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效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課堂教學的效果,它不但是預期教學目標實現(xiàn)程度的綜合反映,而且是評價教學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和整個教學過程運作狀態(tài)是否良好的重要標志。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有限的45分鐘時間內講實效、要效率,主要因素是教師、學生和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和制約。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和發(fā)展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效率;45分鐘;成功
課堂是數學教學的營地,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內增效益,提質量?這個問題可謂“老生常談”,施教者們也眾說紛紜,至今還是沒有圓滿的答案,我從實踐體驗者的角度對45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有自己淺顯的幾點認識。
一、認真?zhèn)湔n,教學奠基
1.備教材,教法。熟話說 “要想鐵杵磨成針,必須功夫下的深”,因此要上一節(jié)有效率的數學課,就有必要在備課上下功夫。備課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在高瞻遠矚的前提下把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抓住重難點展開教學,加強教學的針對性,避免課堂的隨意性。2.備學生。《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備教材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要切實掌握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的情況。多思考如何選擇精煉的語言、準確的語氣、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設計有效的課堂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布置針對具體的課堂練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fā)展,也讓教學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使45分鐘的時間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二、珍惜時間,把握課堂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jié)課學生思維最佳的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合理的分配時間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師可根據不同數學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以確保在最佳時段內完成數學學習的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向進行,保證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收獲。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成功的新課導入,引發(fā)學生求知欲,喚醒學生好奇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人人都成為數學學習的真正主人。2.教學科學化,提高效率。數學教師要以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靈活機變的教學藝術,把握住數學課堂的發(fā)展趨勢,進展節(jié)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雙方有效配合的結果便是一個高效有序,熱情四射的數學課堂。另外數學課堂中的珍惜時間并不是教師急不可待地把課堂內容講完,而是要多給學生時間思考。初中的數學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堅持在每次提問之后都 “等一等”,哪怕只有十幾秒鐘,也許他們就能恍然大悟,這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有效的利用數學課堂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三、師生互愛,提升自信
“親其師而信其道”,在教育過程中“愛”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傾注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由于不同的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增幅三者所達到的效果不等。因此,對學困生要多鼓勵,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tài)度等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靈差距,提升學生的自信。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重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真實想法,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關注學生真實的思維世界,使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一些真實想法,真正做到了暢所欲言,坦誠交流。其次,初中數學課堂上要“以生為主”,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享受成功的滿足,快樂、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切實練習,強化鞏固
對初中的數學教學課堂而言,“學以致用”才是關鍵。數學習題的選擇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保障,它能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xiàn)數學學習上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鞏固性練習能對知識加深理解并轉化為技能;比較性練習能通過尋同辨異,加深理解;變式練習一題多變設計階梯度清晰的各類變式題組,擺脫學生一味機械地模仿,克服思維定勢;開拓性練習能通過練習,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如“圓內接四邊形”一節(jié)的例題是:⊙01與⊙02都經過A、B兩點,經過A點的直線CD交⊙01于點C,與⊙02交于點D,經過點B的直線EP與⊙01交于點E,⊙02交于點F,求證CE∥DF(參看教材上的圖)在此題基礎上,可得條件變式題:①已知CD∥EF,求證四邊形是平形四邊形;②已知CD∥EF, 求證CD=EF。經過如此分析,對培養(yǎng)學生識圖、證明的能力是有益的,并且起到了鞏固“雙基”的作用。
總之,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是一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數學教育科研問題。在新課改的今天,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努力加強自身修養(yǎng)、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做到“為人師表”的同時,還要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因勢利導,采用靈活巧妙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我們把握新課程的精髓,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勇往直前、不懈努力、積極探究,去體驗和享受數學課堂給我們帶來的成功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