡?,對于地理標志這個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國家在其國內法上卻給出了不同理解和涵義。
因此,從對地理標志這個術語的理解不難看出,不同國家對于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是不相同的。對于歐盟國家出于對地理標志保護的必要性和本地區(qū)的利益出發(fā),往往要求其他國家能夠提供同他們同等水平的保護。但是,美國等移民國家為了打破歐盟國家的經濟壁壘,發(fā)展新興產業(yè),提高本國經濟產品的圖際競爭力,則往往不愿意對相關地理標志進來保護以限制相關產品的出口。他們之間產生沖突也就不言而喻了。
(2)對農產品的保護范圍不同。
我國雖然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但是我國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還遠遠不夠。由于我國采用的是商標保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并行使用的混合保護模式,所以農業(yè)部實施的管理辦法中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對象只是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工商總局保護的一部分,源于農業(yè)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yè)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主要為天然農產品。在這點上,我國對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遠遠不及歐盟等國。
在歐盟國家,不僅明確規(guī)定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受保護范圍,還詳細規(guī)定了受保護的類型。一方面在農產品保護范圍上,根據(jù)歐盟有關條例的規(guī)定,受保護的農產品分為可食用的和不可食用的;可食用的農產品即提供給人們消費的農產品,主要指肉類,不可食用的農產品則主要包括干草、香油精、軟木、胭脂紅、花卉和裝飾植物、羊毛、柳條制品等等。
可見,我國與歐盟在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上還是存在很大差距,這必然造成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與歐盟農產品地理標志在國際保護方面的沖突。
2 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沖突的原因分析
各國對地理標志保護所采用的標準不同、保護模式不同以及保護范圍不同,使得各國在經濟貿易中的摩擦越來越多,各種沖突和矛盾屢見不鮮。雖然TRIPS協(xié)定的出現(xiàn),極大地促進了地理標志國際保護的進程,對地理標志國際保護制度的發(fā)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揭開了地理標志國際保護的新篇章,但是從TRIPS協(xié)定中對自主選擇履行方式的原則性規(guī)定、對協(xié)定的遵守原則和最低標準的制約等條款,我們不難看出目前TRIPS協(xié)定對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還缺乏較大的強制力和執(zhí)行力,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昵?本人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2.1 經濟利益平衡
每一種法律權利都體現(xiàn)了法對某一社會生產關系的能動性,體現(xiàn)了法對某種社會價值取向的認同而地理標志所帶來的巨大附加價值和經濟利益,驅使著各國為了維護本國利益,在各種地理標志國際淡判進程中,互不讓步使得談判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滿意的結果。這種經濟利益的博弈還形成了一個有趣的局面,即以歐盟為代表的“舊世界”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新世界”相互對立。因此,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沖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國對各自經濟利益的追求不同。
(1)歐盟的經濟利益。
歐盟擁有豐富的地理標志資源,這些地理標志不但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高信譽,而且能給生產者帶來高額的利潤回報。并對歐盟的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歐盟多年來為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體系的建立與運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包括地理標志注冊體系的建立以及各個地理標志監(jiān)管機構的設立與運行的投入。歐盟希望通過地理標志產品全球戰(zhàn)略的推行,取得高額的利潤回報。
(2)美國的經濟利益。
