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提出了專題式教學,對專題式教學的概念、特點和作用進行了暢敘,最后對專題式教學方法和所達到的效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希望能為類似的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專題式教學 高校 思政課 效果
一、高校思政課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
1.思政課教學方法和途徑?jīng)]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興趣。
高校思政課教學普遍存在著學生厭學, 老師厭教, 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很復雜的, 但是, 最主要的還是對思政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從學生來看, 普遍存在著“重專業(yè)課、輕思政課”的思想,認為專業(yè)課與將來的前途密切相關, 學生在學習的動機偏好、重視的程度、投注的精力等方面往往比思政課要大一些;從環(huán)境來看, 大的社會環(huán)境及其現(xiàn)實中存在的種種不良現(xiàn)象和學生面臨的巨大就業(yè)競爭壓力以及課堂與現(xiàn)實形成的巨大反差, 更不利于思政課教學的開展;從老師來看, 由于受學生厭學情緒的影響,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要性、目的性和對學生的要求就會大大降低或放松, 甚至出現(xiàn)迎合學生的愛好和興趣, 使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思政課教學效果的評價缺乏科學的制度和體系。
已有的思政課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實際上還是一種簡單的應試教育模式,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尺度,是學生評優(yōu)、獲取獎學金和畢業(yè)的主要依據(jù),而學生日常的道德素質和思想政治狀況卻未納入考評體系。不重視過程考核的評價制度造成學生知與行的脫節(jié),不利于引導高校學生自覺接受教育。
3.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教學科研水平偏弱
某些高校對做好思政教學工作缺乏積極性,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思考甚少,對科研工作重視不夠,加上個別高校的整體辦學以市場需求的專業(yè)課程為主,這就導致了個別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處于教學科研實力較弱的狀況。
4.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影響了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由于受到就業(yè)壓力和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考慮到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在專業(yè)設置和課程安排上注重了市場需求,弱化了思政課。學校對思政課的不重視,而使學生在潛意識或者無意識中抵制著思想政治教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功效。
二、專題式教學的概念、特點和作用
1.專題式教學的概念。從上可知,在當前高校思政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問題,針對思政課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我們教研室老師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探索和改革,“專題式教學”的教學方法、效果得到了普遍認同?!皩n}式教學”是指專門研究或討論的教學方式。就是突破傳統(tǒng)的按章節(jié)體系依序授課的教學方式, 根據(jù)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 按照課程內(nèi)容的內(nèi)在思想和邏輯關系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提煉、概括和充實, 形成既有先后連接又相對獨立的系列專題, 并圍繞著專題確定教學方案, 相對集中深入地進行教學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2.專題式教學的特點。第一,教學內(nèi)容上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教師不拘泥于原有教材的內(nèi)容,而是以教材重點內(nèi)容和社會熱點問題為依托,通過選取某個或某組相關的典型事件、配套相關思考問題,或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或是傳播一種思想、或是解決一種困惑、或是樹立一種理念,或是傳授一種技能,一切的教學要盡可能的以提高高職學生思想、充實他們的知識、技能、素養(yǎng),培育合和打造合格職業(yè)人為目的,即所謂的“形散神不散”。第二,教學方法、手段上更具有靈活性。教師可以跳過書本,根據(jù)自身的社會經(jīng)歷采用講座法、討論法、案例法、演講法、研討法、視頻播放、講故事甚至是游戲的方式來教學。第三,專題式教學在師生關系上實現(xiàn)主客體適時變換。在授課時, 師生互動, 雙向交流,形成一種親切和諧的良師益友關系。第四,博采眾長,根據(jù)思政教師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合理地安排各章節(jié)教師,保證了教學質量和效果,消除了學生的審美疲勞。
3.專題式教學的作用。專題式教學改革模式是為了強化思政課的教育功能, 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從而充分發(fā)揮思政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
三、專題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 教學空間配置法。教師要在專題所設定的教學內(nèi)容下, 深入熟悉教材, 廣泛收集資料, 善于科學安排好教與學兩方面空間配置, 做到精講、精導、給學生以思考、辯論的空間, 通過引導讓學生行動起來。
2. 營造教學情境法。以情感人是思政課教學基本要求。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增強教學活動藝術性和感染力, 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具有顯著效果。
3.典型案例教學法或史論結合法。教師要結合實踐,采用典型案例進行教學,并且結合相應的史論,運用理論拓展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深度,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專題式教學的效果。專題式教學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實現(xiàn)了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通過學生積極性的表現(xiàn)和對比最近的教學成果,收到了效果顯著,深受學生的歡迎和支持,首先課堂面貌發(fā)生了改變,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厭倦課堂了,逃課的學生也越來越少,其次,課堂變的更加生動, 思政課融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 內(nèi)容繁雜, 涉及諸多學科的交叉滲透。再次: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情操的同時,還豐富了學生各方面的知識??傊?,通過這段時間的實踐,采用專題式教學后的思政課教學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隨著專題式教學探究和實踐的逐步深入和成熟,相信會使更多的學生受益,會使更多的學生喜歡思政課,也使得專題式教學真正成為思政課改革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紅.關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思考[J]. 科技風. 2008(07)
[2]胡開順.高職院?!案耪摗闭n專題式教學法的思考與探索[J]. 價值工程. 2011(21)
個人簡介:黃敏俠:(1974—),女,陜西西安人。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副教授,陜西工商職業(yè)學院思政教研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