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生活日益發(fā)達的今天,一個又一個“迷人”的理財陷阱令我們防不勝防,稍有不慎,就會跌入深淵。
“貸款無需抵押,交點利息就可以。”碰到類似的廣告信息,讀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一些不法分子常常以提供小額、低息、無抵押貸款為誘餌,要求先支付利息騙取貸款人錢財。
劉先生是個小企業(yè)主因項目缺錢想貸款,無意間在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網(wǎng)站,稱可以提供“個人無抵押貸款,當天放款”。在與客服人員電話溝通后,以20%的年利率貸款30萬元,先行支付第一個月利息5000元。付款后,卻遲遲不見貸款下來。經(jīng)過多次催促,對方仍不打款,劉先生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
《金融理財》提醒:網(wǎng)絡中存在著不少門檻較低的貸款信息。在“放款”前以收取利息、擔保費等名目要求借款人交錢的,是騙局的典型特征。真正的貸款機構,不會有如此的荒誕做法。
銀行存款變保險
去年8月,劉先生拿著1萬元現(xiàn)金去銀行存款。在他排隊時,一名穿制服的工作人員詢問是否有興趣購買銀行理財產(chǎn)品?!按婵钪挥欣?,買理財產(chǎn)品,既有利息又有紅利?!眲⑾壬娛倾y行工作人員,心里沒有懷疑,便購買了理財產(chǎn)品。然而,沒有注意到該合同的最下方寫著保險公司的名字。今年8月,劉先生家收到一份保險公司的續(xù)保通知單,才意識到當初的1萬元根本沒有存進銀行,而是購買了保險。
《金融理財》提醒您:在銀行購買保險理財產(chǎn)品時,要詳細閱讀合同文本上的內(nèi)容,看清其中的具體約定條款,如發(fā)現(xiàn)與自己通常理解的意義不一致,存在歧義,一定要謹慎購買,以免埋下糾紛隱患。
委托理財空承諾
文小姐是外企白領,想拿積蓄作一些理財,便根據(jù)委托理財廣告考察了幾家咨詢公司,最后一家咨詢公司以12%的高回報率、精英人才管理等口號打動了她,她將自己的近百萬元資金委托給該公司進行理財。雙方也簽訂委托理財合同。委托理財后文小姐一直跟蹤該公司的經(jīng)營情況發(fā)現(xiàn)對方不但未能帶來所承諾的收益,投資反而出現(xiàn)了不小的虧損。
《金融理財》提醒:一些委托理財公司宣傳的承諾首先是“保本”,在“保本”的基礎上,其承諾的資金年收益率從百分之十幾甚至幾百,盈利能力的浮夸程度,可能恰恰是陷阱深淺的程度。
“遠程遙控”出新招
“您好,這里是××市醫(yī)保局,您的醫(yī)??ㄓ挟惓#埌?自動轉接人工服務”、“你好,這里是醫(yī)保局,有什么能幫到您”……看似幫助老百姓處理難題的醫(yī)保客服,其實是騙子精心織的一張網(wǎng)。
其實有時騙子更“精明”的地方還不在這里,他們的“高明”之處在于通過“遠程遙控”的方式讓受騙人通過ATM機的英文界面進行轉賬匯款,而很多受騙者還不知道自己點的英文按鍵竟然是“轉賬”。
也有微博通報了類似事件。8月26日下午15時許,一名六旬老者接到“社??ā痹p騙電話,慌亂中竟被騙子遙控在ATM機前進入英文界面操作匯款,幸好被通州分局胡各莊派出所民警及時發(fā)現(xiàn),才保住了10萬元養(yǎng)老錢。
《金融理財》提醒:正常的客服電話不會讓您輕易地提供任何卡片的密碼,所以一定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了解自己卡片的信息。如社保卡出現(xiàn)問題,相關機構會通過書面方式告知持卡人。
外幣詐騙要清醒
老王路上遇到一年輕人問路,交談中,老王得知年輕人是做外幣生意的,經(jīng)不起年輕人許諾1歐元可以掙4毛錢的誘惑,老王同年輕人去了一家銀行取了8萬元給年輕人。后年輕人稱其還有一部分歐元在不遠處要去取,一走了之。半小時后,當老王到銀行柜臺打聽,才知道,原來手里拿的不是歐元,而是我國不能兌換的南美洲某國貨幣。
《金融理財》提醒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突然而至的誘惑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二是在不知道對方的貨幣是哪國的貨幣時,應及時向銀行工作人員咨詢。最后,如果案件發(fā)生,應及時報警。