與地理標志給歐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的情況相比較,美國的情況卻大為不同。與美國龐大的商標數(shù)目相比,美國地理標志的數(shù)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點與美國采用商標法保護模式是有必然聯(lián)系的。再者,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進口國,美國的GDP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國際貿易,由此而來的經濟損失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為了保護美國本國的生產商和出口商的利益,美國決不會輕易放棄自由使用這些通用名稱的權利從而去提高同類產品地理標志的保護水平。
2.2 法律傳統(tǒng)不同
各國必然從本國的法律文化、法律傳統(tǒng)以及法律意識出發(fā),制定國際規(guī)則的,實現(xiàn)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歐盟與美國的國內法極不相同。此種差異性必然反映在WTO談判立場上以及其所締結國際條約中,因此歐盟和美國都致力于擴大本國法律機制的影響力,爭取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有法律資源,并且期望在履行國際義務時能以最小的幅度調整國內法。而這些都往往是由于他們屬于不同的法律體系,有著不同的法律傳統(tǒng)和價值取向所導致的。
2.3 歷史文化不同
如前文所述,地理標志是一個國家或特定地區(qū)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各國由于歷史發(fā)展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對地理標志的保護標準、范圍以及方式都各有差異,在歐洲國家大都有幾千年相互融合的民族文化發(fā)展史,其間積累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地理標志對其各國市場份額的占有和經濟利益的實現(xiàn)有著重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大多數(shù)歐洲國家對地理標志的相關保護都十分的關注。
3 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沖突的協(xié)調
隨著國際貿易日趨頻繁,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明朗,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價值逐漸彰顯出來;加之地理標志所帶來的巨大的附加經濟價值和對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所帶來的重大推動作用,這些因素必然使得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沖突問題和侵權現(xiàn)象越來越多。因此,對地理標志的國內保護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維護國際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認識到需要在國際層面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發(fā)展與合作,以促進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以下僅就上文所述的沖突問題對地理標志國際保護的發(fā)展與協(xié)調提出一點點建議。
3.1 地理標志國際保護的協(xié)調途徑
由于TRIPS協(xié)定的達成極大地促進了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進程,對地理標志保護發(fā)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被認為是目前地理標志國際保護制度方面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公約。該協(xié)定不僅對地理標志的定義、最低保護標準作出了確切的規(guī)定,而且還規(guī)定了地理標志“一般保護”和“特殊保護”以及五種例外情況。并為了平衡因實行一般保護和特殊保護所帶來的利益上的不同,也為了TRIPS協(xié)定能被各方所接受,TRIPS協(xié)定第24條對地理標志的保護作出了五種例外規(guī)定??梢?,TRIPS協(xié)定也是其成員國各方經濟利益平衡、妥協(xié)與讓步的結果,但在地理標志保護層次上帶有嚴重的歧視性色彩,因此該協(xié)定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
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地理標志保護開始由國內保護轉向國際協(xié)調的方向。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已經成為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體系中最重要的立法者和執(zhí)行者,它們的出現(xiàn)極大地推動了地理標志國際保護的發(fā)展進程,并影響著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其中WIPO和WTO是目前在地理標志國際領域最有影響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因此,對WIPO和WTO的完善,將有利于地理標志國際沖突的協(xié)調與解決。在此,本人認為應從爭端解決機制這一方面來對兩大國際組織進行完善。同時給所有與地理標志保護有關的國際公約、條約、組織,都應當組成一個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整體。從而方便地處理各種地理標志國際糾紛或爭端。鑒于TRIPS協(xié)定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的作用和影響力,在構建統(tǒng)一,協(xié)調的國際地理標志保護體系方面,應當以TRIPS協(xié)定為中心,充分發(fā)揮TRIPS爭端解決機制和WIPO爭端解決機制,使之相輔相成,同時充分合理地參考和借鑒其他爭端解決機制的做法。
