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國頒布《獻血法》以來,在無償獻血事業(yè)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發(fā)展,但是血荒問題也隨之產生,十多年前我國內地就已經發(fā)生血荒,近幾年來,血荒范圍不斷的在擴大加上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血荒”已經被眾人周知。各大新聞媒體網絡對于全國各地血液短缺的現象報道數不勝數,國家的衛(wèi)生部門也不否認的表示:血液的供應緊張情況在我國的局部地方仍然難以得到緩解,甚至在個別的地方“血荒”都成為常態(tài)。血荒這個嚴重的問題長期沒有在根本上得到解決,主要說明我國無償獻血的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關鍵詞:血荒;無償獻血;原因;對策
昆明、青島、南京……全國各大城市出現的血荒危機日益頻繁。最嚴重的要數昆明市,幾乎有關于輸血的手術都不得不被迫停止。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的,血管中不停流淌著的血液,卻成為了一種最為嚴重的稀缺而寶貴的資源,為什么會發(fā)生血荒?獻血和用血的背后,都存在有哪些問題呢?我們該如何改善“血荒”問題。本文就主要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簡單的說明,希望能夠引起有關單位對當前的血液管理機制體制進行系統的反思。
一、“血荒”問題出現的原因
產生血荒現象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采血和供血機構的采血量不能滿足相關醫(yī)療機構對于臨床用血的大量需求,這主要是由于供、需雙方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因此我們就要從這兩個方面著手分析血荒問題出現的原因。
1、采血供血機構方面的因素
(1)公眾對于無償獻血的意愿有所下降
受到“郭美美”事件的影響,尤其在經過了網絡以及新網各大媒體的廣泛宣傳與發(fā)酵,更加加重了公眾對于這種公益性事業(yè)的公益性的懷疑,這種懷疑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公眾對于無償獻血的意愿急劇下降。
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公眾對于無償獻血的工作都具有較強的抵觸情緒,這是血荒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2)對于無償獻血工作的宣傳力度不夠大
在《獻血法》頒布實施的這十多年間,公眾對于無償獻血的認識仍然還存在著比較大的誤區(qū),對于“無償獻血利人利己”的這種思想仍然沒有能夠真正的深入人心。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公眾主要擔心會因為獻血而感染疾病或傷害身體,還有一部分公眾對《獻血法》以及血液的使用政策還沒有了解。這就使得我國無償獻血的工作難上加難,無法對公眾產生應有的說服和說明的作用,這就會對我國無償獻血事業(yè)的發(fā)展造成長期性的制約。
(3)無償獻血者不力的隊伍建設
長久以來,很多獻血站的無償獻血者的來源均來自于大學生,獻血者的隊伍結構過于簡單,這種情形下,在學生放假階段容易導致季節(jié)性血荒的發(fā)生。除此之外,由于血站基本分布在一些大中小城市,但對于農村的覆蓋面積卻很有限,這就導致占據我國人口重要比重的廣大農民在無償獻血的隊伍中占有很小的比例,成為了獻血工作中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4)各級地方政府的相關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在一些地區(qū),政府對于無償獻血工作不夠重視,導致相關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缺乏針對性和計劃性,采血和供血機構所需要的各種人力、財力、物力都得不到應有的保證,《獻血法》的第七條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國家工作人員、現役軍人和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率先獻血,為樹立社會新風尚作表率”。但是仍然有很多地區(qū),國家的公務員在無償獻血的隊伍中占有很小的比例,這不僅僅沒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甚至有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5)對于血液的調度和調劑制度的缺乏
各個地區(qū)的血站都是按照地域的劃分各自管轄各自區(qū)域的獻血工作,除了有重大事件或是出現特殊情況以外,鮮有血液制品的地區(qū)性以及全國性的調度,并沒有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貫徹落實,這就導致基層血站的工作潛力沒有辦法發(fā)掘。
2、相關醫(yī)療機構方面的因素
(1)醫(yī)療機構內業(yè)務量的日益增加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yī)療保險機構的范圍也不斷的擴大,尤其是在新農合工作不斷的深入開展以來,我國醫(yī)療機構的業(yè)務量更是與日俱增。與此同時農村人口普遍用血多獻血卻很少,這就導致臨床的用血量呈現出了剛性的增長,這無疑是給采供血機構施加了更大的壓力。
(2)醫(yī)學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
隨著我國現代醫(yī)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醫(yī)療技術方面也隨之產生了新的變化,對手術禁區(qū)的不斷突破,臨床業(yè)務量的不斷攀升進一步促使臨床用血量的增加。
(3)一部分醫(yī)療機構不能對臨床用血進行合理的運用,一方面主要體現在對輸血的指征掌握的太寬;另一方面主要體現在薄弱的自體輸血工作上。
二、新時期改善“血荒”問題的應對策略
1、各級地方政府要切實的擔負起相關責任
各級地方政府要嚴格按照《獻血法》的有關規(guī)定正確的履行自己的職責,充分的發(fā)揮各項工作的統籌規(guī)劃和組織協調作用,制定出科學而有效的工作計劃和相關政策,使政策發(fā)揮出應有的導向和調節(jié)作用,從全局的角度出發(fā)對整體工作進行把握,從而有效的保證無償獻血工作的順利執(zhí)行。
2、要加強對無償獻血工作的宣傳力度
(1)建立起長效的機制
采供血機構要爭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相關政策支持,積極的將無償獻血相關知識作為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科普知識,組織學生進行血站的參觀活動,鼓勵學生做血站的志愿者和宣傳員,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奉獻精神和健康觀念。
(2)加強普及宣傳工作
采供血機構要廣泛的利用各種媒體傳播渠道將無償獻血進行強化和普及,消除民眾心中對于無償獻血的恐懼感,使民眾了解關于血液的使用,積極的投身到無償獻血的事業(yè)中來。
3、要加強對無償獻血者隊伍的建設
(1)大力建設位于農村的采血點,擴大血站在農村的覆蓋面積。
(2)積極的發(fā)揮志愿者的作用,爭取建立起一支人員素質高、血液質量高的獻血者隊伍。
(3)合理的加強對于用血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將合理用血的觀念貫徹落實到實際的工作當中。
(4)修訂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從而更好的保證無償獻血者進行再次獻血的積極性。
總結:
無償獻血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社會中的方方面面,又是一項民生工程,切實的關系到治病救人。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以及社會性和持續(x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對其進行長抓不松懈,才能從根本上有效的遏制“血荒”問題的發(fā)生,促進我國無償獻血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作者單位: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管理系)
參考文獻:
[1] BOBO.血荒背后的幾個為什么[J].中國科技獎勵,2010(12)
[2] 楊全明.破解“血荒”還得解決“血源”[J].健康必讀,2011(2)
[3] 周建秋.血荒產生原因初探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