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中,批評是每個教師都經常采用的一種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手段,然而,過分的批評往往會使師生關系“冰凍三尺”,以致學生自暴自棄,走向極端??梢姡u是一門科學和藝術,是要有一定技巧的。
一、正確對待學生的不足與失誤
(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對學生的教育,必須讓他感受到老師的真誠,他才能心悅誠服的接受。對于有缺點的學生,決不能一味的訓斥或是尖刻的挖苦,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那些有缺點犯錯誤的同學之前,心里即便有再大的火氣,也要壓住,記住一條原則,學生的人格和老師的人格是平等的。
八年級時,我們班有一男生,自由散漫,經常遲到,自習課說話,上課時有其他老師聽課還在說話。我找到他談話時,列舉了這些錯誤,我問他:“你的這些都是怎么回事呀?這些都說明了什么問題?”他低下頭說:“老師,是我的品質不好。”聽了他的話我很驚訝,但我感覺到這個孩子很真實,不遮掩自己的錯誤。我對他說:“你又錯了,老師從來就沒認為你品質不好,你的品質沒問題,是你的自制力太差了,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行為?!蔽业脑挍]說完,他就說:“老師我知道了,我一定會改?!蓖ㄟ^此番談話,從此以后,他真的像換了一個人,每次我在看他時,也是用鼓勵的目光,或者時常小表揚他?,F(xiàn)在他在紀律上表現(xiàn)很好,成績也突飛猛進。所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證。
(二)心平氣和,引導學生
中學生處于人生的青春期,做事易主觀、沖動,以致闖禍連連。教師在面對這些自以為已經是大人的孩子時,要心平氣和地直面學生的不足和失誤,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幫其改正錯誤,促其不斷進步。
二、批評要找準切入口
班主任批評學生時,即使自己說得非常正確,也常會遇到學生的頂撞與對抗,很多老師對此難以理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學生犯了錯誤后,他或多或少都可以為自己找點“正確”的理由,加上犯了過錯后,他的防范心理特別強,就像一座防范堅固的堡壘。教師如果不好好地尋找突破這個堡壘的薄弱點,學生當然聽不進你的正確批評。批評學生時,效果如何,并不單純地決定了教師講得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是否找準了“切入口”。切入口找準了,猶如庖丁解牛,得心應手,毫不費力。
那么,切入口應選在哪里呢?我認為:應選在學生最容易明白自己錯了的那一點上,這一點不在學生過錯的大小上,而在學生能不能立即“明白”自己錯了。只有讓學生自己明白了錯處,他才能減少戒心,消除抵觸情緒,靜下心來聽你的話,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時,教師才能循序漸進,做下一步的工作,才能不斷擴大戰(zhàn)果,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選擇合適的批評方法
1.對于有惰性、依賴心的學生,宜用觸動式批評法。即批評時措詞較尖銳,語調較激烈;但絕不能諷刺挖苦、肆意辱罵。
2.對于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宜用漸進式批評法。即批評時對錯誤不“和盤托出”,而是逐步傳達出批評信息,使對方逐步適應,逐步接受,這種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談崩。
3.對于盲從、自我覺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學生,宜用參照式批評法。即借助他人的經驗教訓,運用對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評的內容,使被批評者感受到客觀上的某種壓力,促其自我反省。
4.對于脾氣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動的學生,宜用商討式批評法。即以商討的方式,平心靜氣地使其在一種友好的氣氛中自然接受批評意見。
5.對于善于思考、性格內向、各方面比較成熟的學生宜用發(fā)問式批評法。即將批評的信息,以提問的方式傳遞他們,學生自然就會意識到,并加以注意。
四、批評過后多關注
批評,是一劑苦藥。這劑苦藥包容了教師多少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無奈心情。但這苦心并不一定能為學生體察到。怨恨、誤解、抵觸等消極情緒反而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關注情緒變化,防止過激行為。嚴厲批評后要安排其他同學關注其情緒變化情況,個別情緒不穩(wěn)定的同學可能會做出逃學、出走、破壞、報復、輕生等過激行為。
關注改正錯誤的情況,防止錯失良機。批評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錯誤,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
注意安撫技巧,消除感情隔膜。批評后必要時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向學生表明為什么要批評,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對確屬自己認定事實有誤或批評過火,要坦誠地表示歉意。但是,批評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學生解釋,也不要一邊解釋一邊否定先前的批評,否則,不但不利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會有損于教師自己威信的建立,危及今后的教育效果。
總之,批評應做到潤物無聲。在心與心愉悅和諧的感應中,學生醒悟了;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的思想升華了,學生的靈魂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