3.2 地理標志國際保護的協(xié)調內容
(1)保護標準的協(xié)調。
從歐盟和美國對第三國申請注冊地理標志保護所要求的條件、程序等方面可以看出,各國對地理標志保護所適用的標準方面存在比較大的沖突。因此,如何協(xié)調這一問題,有學者建議可以通過建立多邊通知與注冊制度來協(xié)調這一問題。本人也比較贊成這種建議。因為地理標志多邊通知與注冊制度的建立,使各國更加便捷地開展地理標志的注冊和保護工作。關于該制度主要是法律效力問題與加入方式這兩個問題。
①該制度的法律效力問題。
法律效力決定著權力人的權利范圍、行使方式以及受約束的程度,因為法律效力問題也就成為了該制度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美國認為應當建立成為一個低廉有效的,不具有普遍強制力,類似于地理標志信息數(shù)據(jù)庫的多邊框架。該體系對各成員國只具有參考價值,不具有任何強制約束力,不應當要求各國承擔任何國際義務。但是歐盟的觀點卻與美國恰恰相反。建立一個具有強制約束力的酒類多邊通知和注冊體系,一直是歐盟國家長期迫切的要求和主張。對于已經獲得登記注冊的地理標志,歐盟要求各成員國(包括未加入該多邊機制的成員國)必須給予保護。隨后,從公告之日起18個月內,WTO成員國依據(jù)本國相關國內法有權對公告上的地理標志進行審查并有權提出異議。最后,如果異議成立因而產生爭議的話,利害關系方可以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此類爭議;如果沒有異議或異議不成立的話,WTO成員國向秘書處通告的地理標志將獲得注冊,各成員國則必須對已經獲得注冊的地理標志實施保護。
對于這一問題,本人認為:如果認同美國所建議的那樣,只是建立成為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數(shù)據(jù)庫,那么各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生產者的利益,完全可以將其置之不理,而不用背負任何國際責任,將對地理標志國際保護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但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認同歐盟的主張,將多邊通知和注冊體系的效力強加于所有的成員國,又并不符合法律的平等、自愿的基本原則。因此,應給予各國自主選擇的權利,如果其自愿加入,則該體系對其具有強制約束力,否則不會對其造成任何影響。同時,該體系的建立,不應給各成員國政府造成承重負擔,且應體現(xiàn)各成員國內法律保護范圍和保護水平的不同。
②該制度的加入方式問題。
對于是要求各成員國自愿加入還是強制加入的問題,歐盟與美國對于這一問題是有較大差異的,歐盟對于這問題實際上則鼓勵或強制要求其他成員國加入該制度,但美國則認為,應當由各國自己決定,不應當鼓勵或強迫他們加入,對于自愿加入的,應當以書面的形式告知WTO秘書處;而對于未加入的成員國,則不應當給其帶來任何歧視或增加義務,并且各成員國可以在任何時間參與或退出該多邊機制。
而本人認為,由于各國在地理標志保護各方面都存在差異與沖突,因此在選擇是否加入這一體系的問題上,都應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文化、法律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對加入方式這一問題,筆者還是比較贊成美國的觀點,應當給予各國自由選擇的權利,并同時保證不愿加入該體系的國家不會受到任何歧視或影響。
(2)保護模式的協(xié)調。
我們知道地理標志在各國是有所差異的,因此各國對地理標志保護的認識水平和保護要求的不同。并且,已經達成廣泛共識的TRIPS協(xié)定中只是規(guī)定了一個最低限度的保護標準,對于各國具體采用什么樣的保護模式則沒有明確地表述或要求。因此,各國采用什么樣的保護模式都是由其國內法來加以確定和適用的,這樣也就導致了地理標志保護國際沖突。正是如此,才需要我們對地理標志保護模式進行協(xié)調,對于這個問題本人建議各國應以專門立法的形式對地理標志進行保護,采用哪種保護模式,只要是符合本國經濟利益需求同時又有利于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模式就是最實用的模式。本人認為,在統(tǒng)一的國際體制下建立一個以專門法為保護形式的地理標志國際保護體系更具有意義和作用。
(3)保護范圍的協(xié)調。
首先,對于前面提到的酒類地理標志保護范圍方面的沖突,對于擴大TRIPS協(xié)定保護范圍,把對酒類產品地理標志的特殊保護延伸到其他一些地理標志產品上的這個問題。歐盟認為,這樣做既可以進一步防止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和侵權行為的出現(xiàn),保護生產者與經營者的利益,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公眾被誤導情況的發(fā)生。而美國則認為,這樣的提議實際是種區(qū)域保護主義,斬斷了新興工業(yè)進入未來國際市場的途徑。其后果只能減少競爭,產生壟斷,壟斷后的高價格又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利。
