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小學階段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必要性入手,針對當前小學閱讀教材的特點和閱讀教學的誤區(qū),根據(jù)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和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了談如何開展形式多樣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并以此來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能力;誤區(qū);策略
閱讀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將有助于鞏固和積累詞匯、培養(yǎng)語感、豐富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訓練發(fā)展英語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概括力與判斷力。因此,加強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語言的大量機會和條件,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技能,提高整體語言素質(zhì)。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直以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因為教材淺,知識點少,許多老師誤認為小學階段不適宜開展閱讀教學,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教育家蘇霍姆林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币虼?,在小學階段,有必要開展閱讀教學,逐步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以促進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提高。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材的特點
以《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為例,課文基本上是以對話的形式編排的,一課一個專題,圖文并茂,即圍繞學生學習、 生活中的某個熟悉話題展開一段對話,提供相關畫面。畫面既是語言發(fā)生的特定背景,又是語言交際的外部環(huán)境。這種兼具生活性、趣味性、專題性、情景性的閱讀教材符合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為其提供了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模塊和樣本。教材的這種編寫特點也決定了小學閱讀教學要突出“用”字,要讓學生學習、理解與傳遞必要的信息。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誤區(qū)分析
誤區(qū)之一: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學目標不明確
有的教師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局限于學生對語言表層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練,滿足于學生對交際用語的熟練掌握,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功能用語談論某一話題的能力,學生的語言能力沒有得到發(fā)展。
誤區(qū)之二:偏重英語詞句訓練,輕視對語篇的理解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詞句的學習占了很大的比重,各種活動游戲基本上都是以詞句的學習鞏固為中心,而對課文的學習則顯得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導致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的因過分注重語言知識的講解而割裂了語篇,影響了學生對完整語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閱讀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
誤區(qū)之三:過分看重閱讀結(jié)果,疏于對閱讀過程指導
對學生的閱讀方式和過程采取放任態(tài)度,在讓學生閱讀后,匆匆將檢測性的問答和練習拋出,注重閱讀結(jié)果的反饋,缺少對學生閱讀過程的關注,導致學生閱讀效率低下,閱讀興趣滑坡。
四、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例談
針對當前閱讀教學的誤區(qū)和小學閱讀教材的特點,我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流程和方法作一舉隅:
策略一: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學生熟悉的話題
教師首先應明確交際的專題和教學目標,將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聯(lián)結(jié),通過問答、介紹、對話的形式來激活學生原有的經(jīng)驗儲備,使之在積極、主動、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下進入有意義的學習。
策略二: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運用多種手段豐富教學
教師將課文中的重點詞匯(達到“四會”要求)、功能句等語言項目分步進行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和交際性操練。
1.借助圖片、實物、教具等進行單詞認讀。
2.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xiàn)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
策略三:從視聽維度入手,整體把握語音材料
“以問題推動學習,以任務貫穿課堂”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牢牢把握的一條準則。首先借助課文主題圖畫、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對話內(nèi)容,使學生對語言背景有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看圖,帶著問題聽錄音,發(fā)展聽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并對全文大意有整體的把握;以排序、選擇、判斷、連線等較為簡單的檢測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策略四:了解通篇閱讀內(nèi)容,加強閱讀過程性指導
通過多層次、多梯度讀的操練(自由讀、默 讀、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接龍讀)和師生、生生互動問答、對話,引導學生多開口、多表達,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yǎng),同時通過完成填空、填表、畫圖或回答問題等稍為復雜的任務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語篇內(nèi)容。
策略五: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
1.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包括填空復述,把課文主題圖分解成連環(huán)畫看圖復述,根據(jù)段落大意復述等。
2.學生根據(jù)各自掌握的情況,自選一個段落或全篇,和同伴合作,把它表演出來。
3.讓學生進行接龍傳話,把對話變成一篇短文,再寫下來。
4.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口頭匯報。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源”于課內(nèi),“流”向課外。即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展開外延性拓展,將閱讀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通過經(jīng)常性的閱讀積累,鞏固、擴大詞匯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準確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以及閱讀習慣和能力。為輔助課堂教學,教師可選擇或編寫學生感興趣的、與課文主題相關、與學生知識水平相當?shù)目勺x性課外閱讀 材料讓學生閱讀,體裁可以更為廣泛,包括詩歌、童謠、謎語、對話、書信、故事、劇本等,實行教師推薦和學生自選相結(jié)合。教師應重點提供一些典型語篇,通過導讀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定時定量閱讀,并使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如筆記式閱讀、討論式閱讀、合作互動式閱讀,使閱讀更具個性和自主性。教師為了檢查和評價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可在班級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匯報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朗讀、演講、表演、比賽等形式展示成果,使學生在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進一步增強課外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