因此在擴大酒類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是有利有弊。因為TRIPS協(xié)議對地理標志實施的是差異性保護即對酒類產品采用特殊保護和對其他產品實行一般保護,很明顯將酒類地理標志保護范圍擴大到其他一些產品上能夠消除這種差異性,讓TRIPS協(xié)議的規(guī)定顯得更為公平、合理。其次,擴大酒類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可以提高這些產品的保護標準和水平,也可以協(xié)調、平衡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的優(yōu)劣勢地位。但是,以上歐盟的這個提議,對于采用商標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專門法以外模式保護地理標志國家無疑會帶來巨大沖擊,而且還會增加其管理方面的各種投入成本。至于該不該支持歐盟的提案擴大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原本就是各國認真考量自身利益之后所作的決定。
其次,對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問題,擴大其保護范圍,提高其保護水平和標準很明顯對我國和歐盟國家以及美國都是十分有利的,因而三者是有共同合作和協(xié)調沖突基礎的。之所以會產生農產品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沖突,是因為各國主要出口和進口的農產品種類不同,因此對其地理標志保護的側重點以及保護方式也就不同,如美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玉米和大豆的出口國,同時又是咖啡、可可以及天然橡膠的最大的進口國,因此美國出于自己本國利益的考慮當然希望其他國家對玉米和大豆的保護采用同其相同或相似的保護模式和水平,反之對于咖啡、可可以及天然橡膠等進口產品,美國則希望降低甚至不予其保護,而這種做法勢必不被其他國家所接受。本人建議可以借鑒酒類地理標志國際注冊和通告體系的經驗,吸取其公平、公正、合理的部分建立一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國際注冊及通告體系,以便加強和協(xié)調各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注冊與管理工作。對于該體系的成員國問題,本人認為不要求WTO所有成員國都參加,而只要求全球農產品輸出與進口的主要國家和集團參加即可。因為農產品國際主要是由這些國家和集團所占有,其保護沖突也主要發(fā)生在他們之間,并且如果強制要求那些出口和進口農產品較少或不進口和出口的國家加入,必然會加重這些國家的保護成本和管理成本,而給這些國家?guī)淼睦鎱s很少。
最后,對于其他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范圍以及地理標志概念的協(xié)調問題,本人認為,各國可以在公平合理地國際秩序下進行平等協(xié)商,在TRIPS協(xié)定下回合談判中爭取能夠達成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努力承擔TRIPS協(xié)定給予的各項成員義務。各國、各利益集團可以采用一定的策略,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讓步,以便取得其他國家和利益集團對自己所提議案的支持,成而形成一個互惠互利的局面。
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1]李祖明.地理標志的保護與管理.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
[2]董炳和.地理標志知識產權制度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3]田芙蓉.地理標志法律保護制度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4]鄭成思.WTO知識產權協(xié)議逐條講解.中國方正出版社,2001.
[5]王笑冰.論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張玉敏.論我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的制度選擇.知識產權出版,2005.
(二)論文類
[1]張碩.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標準問題研究.吉林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2]張淑雅.論地理標志立法的保護.重慶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
[3]周燕.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制度研究.“中國知網”,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
[4]趙欣.WIPO與WTO體制下知識產權爭端解決機制的比較,知識產權,2008(4).
[5]姚新超.“美歐對地理標志保護的爭議及其發(fā)展趨勢”,國際貿易,2009(2).
[6]吳彬,趙平.論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措施,華中農業(yè)大學(社會科學版),2009(2).
[7]王蓮峰.我國地理標志立法模式的選擇載法律適用,2003(7).
(三)期刊文獻
[1]張麗娜.海灣國家對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譯文,中華商標,2010(6).
[2]馮潔菡.國際組織與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法學評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